第三卷 第三二七二章 练就一双火眼金睛
(文学度 www.wenxuedu.org) “我老师李明光有个观点:在冬天大雪封山,市场萎缩,资金不到位,好东西卖不出去的时候,或是扫货最佳时期。??他说:‘冬天大雪封山,珍奇异兽也跑出来了。只要是好猎手,寒冬里照样一枪一个捡漏。关键是要炼好眼睛,在冬天里炼好眼睛,随时准备出。英国诗人雪莱曾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民国至今,古玩界流传着这样的行话:古玩不长眼是瞎眼没有脸。
有些古玩商自己玩古玩却被古玩玩,还有些人花了上百万,甚至上亿买到的却是假货,这脸儿往哪儿搁,不仅没脸面,还遭受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艺术品古玩市场之所以这么残酷,我一直认为根源在于信息不对等。
房地产一平米十万、八万是明码标价,明成化斗彩鸡缸杯拍出2.8亿元港币,鬼谷子下山在2oo5年拍出2.3亿元人民币天价,田黄一克赛黄金,2、3万一克,好的4、5万元一克,甚至卖到1o万。
它们的决定值在于市场和专家。
许多信息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不惜代价炼好眼睛才是关键。”
“炼好眼睛?也就是说,还是要增加自己鉴别的能力?”柳怜问道。
“呵呵,不愧是行家,你这一句话就说到点子上了。”
张天元笑道:“不管是谁,如果对这个市场一窍不通,那别说捡漏,根本就是找死。”
“可是要怎么炼好眼睛呢?”
柳怜问道。
“你这话算是问到点子上了。”
张天元喝了口饮料道:“先那肯定是得有文化积淀:收藏不同于其他行业,它是一种文化活动,是文化与商业的结合。
比如一块寿山石的价格,如果没有文人的题字、刻印,没有文化内涵在里面,它的价值会大大缩减。
当你在收藏的时候,不是收藏寿山石,而是去看这件艺术品背后的文化。
因而积累文化知识,获得深厚的文化积淀是炼眼的第一大要素。”
“这个我同意,没有这方面的知识积累,看到宝贝都是瞎的,比如刚刚那两枚金币。”
欧阳晓丹急忙说道。
“咳咳,不提金币了,出了知识积累之外,还需要实地演练,实际操作:炼眼力单靠积累文化或看央视寻宝栏目远远不够,要去市场上锻炼,去摸东西,去实地考察。
为什么有的专家会看走眼,因为理论与实际结合不同。
能写书的未必有眼力,有眼力的一定有知识。
炼好眼,蓄势出。
第三,跟对师傅:北方有一句俗语:师傅不高,徒弟扭腰。
天下藏书千千万,选好书不易。
现在标本作假也很厉害。
有的标本和真的非常相似,标本错了,其他也白搭。
师傅要选对,要选一个实实在在的师傅,而且心地也要好。
第四,入对圈子:别单打独斗,秘不示人。
东西要拿出来让大家看,不然可能就遭遇‘打眼’,圈子有假有真,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入哪个圈子要有自知之明。
第五,输赢笑笑:闽南人有句话是‘输赢笑笑’。
玩古玩要有好心态。
这次输了,积累经验教训,下次再来。
有些人想赚钱和疯子一样,急于求成,不踏实,结果人财两空。
基本上,炼好眼睛就是这几点了,如果你们真心想干这一行,就不要怕辛苦。”
“捡漏呢?如果我们的眼力足够好,那捡漏是不是也有诀窍啊?”
欧阳晓丹急忙问道。
“问得好!炼好了眼,捡漏也有诀窍,且听央视鉴宝专家我老师李明光怎么说:
第一,冷点捡漏:人家大玩清三代、和田玉,不要去凑热闹。
比如我认识上浦的那个李老,二十年前淘到了一块绿松石。
当时,绿松石在市场上无人问津,现在已翻了几番。
现在砗磲打得火热,在十几年前一米大的不到2ooo元。
把眼光往远处放。
第二,选对时机:我们应懂得在市场低谷时去淘货,容易压低价格。
冬天再苦再累也要咬牙挺过,光明的春天才会到来。
第三,地域捡漏:中国地大物博,从东北到西南,有多远,乔家大院就是走南闯北走西口。
一年前我老师在东山做节目,有个藏友来鉴宝,没想到竟是西夏精品黑瓷捡了大漏,他就是从甘州买的,很多人以为那是洛州产的。
第四,跨界捡漏:我老师曾经从一位书画家手里淘了块北宋定窑。
玩书画的未必对瓷器在行,也可能是全才,但稀少。
重在积累知识。
第五,限定瓷残器捡漏:如成化斗彩,秘色瓷,南宋官窑,永宣青花官窑等残器,虽残尤珍。
曾经有汝窑残器拍出了天价。
残器也是宝贝,它的价值不容小觑,也是收藏捡漏的对象。
第六,盲点捡漏:很多知识属于大众化,在小众知识上有突破有重要意义。
这块由我老师带学生捡到的‘碧玺雕件’清代天鸡尊,重12oo克,是不可多得艺术珍品。
就是商家不懂得碧玺与水晶的区别在哪,才被捡了漏。
因而盲点捡漏也很重要。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一块寿山冻石,得清末民初三大名家青睐:杨守敬、黄士陵、王大炘(冰铁)共同篆刻印文,刻上南宋理学家朱熹的著名诗词,使得此块材料绝佳的寿山石增添了不菲的文人价值。
我老师李明光先生说这块石头捡漏毫无疑问。
还有一个由晚清雕铜大师茫父雕刻的紫铜鎏金笔筒,看上去陈旧而不起眼,竟然栩栩如生地刻着‘莲池鱼戏图’,线条遒劲优美,图案灵动生趣,刻着两行字:‘只见鱼儿不见水,自信此中有沉浮。’字字玑珠,别有洞天。
为雕铜大师对鱼儿说的话:‘虽然看不见水,但别忘了水在养你,水若干涸,鱼儿便沉下去。’
教诲玩文弄墨即将当官之人,不要忘了衣食父母。
这便是在这‘鱼儿’背后的文化价值,使得此件其貌不扬的笔筒深刻而耐人寻味。
我老师李明光先生带来了许多由他带着粉丝和学生捡漏的宝贝展现了一个个鲜活的事例。”8
文学度 www.wenxued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