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古文,就上文学度

正文 第472章 追悔莫及

(文学度 www.wenxuedu.org)    眨眼间,十月来临。

    天空如同一团浓墨,飘下了散着冰寒气息的雨滴,散落在一座上方下圆的古城中,将内城那两条纵横交错的青砖街道打湿。

    这场秋雨给古城带来的不仅是一场洗礼,更带来了一股秋天的寒意,让到城内的温度骤然下降。仿佛就是在这一场秋雨里,人们便从炎热的夏季坠入了寒秋之中。

    尽管是下着秋雨,但雷州府的衙门没有关闭,仍然如同往常般敞开着。此时的二堂中,一个身穿五品官服的官员,正端坐在案前审理着案件。

    “本官宣判!钱府即刻退还侵占范三的田产,不得拖延,退堂!”随着一声惊堂木落下,案件审理便宣告结束。

    一个长相憨厚的汉子当即进行跪拜,堂堂七尺男儿的眼泪涌了出来,流到了脸颊上,嘴里还高呼着:“青天大老爷”。

    这个案件倒不复杂,范三开拓了一块荒田,这块荒田跟着李家的田挨着。只是李家将田卖给了钱府,钱府便将范三的田一起收了去。

    范三的荒田虽然每年缴税,但却没有在县衙登记造册,又没能得到粮长的作证,亦算是空口无凭。反倒是钱府拿出了田契,理直气壮地说着那块荒田就是他们家的,是田契上标注的田产。

    遇到这种事,一般人恐怕是自认倒霉,但范三偏偏就是个犟性子。最近听说新任的知府公正廉明,便又来府衙告了状。

    对于这类案件,衙门一向都是不受理的,告状只会浪费告状钱罢了。只是这一次,雷州府衙不仅受理了,而且还判钱府退回所侵占的田产。

    “范三真要回他的荒田了?”

    “我也要状告钱府,我家的田产又给他强占了!”

    “雷州城总算是来了一个好官,我家的田契还压在床头上,我这就回去取去!”

    ……

    范三胜诉的消息一经传出,便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很多百姓纷纷叫屈。

    仅过了不到半天,便有无数的状纸如同雪片般飞来,都是状告雷州城的土财主侵占他们的田产或强行低价买去的。

    范三的这一场胜诉,无疑让大家都看到了一缕曙光,看到了争回被侵占田产的机会。

    若是在以前,每当百姓状告乡绅夺田产,官府屡屡都是偏帮于乡绅,令他们这些升乡小民败诉。一次次的败诉,一次次的浪费告状钱,让他们逐渐是望而生畏。

    这事却不怪海康县衙或雷州府衙不作为,因为这种情况,在整个大明都是一种常态。相对于无权无势的贫苦农民,衙门更愿意听信那些乡绅的一面之词。

    但这一次,林晧然打破了这条惯例。面对这种模糊两可的案件时,他却是“宁屈乡绅,不屈小民”,天平向着贫苦百姓倾斜。

    受委屈的百姓自然是欢喜无比,但那些土财主却是惶恐不安了。

    他们积攒这么多田产,要说全部都是合法买卖得来,这肯定是不可能的。特别这时代的百姓对田产都视若命根子,买卖田产会被族人所责骂,故而谁都不会轻易卖出田产。

    正是如此,他们绝大多数田产都是趁人之危得来的,一些田产是通过不太光彩的手段得来的,甚至有的就是强占得来的。

    若是真要追究起来,他们恐怕要退还很多的田产。单是这么想一想,就让这些以吝啬著称的土财主们感到阵阵的肉疼,甚至是死的心都有了。

    当然,他们亦有想过团结起来一起进行抵抗,以前就没少做过这种事,只是他们这一次面对的却不是一般的知府。

    这一位知府不仅出身于翰林院,而且是地道的粤西人,官声亦是很好,加之又将广东的众多商贾拉于其阵营之中,京中还有礼部尚书撑腰,根本就是一个不倒翁。

    他们其实亦不能过于指责林晧然,因为谁都知道,这事是因当日之事所引起的,他们惹怒了这位出身翰林院的府尊大人。

    “不就是拿两成瘦田种棉花吗?答应他便是了!”

    “就是呀!那钱善就是一头猪,竟然还敢跟林知府公然翻脸,这不是找死吗?”

    “当初这点面子都不给人家,现在人家要整你,这也不能怪人家翻脸不认人啊!”

    ……

    一帮土财主在一番合计后,却是无计可施,最后矛头都纷纷指向了钱善,将责任推到了钱善身上,是他点燃了这位新知府的怒火。

    事实亦是如此,他们当日听到林晧然这个提议的时候,虽然知道可能会让利益受损,但却想卖林晧然一点面子,拿几块田种一些棉花意思一下。

    只是谁能想到,钱善这个二愣子却是跳出来公然反对,激怒了这位出身高贵又年轻气盛的府尊大人,从而引出了这等祸事。

    在这一刻,他们最痛恨的不是要敲打他们的林晧然,而是那个二愣子钱善。

    若说土财主的日子不好过,钱善直感到乌云盖顶,末日来临的感觉。

    亦是在这一天,一则极度不利于钱家的传闻出现,并在雷州城的大街小巷中传播开来。其实这亦不是什么新闻,而是一传旧传闻。

    只是当初在这传闻流传开来之时,钱府却突然出钱在南渡河修钱彬桥,那时钱府是风头正盛,故而这传闻很快就销声匿迹。

    虽然事后亦被人提起,但更多人却相信乐善好施的钱府是无辜的,他们是被仇家故意抹黑。

    在这则传闻中,那名帮助钱彬的老妇人姓黎名慧,是一个瑶民。这瑶民大概是大明朝最不安分的一个少数民族,从洪武年间直至如今,都时不时蹦出来举起造反的大旗。

    钱府当年得知瑶民再度作乱,生怕会因此受到牵连,便将这个已经又聋又瞎的老妇人扫出家门,做出了一个忘恩负义之举。

    不过老妇人倒亦是幸运,被钱彬休掉的正室收留,并颐享天年,得了一个善终。

    如今传闻再起,大家便不再偏袒于钱府,而是对这事进行印证。很快地,大家得出了一个惊人的事实,这则传闻竟然不是捏造的,钱府当初真做了忘恩负义之事。

    一时之间,作为雷州城最有声望的钱府轰然崩塌,有很多百姓跑到钱府门口丢起了臭鸡蛋、烂菜叶,大骂钱府忘恩负义。

    文学度 www.wenxued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寒门祸害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免责声明:文学度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享有,若转载或者抄袭他人作品,带来的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若发现本站存在您非授权的原创作品,请立即联系本站删除!本站享有代替本站作者维权的权力!文学度为您提供

Copyright © 2011-2012 文学度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