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古文,就上文学度

第一节 小丈夫、病婆婆(已经修改) 第一百三十二节 县试,中了!(泣泪求收!!)

(文学度 www.wenxuedu.org)    第一百三十二节 县试,中了!(泣泪求收!!)

    科举考试,.追书必备唐朝建国以后,李世民君臣总结历史上的经验教训,认为‘致安之本,惟在得人。只有‘任官惟贤才、量才授职,务省官员’,基于上数种种考虑,唐朝继承并发展了隋朝的科举制,并使这一制度逐渐完备起来。唐高祖五年开始的选举诏令,正式开始科举制度。

    唐代考生来源主要有三个:一是学校出身的曰‘生徒’;二是通过州县地方 选 拔考试而选送的‘乡贡’;三是皇帝亲自选中的考生‘制举’。实际上考生的主要来源只有二个,即生徒和乡贡。

    考试的科目,有秀才,有明经,有俊士,有明法,有明书,有明算,有一 史,有三史,有开元礼 ,有道举,有童子。而明经之别,有五经,有三经,有二经,有学穷一经,有三礼,有三传 ,有史科。

    其中常设的科目主要有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字、明算等科。这些科又称常科.

    县试的日子说说也就将近了,如今的县学可不是李冀一个人支撑,用他的话说,鬼魅魍魉,小鬼齐全,可见文人的口齿着实厉害。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武将好功,文人好名,虽然李冀无意苦争自己的名气,却也不愿意自己的学生名落孙山。因而,他将张陵等几个学生来了考前培训,而且将出了不少题目让他们……命题作文。

    其实考试的范围大家都清楚,《论语》,这些学生说起来,都将论语背了个烂熟,但对经义的理解那就大不相同……说穿了,跟现代的学生作文差不多,只不过要加上各人的理解和发挥,在小婉看来,还就真的没有什么难度,尤其是在既定了从《论语》出题之后,那结果更是简单了。

    用李冀的话说,他不敢保证自己的学生个个是状元(废话,状元难道是元宵,可以论斤称?),但个个是秀才还是没有问题的……这个牛是不是吹的,那得看结果,但绝对是大言,古代的考试也是要讲究运气的,运气好的一次通过,运气不好的,这一辈子可能就要蹉跎在这一关上了,在考场上,连祖孙同考的都大有人在,实在是没什么可稀奇的。

    在张家,为了让张陵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张杨氏立下规矩,张陵书房外面四米之内,没事不准打扰,小婉更是亲自为张陵操持一日三餐加上夜宵,一个多星期下来,脸蛋竟然圆润了许多,这倒是意外之喜。

    这期间,正如赌坊居然没有来找张氏糖坊的麻烦,这也是让小婉百思不得其解,她绝对不相信那个秦宗罗是个善男信女,会就此罢手。不过,为了避免麻烦,她还是在田庄里虚造了一个‘许先生’的人物,田庄上上下下都是张府的人,而一般的工人更是不知道什么,便是有人打听,也不知究竟。

    为了确保无恙,她还特意派人跟踪了孙义一家,直到他们全家上了客船,直奔中原,小婉派出的人才回头……基本上,从孙义那里获得答案的可能性也不大了。

    现在正是夏末秋初的时节,读书作文确实是一件苦事,和张陵一般大的几个学生叫苦连天,而张陵却能够静下心来用心学习,这让李冀也啧啧稀奇,对他寄予了很大的期望。

    县试是童子试的第一关,也不想考举人、考进士那么多的讲究,按照贯例,阅卷和录取都是由当地的父母官——县丞来进行阅卷和录取,监考的考官也是由县丞负责,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只要将县丞打点好了,本人才学方面也过得去,通过是没有问题的。

    对于张家来说,这是张陵的第一次,也是张家的第一次,从上到下都极为注重,为了不耽搁张陵考试,全家都早早的起来,厨房也开始忙碌起来,小婉还特地给张陵准备了新衣服和一套全新的文房四宝……也就是图个吉利的意思。

    张家本来就在县城,不像其他乡村的学生,需要大清早的赶路,但是这次有些例外,怎么回事呢?

