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古文,就上文学度

七国天下 第七百零五章 三国变故

(文学度 www.wenxuedu.org)    不过对于真正的明眼人来说,这场战争秦国固然没能打赢,但也并非一无所获。

    最首要的战果就是赵军在王翦的猛攻之下同样折损严重,李牧没办法像之前大败桓齮时那样趁机收复失地,甚至于他已经无力维持现有的战线,只能无奈的收缩防线,撤军驻守至近hd一带。

    而第二个收获则是,刚刚被赵王迁加封武安君不久,被赵王迁倚仗为国之柱梁的李牧,已然和他的大王产生了无可弥补的裂隙。

    hd受到袭扰的期间,赵王迁在文武百官的进言,以及自己心里的胆怯驱动之下,数次下诏命令李牧回援国都,然而都被李牧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为由给拒绝了。

    甚至于赵王迁派给李牧的几个副将,都因为过分以王命为由强逼李牧撤军回援,而被李牧以扰乱军心,意图不轨的名头给斩了。

    虽然hd在司马尚的竭力维持下,并没有受到任何袭扰,朝堂之上的衮衮诸公也半点事没出,可君臣之间的裂隙却是无可避免的了。

    这种事也是必然的,李牧眼下手里握着赵国六成以上的兵力,可以说拥有了绝对的兵权。

    而赵王迁身为大王,对其屡次调令都以将在外为由拒绝,这谁能接受?谁能安心?

    只要是个正常的君王,  都接受不了,要是能接受这种局面,  那只代表这个君王是个绝世大冤种,  铁憨憨。

    换了嬴政也不能忍受这种情况。

    不过脑子清明的君王能理清时事,  不会无脑的收拢权力。

    眼下赵国风雨飘摇,强敌窥伺,  李牧身为柱国上将军,固然有些不听调令,忤逆王命,  但做的事到底是于国有利的,也没有表露出有不臣之心的意思,该容忍还是要容忍的。

    至少……平时可以找机会敲打敲打,但是行军作战的时候,得舍得放权。

    很可惜,  赵王迁的心没那么大。

    李牧一旦再次不听宣调,  他可能就无法继续容忍了……

    实际上,  李牧这一次之所以撤军至hd一带驻守,  并上交自己的部分兵权,就是为了向赵王迁示弱,  以求尽量弥补这段脆弱的君臣关系。

    当然,  为了防止赵王迁脑子一热胡来,  最精锐的北地边军还是被李牧牢牢的攥在手里,  上交的都是南部各郡的边军郡军。

    随着时间推移,  另一件事也渐渐的在各国之间传开,那就是在秦国为质的燕国太子燕丹,从咸阳逃跑,回了燕国。

    质子逃跑这种事,  各国也算屡见不鲜了,  秦王嬴政的老子,  秦庄襄王当年不就是在赵国为质,后来在吕不韦的帮助逃回秦国的。

    不过事虽然不新鲜,但是如今秦国兵威正盛,  质子贸贸然的私下潜逃,  还是有些不妥当的。

    燕王喜最初也确实挺担心的,不过后来见秦国似乎确实没有深入追究的意思,心里也松了这口气。

    他只以为是因为和赵国的战事不利,让秦国无心旁事才会轻拿轻放的。

    也因此,后来燕丹逃回蓟都后,和燕王喜随便说了些自己在咸阳日子过的十分凶险之类的话后,  就没有被追究责任。

    不过也不是完全没有处罚燕丹。

    不知是单纯的因为这次私自逃跑,还是因为心中对雁春君这个亲弟弟的横死有些想法,他没有急着再度让燕丹这个太子从政,辅佐自己监国,而是先让他待在太子府里关禁闭。

    可以自由外出,但是不得私会朝臣,也不得干预政事。

    说是要等太子成婚,正式成家以后再做定夺。

    燕丹对此也没什么异议。

    燕王喜要让他成家很正常,他的岁数已经不小了,按理说也早该成家了,只是他一直拖着而已。

    以前燕王喜也懒得管这些,没有强求,这一次提出来,合情合理。

    燕丹也不着急,不能见朝臣就不见,雁春君都死了,这朝堂之上他还有什么需要着急的呢?

    正好,他借此机会神隐一段时间,转换成墨家统领的身份,去仔细查一查这些天发生的种种情况。

    除了燕赵两国之外,韩国最近也不平静。

    秦军对韩国的施压行为一直没有停止,内史腾甚至不止一次的蓄意挑起边境的纠纷,好在韩国军队比较能忍,事态未能扩大。

    不过这些隐隐约约的信号却让韩王安坐卧难安,小肚子都快要消减一圈下去。

    派往咸阳的使团统统都坐了冷板凳,得到的只有含糊的敷衍之词,没有任何确切回答。

    韩非对此也无法坐视不管,只得又一次为自己的母国奔波不停,  然而即使他身上披着一层国师府的面子,对这件事也毫无办法。

    有很多人愿意卖个人情给国师府,然而国师府的面子,  还大不过秦王。

    嬴政不肯松口的事,任韩非舌绽莲花,口若悬河,也说不动任何一人。

    他的所有举动成了徒劳无功……也不算完全没用,至少,还帮他又惹了一身的麻烦。

    李斯针对韩非这段时间的所作所为,再次在朝会上发起了攻讦。

    响应者……不多不少吧,至少不像以前那样寥寥无几了。

    一来古寻这个韩非的靠山离开了咸阳,二来最近咸阳有些暗流涌动,部分感知敏锐的人察觉到国师府似乎没有那么炙手可热了。

    韩非此时也深知自己身陷泥淖,举步维艰,然而……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啊!

    为了韩国,他百死不悔,纵然前路晦暗,却也无从停步。

    而各种尝试都没能奏效的韩王安,也开始琢磨起其他办法,试图挽救自己的统治。

    不过他显然是不可能想什么正经办法的,韩国现在也没有正经办法能解决困境。

    称臣议和人家不搭理你,直接开战会被人家当场打死,韩王安也是没办法了。

    当然,他现在的绝境全都来自于他,以及父辈的庸碌无能,属于活该。

    至于他想到的不正经的办法,很简单,也很老套,无非就是和亲以及割地。

    至于为什么没有赔款……呵呵,相比割地,他当然更想花钱了事。

    然而老话说得好,钱不是问题,问题是没钱。

    7017k

    文学度 www.wenxued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秦时之七剑传人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免责声明:文学度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享有,若转载或者抄袭他人作品,带来的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若发现本站存在您非授权的原创作品,请立即联系本站删除!本站享有代替本站作者维权的权力!文学度为您提供

Copyright © 2011-2012 文学度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