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古文,就上文学度

正文 第186章 第二块李墨

(文学度 www.wenxuedu.org)    这个堵头儿和两边上下,都做了榫卯,两边还得下锯。

    折腾了足足半个小时,终于从里面取出了一个白绸袋子。打开袋子,里面还续了棉花。

    棉花包裹的,是一方不厚的墨锭!

    这墨锭长不到二十厘米,宽约七八厘米,厚度顶多两厘米。

    墨锭正面,从上到下,有阴刻漆金的四个隶字:凤阁龙楼。

    背面,则在底部右侧竖刻了一列小字,但是太小,而且已经模糊无法辨认。

    底部正中,倒是有一方印文,因为有朱砂铺色,所以依稀还能辨认。

    孙中原正待细看,店老板笑道,“先生祖上是书香门第啊,一方墨锭,也用紫檀老料护了个周全。”

    在他看来,一方墨锭算什么?还不如这块紫檀老料值钱呢!

    孙中原笑了笑,继续辨认,终于认清了:

    廷珪制墨!

    这方墨锭,仔细审视宝光,应该是五代十国年间的东西,配合廷珪制墨这四个字,那就是李墨!

    李廷珪制的墨!

    孙中原心下震动,居然遇到了李墨!从紫檀镇纸的年份来看,这是康熙年间有人得到了,然后如此密封珍藏,而且一对镇纸,只藏在了一块之中!

    当然了,像李墨这种无比珍贵的东西,也不太可能得到两块。

    “那我们先加工珠子?”店老板此时又问了一句。

    “好!”孙中原点点头,直接把钱付了,“一个小时后我来取。”

    将这方李墨重新包裹棉花,装进了白绸袋子,又小心塞进外套内口袋,扣上扣子,孙中原这才离开。

    他需要出去走两步,平复下心情。

    笔墨纸砚,文房四宝,都有不少收藏者。而李墨,是墨中的千古极品!据说到了清代乾隆年间,天下能找到的,就只有一块李墨,被乾隆皇帝收纳珍藏。而那块李墨,如今在台岛故宫博物院,算是收藏界公认的唯一的传世李墨。

    那块李墨正面,也有漆金四字:翰林风月。

    除此之外,李墨,只剩下了传说。

    李廷珪本来叫奚廷珪,奚家是制墨世家,后来奚廷珪成了南唐的制墨官。

    南唐后主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当国君不行,但却是个风雅文人,对制墨尤为重视,所以,赐了奚廷珪国姓,奚廷珪就变成了李廷珪。

    李墨,是松烟墨。大体是把松木放到窑里点燃,冷却之后,刮下附着在窑壁上的烟煤,这就是松烟。松烟洗净,然后得加上胶搅拌,形成面团一样的东西,然后再加入各种香料捶打,最后用模具压制晾干。

    有点儿像做那种有各种形状的馒头。

    从这个过程不难看出,影响墨的品质的,无非就是材料和技术。

    李墨所用松烟,是选取黄山的老松制成,同时,在捶打的时候,还会加入珍珠、龙脑,生漆、犀角、麝香一类的东西。

    还有,捶打次数非常多,有史料说十万次以上。虽然有点儿夸张,但是从次数多也容易看出一个问题,那就是里面必然包含了一定的特殊技术,不然不用如此繁复。

    李廷珪生活的时代,算是五代十国末期到北宋早期。就在北宋的时候,李墨就很贵重了,皇帝御赐物品中,有时候就有李墨。

    墨是消耗品,所以李墨在历史长河中,逐渐耗尽。后来有个说法:黄金易得,李墨难求。

    以至于后来宋代有个制墨名家叫潘谷的,得了半方李墨,竟然跪下磕头,大喊天下之宝。

    这里面还有件事儿不得不提,在李墨,或者说奚廷珪所在的奚家制墨之前,墨一般是做成团状、丸状,奚家制墨,算是开创了条块状墨锭的先河。

    孙中原得到的这块李墨,如果根据现有的资料,那就是除了台岛故宫之外,流传在世间的第二块李墨!

    孙中原怀揣这块李墨,心想,这东西是万不能出手的,必须好好珍藏。李墨因为材质特殊,制作考究,号称比石还硬,而且细腻坚韧,可以断木裁纸,只要不沾水,保存起来还是比较容易的。

    渐渐的,孙中原得宝的心情平复了一些,毕竟不是第一次捡漏了,虽然珍贵,但已经安然带在身上。既然来了潘家园,那就逛逛吧。

    转了转,孙中原才发现,今儿不是周末,地摊区没人!

    之前光想去弄开那块镇纸了,还真没多留心。

    孙中原绕过地摊区,重新往店铺区走,却发现,在一处山墙下面,居然摆了两三个零散摊子。

    其中,还有一个有点儿秃顶的中年汉子,刚打开旅行箱,正在一边拆报纸,一边往摊子上摆东西呢。

    孙中原走上前去。这时候,汉子正好拆掉一件瓷器上的报纸,把东西往摊上摆。

    这是一件龙纹青花罐,个儿不大,画片儿是双龙戏珠。孙中原之所以多看了两眼,是因为这龙纹,是五爪龙。

    这东西,明眼人一瞅,就知道是清晚期的,年份浅。

    可是,年份再浅,那也是五爪龙!官窑出来,还有可能是宫里用的东西。如果,在市场里,清晚期的宫廷用瓷,那也是很难见到。

    不过,孙中原过去的时候,晚了一步,一个穿运动服的男子已经提溜了起来。

    孙中原就势蹲在了运动服一边,又顺着运动服的翻弄,仔细看了看这只青花龙纹罐。

    底上是光绪的款儿,这罐子没问题,正儿八经的光绪官窑,如今也不便宜了。

    这摊主有两下子!

    运动服看好了之后,开始和摊主讲价。摊主真是个懂行的,“今儿本来就没多少人,这是我的瓷器里最好的一件,一口价儿二十万,您也别讲了。”

    墨迹了一会儿,还真没讲下来。突然,运动服看着孙中原,“这位朋友,你是不是也感兴趣,要不你看看?”

    孙中原不由愣了下。但是,他发现运动服虽然这么说,两只手却分别牢牢把住罐子的口沿和底部,便明白了。

    他笑了笑,“我已经看完了,我对瓷器不感兴趣。”

    摊主也是笑了笑,对运动服说道,“您要真觉得贵,那就放下,真是一口价儿。”

    文学度 www.wenxued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猎宝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免责声明:文学度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享有,若转载或者抄袭他人作品,带来的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若发现本站存在您非授权的原创作品,请立即联系本站删除!本站享有代替本站作者维权的权力!文学度为您提供

Copyright © 2011-2012 文学度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