    原因就在于张氏义学,虽然张氏义学中有不少是张家的童仆,但也有是四邻八乡因没有钱读书,而将孩子送过来的。虽说大部分人是为了在义学中学得一技之长,但也有那学心好……像这一次,霍郁文就从义学中挑选了十五名学生,让他们参加县试,由张府统一给他们报了名,用张杨氏的话说,无论如何,也给他们一个机会,至于考不考得上,那就要看他们的命了。

    今天早上起来的这么早,主要是要接那十五名考生,给张陵准备的东西,也同样给他们准备了一份,而且连早餐都给他们准备妥当了。

    大清早就起床,然后又乘坐马车颠簸了一路,那些学生过来的时候已经是满脸的倦容,小婉连忙命人端来早已经准备好的热水,等他们洗过之后,又端上来了热饭菜……早餐是重喷喷的皮蛋瘦肉粥,这些孩子都是第一次吃,粥喝得却比馒头多,也不知道能不能坚持过考试,但精神倒是缓过来了。

    眼瞅着时间快倒了,小婉这才亲自带了人,送这十六个人去了考场……这个时候,天刚蒙蒙亮,考场就设在县衙的大堂,等她们来到县衙的时候,里面灯火辉煌,已经做好了考前的准备。

    小婉她们是陪考的,自然无权进去,张陵等人在门口排在队伍当中,等着验明正身之后,才开始鱼贯入场。

    考试的监考官由王县丞亲自担任,在封闭了考场之后,开始点名……如果错过了时间,那就要下一年赶早了。

    看着张陵等人都进了考场,小婉却不肯回家,跟她过来的紫鹃没有办法,回家备了一顶暖轿抬过来,然后又准备了点心、茶水,众人就在这县衙外等了起来。

    考场中的座椅上都是标了人名的,张陵进去之后,找到了自己的名字,就在位置上坐下,将文房四宝一一摆在桌子上,等待发卷。

    县考没那么多的麻烦,只需要考一场,时间也宽裕,一篇文字,会者不难,难者不会,不需要多长时间便可以搞定。

    片刻之后,王守拙坐在堂上,向众位考生讲了一番勉励的话,然后才开始发卷考试。

    “这么简单?”

    当张陵拿起考卷的时候,不由得愣了一下,这道题实在是太简单了,因为张陵曾经在做模拟题的时候,做过同样的题,现在做起来,完全是轻车熟路。

    这上面考的是《论语》中的一段话,县试的考题,考的就是基础,答案就分为二个部分,一是基本的破题——这段话应该如何解释,第二部分就是引申,这就没有什么具体的要求了,凡是国计民生等林林种种,就看引申的对不对,尤其是要与时弊相结合的话,那就更好了,但对于县试的文章,这方面的要求不是很严格,毕竟绝大多数考生的年龄在那儿摆着。

    张陵注意了一下其他考生,这一次参加考试的人有八十多人,张府送过来十六人,占了将近五分之一。大多数考生都在冥神思索,但张氏义学出来的那十五名考生中,有几个人的脸上颇有得色,说明他们的准备颇为充足。

    目光逡巡了一圈之后,张陵也开始答题……小婉曾经跟他说过,‘狮子搏兔,亦须全力’

    因此,他略一思忖之后,便开始唰唰地下笔,再看旁边的人……有的人皱眉不语,也有的人面无表情或者轻松写意。

    一篇文章,张陵用半个时辰便写完了,但检查却用了一个时辰,其为人谨慎可见一斑,等他交卷之后,时间已经是近中午了。

    “阿陵,考得怎么样?”小婉见他出来,连忙迎了上去。

    “还好,估计没什么问题。”张陵自信的回答。

    “义学那十五名学生呢?”小婉张望了一下,没见到那些人。

    “他们可能要出来的晚一些。”张陵将看到的情况说了一下,道:“据我看,里面还真有几个人的水平不错,说不定这次能够通过。”

    “哦,如果真的能够得中,义学应该给他们一些奖励。”小婉笑道。

    不得不承认,小婉的所作所为,算不得纯善。随着张家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都会眼馋张家的产业,如果没有足够自保的势力,张家就会成为任人宰割的肥羊,而她自己的幸福人生也就会被毁掉。

    在古代,读书人的力量还是非常强大的,她之所以肯去长安城,那也是为了积累人脉。如果这批读书人之中有几个当官的种子,成长之后,对于张家有作用是非常大的,属于潜力股,有很大的投资价值,便是失败,也没什么大的损失。

    考卷的批阅完全由县丞自己来做,到了晚饭时间,府外蓦地响起了一片爆竹声,紧接着就听到外面家人一边跑,一连报:“中了,大公子中了,县试第一名”。.。文学度 www.wenxued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唐朝好媳妇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免责声明:文学度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享有,若转载或者抄袭他人作品,带来的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若发现本站存在您非授权的原创作品,请立即联系本站删除!本站享有代替本站作者维权的权力!文学度为您提供

Copyright © 2011-2012 文学度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