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古文,就上文学度

正文卷 第271章 大丰收?

(文学度 www.wenxuedu.org)    “现在从有熊氏的左手边过去,总共有十一个部落的地域,都已经属于是我们的。”

    这些地域,其中用东山、吴、陈、山丘、冬雪,置换到了六块地,前不久半强迫的融合了五个部落,加起来已经超过了有熊氏河这边的地域,若是继续空置,就显得浪费资源了。

    他现在提出来,就是想着如何利用,同时这些地域可以直通丘陵,并且与暮云、落日联盟接壤,战略性很重要。

    当说明情况后,在座的众位长老议论纷纷,但或许是因为人太多,反而没讨论出个什么结果来。

    最后玛祖照例开口问道:“苏,你觉得该怎么办?”

    “很简单,在这些部落的中间,再打造一个新部落。”他此前的想法是靠一个大部落来统治这个山林,可最后发现交通忒不发达了,若是把几千人集中在一起,根本管不过来。

    那还不如先分散,最后在集中,这也是迫于无奈,若是把两千多人都集中在有熊氏,养不活啊。并且明年的人口只会更多!

    “新部落?”长老们又开始议论了。

    “也不算是新部落吧,就相当于是盐场,到时候分一些人手驻扎在那里。这样一来,从丘陵到新部落最多半天,有熊氏过去也最多半天,联络起来就会方便很多了。这事不急,这是先提议,具体等明年开春后再议。

    现在我想问问,长老们对于过冬的物资储备了解多少,觉得可以让族人们平安过冬吗?”过冬才是摆在眼前最大的问题,毕竟这里就有上千人,白矛那边也是嗷嗷待哺。

    若认真想起来,把有熊氏的资源无偿送给白矛,有些想不通。可如果白矛合并进了有熊,都是自己人了,那就没问题了。

    他忽然有些理解,为什么九黎部落会控制人口,没错就是控制,九黎宁愿与周边一些小部落交易,也不会合并,恐怕也是不想白白付出资源去养活更多人。

    现在有熊氏还算好,恐怕过两年,就有很多人反对这种做法了,但到时候人口已经不是问题。

    当然,即便是现在,有熊氏也不是单方面付出,因为白矛的人会开垦更多的土地,明年粮食就多了,可以反哺有熊氏这边的族人。

    说到物资储备,众位长老也是一头雾水,看来是时候教导算术了,不用写出来,只要会算就可以。

    翌日一大早,他先看了下收割回来的稻穗,箬笠也是聪明,因为稻穗是一条条的,就方便晾晒,晒干之后再把谷粒给搓下来。谷子必须得晒干后才能储备,不然会发霉的,甚至是长牙。

    这点他不反对,不过秸秆也要跟着收割,用陶片正好合适,为此不惜砸了一些旧陶罐,以及废弃的陶。

    收割是很累人的,往往半天下来,都直不起腰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割下来的秸秆,直接扎起来杵在地上,晒干后码在一起,就成谷堆了。

    晒干后的稻草韧性十足,可以搓揉成绳、编草鞋、盖房子、保暖睡觉,同时也是很好的草料,只要混上谷糠,牛马特别爱吃。现在没有马,也能找到家畜吃这些稻草。

    同时稻草也是很好的引燃物,在生火造饭时,能很快引燃木棒,燃烧后的草灰,也是肥料,全都是宝贝啊。再夸张一点,稻草可以用来造纸,好吧,这个技术含量太高。

    此刻,他做好安排之后,就大概圈了两亩地,其中一亩是按照当初他说的办法种植,另外一亩是用箬笠的老办法种植,是要比较一下产量。

    一亩地等于六六六平方米的面积,他无法精确测量,做了一根大约两米长的木棒,用来推算做出绳索,利用长方形面积计算原理,大概圈出一亩的范围。

    现在测量面积看似无用,但却可以推算出亩产量,这样他就可以反推出大概需要种植多大的面积,才可以养活族人,这些数据只有他懂,能发挥的作用却非常大,所以就有必要了。

    “都听懂了吗,男人队伍收割这边的稻穗,以及稻杆;女人是另外一边,你们的人数是一样的,我要看看谁更快,谁做得更好。获胜的会得到奖励,慢的没有惩罚,不过奖励可是很丰厚的,一陶罐的稻谷。”

    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但有了比较才有激励,在他一声令下之后,男女队伍纷纷行动起来。

    一亩地别看少,大约需要十个人收割半天了,甚至更长时间,因为农具不行,陶片始终比不上专业的收割齿镰。

    等男女双方疯狂收割的时候,他这才正式查看稻谷,不由暗自皱眉,因为这特码的看起来很惨淡啊,没有后世那种农田里稻穗一串串的,且颗粒不够饱满不说,其中还有很多空壳,或是半空壳。以及虫祸,有些一株就没剩几串稻穗。

    随后他才了解到,风伯带过去的稻谷,是精挑细选出来的,这就如一击大锤,恐怕他之前猜测出米率有六成多,这个愿望要落空了。

    看这情况能有五成出米就非常好了,恐怕只有四成多吧,要跪了。

    因为米粒比较硬,在现代用家用打谷机一般会前后进行两次脱壳,才能打出白色的米粒,塞子的大小没有那么精确,就会造成谷糠中混合着不少碎米在其中,这也造成出米率没有专业的高。

    舂米的话,其实要比家用打谷机要好点,因为木棒的硬度不足以把米舂碎,当然这个要控制力度以及时间,木棒包括的重量等等,还需要经过多次试验才能得到最佳的配比。

    他当然是希望多多出米,不管怎么说,收获总是喜悦的,一年到头有了奔头。

    收割的族人们干劲十足,孩童们也帮着拾稻穗,不浪费每一粒谷子,甚至于到了每天有大量的族人站在山坡上,驱赶飞禽啄米,真人版的稻草人啊。

    他一边准备了三个大背篓,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心中就越冰凉,怎么感觉一个背篓就够了啊,不会这么惨淡吧!

    然而事实再一次无情的击中了他,犹如一记大锤砸中心房,呼吸都为之一滞。

    结果出来了,左手边的稻穗连一个背篓都没装满,打脸啊。右手边要好一点,却也只装满了一个背篓,稍微有点冒尖罢了。虽然说可以证明他的种植方法更科学,收成有所增加。

    可是与他预期的相比,实在差距太远了,他在理解的,杂交水稻差不多能提高四成的产量,他都不要求什么八百、六百斤什么的,但怎么也该有个三四百斤的亩产吧。

    但现在呢,他双臂一展就提起了背篓,想想看,以他的臂力就能提起一亩的产量,这是何等的凄惨。

    “苏,丰收,大丰收啊。”箬笠看着背篓,激动无比,这收成超出了她的预估。(未完待续。)

    文学度 www.wenxued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原始崛起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免责声明:文学度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享有,若转载或者抄袭他人作品,带来的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若发现本站存在您非授权的原创作品,请立即联系本站删除!本站享有代替本站作者维权的权力!文学度为您提供

Copyright © 2011-2012 文学度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