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古文,就上文学度

正文卷 1113学生弹劾老师

(文学度 www.wenxuedu.org)    “老爷,今日内阁收到一份弹劾。”

    “嗯?弹劾谁?”

    “首辅的大人。”

    听到还是弹劾张居正,魏广德松了口气,不是自己就好。

    自己进来就感觉到外面的中书举止怪异,所以听到有弹劾奏疏的时候,还以为是针对自己的弹劾。

    现在放心了,是弹劾张居正的。

    “嗯?不对呀,谁上的奏疏?”

    魏广德前一刻还觉得没什么,和自己无关,但后一秒就感觉此事蹊跷。

    弹劾张居正,谁不知道现在张居正的地位。

    自己是首辅,还有内廷的支持,谁这么大胆,敢弹劾他。

    而且,貌似这次弹劾很不同寻常,否则大家也不会是这个反应。

    “刘台。”

    芦布小声答道。

    “刘台?”

    感觉有些耳熟的,但想不起这人在哪个衙门,于是继续问道:“哪个衙门的,什么职位?”

    “老爷,你忘记了,这刘台是辽东巡按御史啊。”

    芦布急忙说道。

    “是他啊,他怎么能够弹劾他老师”

    魏广德话一出口就立时顿住,没有继续说下去。

    这时候他才明白其他人的反应为何会如此。

    此事其实不大,每月朝廷都会有弹劾奏疏,不是弹劾张三,就是针对李四,再正常不过了。

    可学生弹劾老师

    在魏广德的记忆力,貌似还真没有过。

    只是,现在可不是魏广德吃瓜的时候,别觉得刘台弹劾的是张居正,就和他魏广德没有半毛钱关系,这里面还有很深层次的联系,由不得魏广德不多想。

    “啪。”

    下一刻,魏广德就狠狠的一拍书案。

    魏广德此时脸上的愤怒可不是装出来的,他也不是在为张居正打抱不平,而是背后多少还有一些纠葛和他有关系。

    “什么原因弹劾的?奏疏在哪儿?”

    魏广德急忙追问道。

    现在魏广德急于看到弹劾奏疏原文,此事关系重大,要是把张居正惹毛了,后果难料。

    说起来,此事其实并非第一次,在此以前还有一位大臣也曾经上奏疏,虽然不是弹劾奏疏,是劝天子的奏疏,但此事就闹出一场大风波。

    就在三、四个月前,朝廷收到都察院御史傅应祯奏疏,他对张居正推行的考成法很有意见,其中要求各级地方官收齐租税,不仅当年的要收,历年的也要收。

    傅应祯认为老百姓当年的收成能够一年的支出就很不错了,还要收历欠的,老百姓就没法活了。

    因此,他向万历皇帝上书请求罢停考成法,广开言路,把那些因为进谏而遭到罢黜的官员官复原职。

    此奏是朝廷推行考成法以来,第一个公开站出来反对的官员,张居正自然是不会留手,即便这个人是隆庆五年的进士,算是他的学生,那也是痛下杀手。

    很快傅应祯就被下狱,还要追究同党。

    张居正可以不管自己这个名义上的学生,可魏广德却不能不管他这个老乡。

    是的,傅应祯是江西安福人,本来可以有一个很好的未来,既有当朝首辅这个“座师”,还有魏广德这个次辅同乡,不说在朝中如鱼得水,但也会过得非常滋润才是。

    偏偏,他就选择做这个出头鸟,第一个跳出来反对考成法。

    或许,他自认为自己背景够硬,有点飘了,被人利用而不自知。

    反正,魏广德最后和张居正一番商量后,就把傅应祯贬官外放。

    本来,张居正是要夺了他的官身,判流放戍边的,这次魏广德求情才保住官身。

    只不过经此一遭,他的仕途也差不多到头了。

    张居正反应如此之大,不仅有杀鸡儆猴的意思,傅应祯奏疏里也多有犯忌讳的地方,把张居正比作王安石,这才是张居正恼怒的根源所在。

    王安石变法,在中国历史上也是很出名的,甚至列入中国四大变法之一。

    中国历史上的四大变法包括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北宋中期的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

