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古文,就上文学度

正文卷 第523章 册封西川路节度使!

(文学度 www.wenxuedu.org)    耶律大石虽然霸占了一处偏僻区域,实际上他还没有对外称自己是一个国。

    听到手下的建议,耶律大石心中一动。

    他在这里待着也许暂时没事,一旦对外称帝,他还真担心大宋知道后不悦,派兵过来消灭他。

    想了想,耶律大石苦笑道:“现在为时尚早,我们需要慢慢发展,等有一天我们的兵马粮草,百姓发展到一定规模在说吧。”

    耶律大石不想太高调,怕遭人打击。

    其实国家的名字他都想好了,如果他们在此地建国,那就叫做西辽。延续辽国的辉煌。

    不过他们目前还没这个好机会,不敢随便乱来。

    耶律大石:“如今我们有几万军队要养,好在我们手里还有些银子,此地也有些矿山,最近要多兑换点纸币和大宋保持合作,只要我们保持合作让大宋有钱赚,他们必定不会动我们。”

    “将军说的是!”

    “现在吐蕃,大理等国都已经开始兑换纸币购买大宋粮食,西夏被灭国,此事过于突然,怕是不合作我们也要遭殃!”

    对于这点,之前他们是有争议的,觉得本来不多的银子换成纸肯定不愿意。

    看到西夏被灭,他们二话不说立刻就同意了。还主动派人过去谈合作。

    说到底,人都是怕狠的。

    与此同时。

    武植在大宋开始思维如何提升大宋的经济。

    也让政务司的人,将纸币兑换他国黄金的时候务必有多少兑换多少。

    他国纸币越多,扩散的就会越广,他们便利了也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加上大宋和他们合作也并非只是粮食,还可以变卖茶叶,红薯,玻璃,甚至是兵器战船之类的武植都可以卖。

    现在武植政务司的人分别在燕云,辽国,西夏,不断的扩散着。

    势力也是逐渐广大,他的门生也开始多起来。

    政务司的官员,对于建立政务司的武植那是极为崇敬的,很多官员是有办事的能力,却没有通过科考的能耐。政务司给他们提供了机会。

    武植的想法是,科考出来之后,还是要落在当官的实事上,如果政务司本身就能做好事情,招收的都是人才,也就不用科考了。

    这就导致他们得恩于政务司,所以凡是从政务司出来的人内心无不感激武植。

    一切都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西夏也暂时稳定了,而且良田回收,分配,也在最近这段时间无数官员计算下完成。

    效率还是非常之高的。

    西夏百姓之前还觉得良田回收心里有些气愤,但随着良田发放下来后,西夏百姓们激动的热泪盈眶。

    为何呢?

    因为他们上缴良田,上面会给予百姓一笔不菲的赔偿,同时采取的是贷款制度,不同人家按照人头分配良田贷款。如果有能力种植更多的可以多贷,而且并不封顶。

    这意味着,他们以前手中没有好的良田,现在没有任何限制。

    那些以前西夏皇亲贵族,达官贵人的大量良田就这么分到了百姓手中。

    导致他们用少量的钱,或者是贷款换取了大量好的良田。

    一个个都不敢相信。

    要知道,那些贷款的自己没花钱,就直接获得了自己以前两倍,甚至三倍的良田数目。

    还是肥沃之地。

    肥沃的良田以前掌握在贵族手中,百姓的良田质量很差。

    如今他们也能拥有好田地。

    且大宋执政,还有减免税务的国策。这让西夏百姓高兴不已。

    最重要的是,从大宋运送了一批物资过去,很多都是新鲜的农产品,比如红薯种子,瓜种,超优千号等等一批新的优良品种运送过来,发放老百姓手中,还告诉他们这些品种每年的产量可以达到他们以前的好几倍。

    还派了政务司的农官过来讲解,传授他们种植技术。

    于是乎,西夏的老百姓们都开始忙碌,忽然发现西夏被灭也许不是坏事啊。

    当然,有些品种这个季节是不能种植的,但有的是可以的。

    而且政务司的成员走乡下访,对民间的百姓有什么难处都会询问,了解后上报进行解决。

    是真正的做到了为百姓服务,一些以前的纠纷,西夏官员根本不解决,但政务司的人都会帮助他们。

    总之,武植政务司的一顿操作,让西夏百姓们感受到了西夏被灭对他们反而有巨大好处。

    老百姓们预感有好日子就要到来,心里一下就想开了。

    “叫我说,西夏被灭未必是坏事,大宋宰相名声很好,听说是贤臣,利益天下百姓,我们在他的管理下日子会越来越好,只要我们老百姓的日子过的好,谁是皇帝管他呢!”

