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零二章 跌宕起伏的朝堂
(文学度 www.wenxuedu.org) 第二零二章王司马指的就是兵部尚书、靖远伯王骥,陈侍御指的是右都御史陈鉴,一个正二品,一个正三品,都是外朝的大员。
状况已经很明显了,这是在往京师外面撵人了,王骥直接一波跳反,站在了文臣那边儿,很显然已经热闹了内廷,所以把他撵到北边吃沙子,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儿。
而这个陈鉴就有意思了,他是宣德二年的进士,马愉的同年,一路上熬到右都御史这个位置,也算是多灾多难,按照表面的意思理解,有种添头的意味在里面,毕竟京官外派,为了表示一定程度上的重视,随手扔出去一个监察御史也是惯例了,可是在场的这些大佬都知道,这可不是什么添头,而是要命的一手。
陈鉴从行人司调到都察院去了之后,多灾多难只是看着像,实际上是一种养望、升官儿的套路,就比如当年巡按顺天府,狂喷“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看着是和皇帝作对,实际上是在博名望,否则就他这小暴脾气,还能熬到右都御史的位置上?所以他这一路升迁全靠喷,就在都察院的圈子里打转转,还是铁杆儿的外朝的人,已经是过多地压制了王振往都察院里面塞钉子的速度了,把他也调离了,都察院里面那些瘪三儿才能反水。
相对而言,王骥虽然贵为兵部尚书,然而并不掌司事,在兵部之中的影响力,也就勉强比各司的侍郎高上那么一丁点儿罢了,所以就事实而言,王骥才是真正的添头。
然而整个京师的文官儿里面,要说知兵事的,还就是非王骥不可了,能打的勋贵诸如张辅、朱勇之流,还要镇守中军、辖制京营,是没办法北上的,所以朱祁镇点名派的这两个人,想拒绝还真的挺难的。
所以王骥看了看一脸阴沉的杨溥,最终还是叹了口气,站出班来,撩衣跪倒:“臣不敢有负圣恩,定当鞠躬尽瘁。”
陈鉴看了一眼王骥,又看了看杨溥,也是一声微不可查的叹息,跟着撩衣跪倒:“微臣敢不效死。”
总之吧,今天的朝会,朱祁镇算是大获全胜了,京官里面出去一个碍眼的,又出去一个碍事儿的,他以后对朝政的掌控能力,似乎又能通过王振达到一个新的巅峰,所以他站起身来,哈哈大笑:“有二位爱卿帮朕经略北边,朕当可高枕无忧也。”
说着话,皇帝陛下高高兴兴地亲自宣布了退朝,只留下一种外朝的大佬面色阴沉地在哪里思考着下一步该怎么走。
九月份不是闰月,想搞“九月不撸”之类的活动,自然也就用不着一憋俩月了,所以这十月份来的特别快,而更快的,就是天灾,别说南方了,就是北方也开始下雨了。
北直隶就是京师的所在地了,这里下大雨发大水,都用不着什么上报了,皇帝站在自己御书房的屋檐底下,就能看见雨水如同断了线的珠子一样往下落,大的时候简直就是一块块水砖往下砸,外面顶着雨站班儿的禁军卫士都看不见人影了。
然后没过几天,山东、河南报灾的书信就传递到了京师,两省一畿的秋粮,基本上算是交代了,原本大胜一场、觉得自己可以真正掌控朝堂的朱祁镇,嘴唇上就鼓起了燎泡。
再然后,南直隶、浙江的灾报也送上来了,朱祁镇嘴上的燎泡瞬间就变成了溃疡,喝汤都疼,等他看见浙江那边写着“兵部郎中兼黄岩县县令杨戬,调度有方,勤修水利,永宁江虽泛滥,却不曾有县民伤亡”的奏折的时候,一时间是新仇旧恨全都叠在了一起,又一次把这东莞御书房砸了个稀烂。
然而砸完了归砸完了,换了一茬东西之后,还得捏着鼻子让人给杨尚荆写个圣旨夸奖一番,当然了,这也就算是口头嘉奖,想要实惠,别说门儿都没有了,窗户都直接给封死了。
怀着吃了屎一般的心情,朱祁镇站在屋檐底下,就像隔着水帘洞一般看着偌大的紫禁城,心情是越发的糟糕了,今年的赋税收上来的肯定是少了不说,少不得还得从内帑里面支使一部分去补贴受灾的省份,这简直了……
然而他的坏心情还是没有走到头,湖广遭灾的奏报紧跟着就飞到了京师,落在了他的案头上,流年不利这种念想,已经深深地在即将十九岁的青葱少年的心中扎下了根。
他想杀人。
外朝的文官儿们就开始琢磨着,这种异常的天气,按照“天人感应”等理论来说,是不是说明皇帝失德、宠信奸佞这种事情已经是实锤了,咱们可以上书弹劾一波,带一波节奏、整一波小高&潮出来?
然而王振的威慑力还是很赞的,再加上都察院的大佬们基本都被打发出了京师,所以一帮笔杆子眉头都皱成了川字,也没敢上书弹劾,生命只有一条,活着不好么——对于都察院这些言官儿而言,没有了清名就是有辱斯文,但是没了小命,那就是斯文扫地了。
就在曹鼐皱着眉头盘算着,要不要迂回一下,让翰林院的瘪三儿们给皇帝来一发,让王振心里堵一下的时候,北京城的天气晴了,这让外朝的大佬们很是懊恼,深感错失良机。
结果天晴了没两天,外朝的大佬们就感觉峰回路转了,因为……就在十月丙午的这天早上,特么的日食了。
虽然说这些年来,随着算学、天文学等学说的发展,日食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可以预测了,然而失败率还是蛮高的,所以一般日食了,都要让钦天监或者是太常寺的那些神棍跳出来,上书称赞一番皇帝英明神武的,所以相对的是,一旦日食出现了,皇帝还是要被喷失德的。
再加上这大清早儿的玩日食,这是不祥之兆啊,大大地不祥!
于是外朝的言官儿们,别管是都察院的还是科道的,一个个就像打了鸡血一样,拼了命地往通政司送折子,谁拦都不好使,必须喷!
于是乎,在不足三十天的时间里,御书房里面的陈设又换了一次。
文学度 www.wenxued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