    商鞅变法流传最广,发生在战国时期的秦国由商鞅主导的变法,旨在废除旧有的封建制度,推行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通过重农抑商政策、统一度量衡、实行军功爵制等措施,极大地增强了秦国的国力,为其后续的统一战争奠定了基础。

    北魏孝文帝改革则发生在南北朝时期的北魏,主要以汉化改革为核心,包括改穿汉服、改说汉语、迁都洛阳等,这些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和文化的统一,对后来的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而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都发生在北宋中期,前者主要由范仲淹领导,旨在解决当时的社会和经济问题,包括整顿官僚制度、减轻农民负担、加强中央集权等,虽然最终因保守势力的反对而失败,但其提出的许多改革理念对后来的王安石变法产生了影响。

    后者由王安石主导,通过一系列的经济和政治改革措施,如青苗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等,试图解决财政困难、加强中央集权并推动经济发展,这些改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北宋的财政危机,但也引起了保守派的强烈反对。

    王安石变法是失败的,而且因为王安石和司马光之间政见不合,直接演变成党派斗争。

    傅应祯把他比作王安石,张居正能不生气吗?

    这不是咒他改革失败,还是什么。

    不过好在,傅应祯这个人并没有逮着张居正开炮,而是劝告皇帝,多少留下点面子。

    而现在刘台直接弹劾张居正,可就是另一回子事儿了,学生告老师,千古奇闻,绝对会在历史上记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魏广德不在乎刘台死活,可担心因此让张居正重翻旧账,把傅应祯又拉出来祭旗。

    有个刘台就够了,没必要牵扯他人。

    “你去吧刘台的奏疏抄一份送过来,马上。”

    魏广德可不想拿下这个烫手山芋,很难处理好吧。

    不过,他也要看到刘台弹劾的内容,才好应对此事。

    等芦布出去忙活的时候,魏广德才端起茶水喝了一口,心里感慨一句,幸好隆庆五年的会试他因故没有主考,不然张居正还不以为是他私底下搞出来的。

    确实,在古代发生这样的事儿,一般都不会认为是学生擅作主张,都会和他的老师联系在一起,会认为他们是受人指使所为。

    毕竟,才入官场几年,经不起别人的忽悠很正常。

    六七品的小官,懂什么,又凭什么认为可以弹劾首辅。

    要是背后没人指使,是决计干不出这样鸡蛋碰石头的事儿来的。

    不过也是好笑,张居正既是傅应祯的座师,也是这个刘台的座师,傅应祯还算给老师留脸,没有直接说是张居正的不是,而刘台就太不是个东西了,直接把老师告了。

    其实,到这个时候,魏广德还没有把刘台弹劾张居正的事儿太上心,认为不过就是因为考成法在地方上推行后,巡按御史根据地方官员为了催缴赋役做出的一些事儿,据理请求朝廷暂停此法。

    魏广德没少听到地方官员为了完成任务,逼出一些家破人亡的惨事,至于因此流离失所的,那更是罄竹难书。

    太多了,都已经麻木了,不想听了。

    以往朝廷不催,乡下的甲长、里长看人家确实困难,也会和胥吏商量,先欠着。

    当然,这么做胥吏们也不是没好处,谁不知道大明的制度,说不好什么时候一道旨意下来,这些积欠就免了。

    到时候,这些积欠可不就哼哼了

    有了考成法,这样的情况自然就不会发生。

    官老爷的帽子都戴不稳,下面的胥吏也麻爪,说不定就把自己开了。

    毕竟胥吏按照后世的标准,虽然是衙门里长期需要的工人,但也只能算是没有编制的临时工。

    只有极少数幸运儿,有机会被举荐获得品级,成为编制内的人员。

    不过,那还都是大明开国那些年,读书人少,官员缺乏的时候才会出现。

    现在嘛,胥吏出头已经变得非常难,还要时刻提防被官老爷拉出去祭旗。

    不过,当芦布把抄来的刘台奏疏送到眼前,魏广德只是大略扫视后,即便是寒冬腊月,也难免后背冷汗直冒。

    这是他能想到的最坏的结果,简直不能再坏了。

    御史傅应祯上奏给万历小皇帝还只是说张居正是又一个王安石,宋代之所以最后内耗掉根源就是王安石的那场变法上,如果让他继续推行新政,我们大明朝就要走宋朝的老路。

    如果,结合后世历史走向来看,大明帝国的败亡,还真和张居正这场改革有关。

    可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张居正的改革虽然短期内充盈了大明朝廷的府库,但也留下许多麻烦,特别是在改革失败后,地方官员变本加厉的行为,还有就是因此形成的党派萌芽。