    “嗯,有道理!咱们小老百姓不就图个安稳,有饭吃,有点小钱嘛。”

    西夏经过这段时间完全进入正轨发展,百姓们也有了笑颜。

    而西夏除了韩世忠留守,像岳飞,宋江等人早就回到了大宋汴京。

    大量的禁军队伍也回来。

    当然,西夏那边依然有不少军队镇守,都是韩世忠在本地招募,以及留了一部分大宋这边调过去的厢军。

    厢军不是禁军,禁军是北宋的精锐部队,尤其是经过武植训练的禁军。

    而厢军,则是每逢灾荒时节,在遭灾的地区很容易出现大量的流民,如果当地的地方官员无法妥善处理,很容易激起民变。所谓可以利百代者,惟养兵也。

    方凶年饥岁,有叛民而无叛兵,不幸乐岁生变,则有叛兵而无叛民。

    到了这个时候,就该厢军上场了。

    北宋政权会将流民当中身体强壮的人吸纳进厢军部队,以减少这部分人造反的可能性。

    而流民当中有手艺的人,比如泥瓦工,木匠之类的,也会通通吸纳进去就近安置。

    这些因素会造成厢军数量极其庞大,而战斗力却很是差劲。

    西夏主力部队已经消灭,所以禁军没有留存的必要,武植经过宋徽宗的同意,便是将禁军抽回,派去了厢军交接,让韩世忠按照自己的训练方式在西夏镇守的同时训练他们。

    当然,也有本地的一些招募的士兵。算起来至少也有十八万军队镇守西夏。

    一切妥当后。

    武植这天早晨,便是去了军营。

    清点士兵将领损失的记录。

    将有功劳的人都进行了上报。

    宋徽宗对于这些该封的封赏,该升官的升官。该发抚恤金的发抚恤金。

    岳飞,韩世忠等人都相继提升了一品。

    而武植作为攻打西夏的领头人,也得到了宋徽宗的笔墨赏赐,黄金,绸缎,马匹等物,同时册封武植为镇国大将军头衔。

    他已经是宰相,这些官职只是一种荣誉,所以宋徽宗还决定赏赐武植。

    他左思右想,干脆直接册封武植为西川路节度使。

    这个西川路,是西夏改名,以后是大宋的路行政区。

    武植这个节度使和别人不一样,被宋徽宗特批拥有管理当地军事,一切政务的大权。

    这在朝堂引起了轩然大波,虽然这不是封地,却也是一个小国王了。

    北宋建立之初,节度使的权力很大。本身北宋就承袭了五代时期的旧制,所以很多东西都没有来得及改。

    起初北宋的节度使除本州府外,还统领一州或数州府,称为支郡,辖区内的军、政、财权,由节度使独揽,实际上是个半独立的小王国。

    从这一点看,这与大唐的节度使并没有什么明显的区别。

    赵匡胤这个皇帝是武将出身,他做皇帝的过程比较尴尬,他并不是像刘邦和朱元璋那样白手起家,一步步打出来的。

    而是和五代十国的武将那样,一步步掌握了大权。

    我们都知道赵匡胤发动了陈桥驿兵变,来了个黄袍加身。

    他对于武将是非常忌讳的,更别提有钱又有兵的节度使了,生怕他们模仿自己也来这么一下。

    所以他和他的接班人也就是他的弟弟赵光义两人,通过各种手段和措施逐渐解除了武将的兵权,让节度使成为了一个虚职。

    对于节度使来说,最关键的就是军、政、财权。

    在乾德年,朝廷令各地赋税收入除日常军费所需外,全部运送朝廷,这样就剥夺了地方自己处理赋税的权力,也就掐断了地方的命脉。

    同年,赵匡胤又命令诸州府选送精兵给朝廷,削弱了地方的兵权。

    到了宋太宗时期,他又诏令所有节度使属下的支郡都直属朝廷,节度使所领只是一州府,不过朝廷又以朝臣出任知州,知府。

    这么一来,节度使连当地的政务也不用管了。

    此后节度使逐渐成为了虚职,或者一种荣誉,被架空。

    一般授予宗室,外戚,少数民族首领和文武大臣,像杯酒释兵权之后,很多功臣都到了地方担任了节度使,他们没有什么权力,但待遇是很好的。

    而武植这个节度使,被特批拥有管理当地政务和军队的权利,包括财务。

    所以从某种程度来说,武植这个节度使,已经恢复了北宋早期的节度使权利。

    但这怎么能行?!!!

    此事导致朝堂上的人纷纷色变!

    他们内心震撼官家之大方,同时也觉得太愚昧了。

    陛下是大宋的败家子吗?

    一出手,就是一个国的范围!

    7017k

    文学度 www.wenxued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穿越武大郎从卖饼开始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免责声明:文学度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享有,若转载或者抄袭他人作品,带来的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若发现本站存在您非授权的原创作品,请立即联系本站删除!本站享有代替本站作者维权的权力!文学度为您提供

Copyright © 2011-2012 文学度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