    在此前朝廷里存在的,更多的还是乡党,但是张居正权势太大,而他的政策又大大限制了士绅和勋贵的特权,因此在他权侵朝野的背后,反对派也渐渐结成了一张大网。

    官场之人,犹如逆水行舟,除非你甘于平庸,只要想要进步,那就必须时刻关注身边其他人,抓住他们的纰漏,斗倒一个就少一个竞争对手。

    这也是之后官场喜欢结党的原因,相互之间能有个照应。

    若本省在朝廷里出了高官,那后进弟子必然会牢牢的吸附在他周围,希望借此获得庇护。

    刘台的奏疏可谓狠厉异常,这封从辽东递来的奏疏,列举了张居正的六大罪状。

    一是说张居正“欺世盗名”,弹劾张居正打着祖宗成法的口号,干的却是违背祖宗成法的事情。

    二是说张居正改变了监察系统的作用,张居正用考成法,偷梁换柱,六部向六科负责,六科向内阁负责,这样监察系统独立性就不存在。

    三是说张居正结党营私,官员任用都是由一定的章程,张居正任人唯亲,不遵守官员任用程序。

    四是说张居正擅权自用,以内阁驾驭行政和监察系统,自己以宰相自居。

    五是说张居正苛政猛于虎,为了赋税,向各地官员下死命令收缴赋税,百姓民不聊生。

    六是说张居正生活腐化,贪污腐败,自从张居正当了首辅后,张家是富贾荆楚。

    而奏疏的最后,更是说“高皇帝鉴前代之失,不设丞相,事归部院,势不相摄,而职易称。

    文皇帝始置内阁,参预机务。其时官阶未峻,无专肆之萌。

    二百年来,即有擅作威福者,尚惴惴然避宰相之名而不敢居,以祖宗之法在也。

    乃大学士张居正偃然以相自处,自高拱被逐,擅威福者三四年矣。”

    但真正让魏广德震惊的还是,刘台奏疏最后一句,“臣请即以祖宗法正之。”

    这完全就是要和张居正不死不休的节奏,要用祖宗之法惩办张居正。

    或许,作为次辅,看到这样弹劾首辅的奏疏,应该弹冠相庆才是,可此事魏广德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

    由这份奏疏就和张居正翻脸内斗,魏广德可不认为自己能说服内廷两宫太后和小皇帝,也就是说他并没有把握说服他们支持自己。

    而对后宫影响力最大的人,无疑是冯保,可他绝对不会和自己合作。

    显然,最后,她们很可能还是会选择支持张居正。

    不过,这还不是魏广德最担心的,他其实对于执政大明还缺乏信心。

    张居正的治国大才是经过历史验证过的,不过张居正改革最后如何,至少在他活着的时候,大明是一副欣欣向荣的景象。

    而魏广德会什么?

    搞后世的制度吗?

    说出来,怕是自己羽翼下那些人都要造反,因为那些东西放到现在的大明,太惊世骇俗了。

    只要看看后世最为著名的变法,或者说最接近后世的变法事件——戊戌变法就能知道,晚清时期在国内推出新法,最后直接把光绪皇帝干废了。

    为什么?

    还不是西方制度很难和晚清时期国内情况契合,至于之后为什么又事先共和,其实看看民国时期的事儿,大抵也能知道。

    取代晚清的民国,其实根本就是个四个象。

    因为没有如同以前王朝更迭时彻底的清算,所以民国时期乱象丛生,根本就不是一个新生国家的样子。

    这也是民国取代满清几十年后,国家还是一团糟的原因。文学度 www.wenxued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隆万盛世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免责声明:文学度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享有,若转载或者抄袭他人作品,带来的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若发现本站存在您非授权的原创作品,请立即联系本站删除!本站享有代替本站作者维权的权力!文学度为您提供

Copyright © 2011-2012 文学度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