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古文,就上文学度

创业初 第一千零一十五章明清战略对决前夕

(文学度 www.wenxuedu.org)    湖广传来捷报,让崇祯极为兴奋。

    为了灭寇雪耻,崇祯把目光放在了锦州,希望洪承畴能够再接再厉,能像吴国俊一样传来好消息。

    不久前,洪承畴率领蓟州总兵白广恩、宁远总兵吴三桂、广宁前屯卫总兵王廷臣抵达宁远,视察松山等要塞后。

    以兵力太少不足以御敌,请朝廷再调宣府总兵杨国柱、大同总兵王朴、密云总兵唐通、山海关总兵马科,云集宁远前线,总兵力达到十三万。

    明军在锦州、松山、塔山、杏山一线摆开决战的架势。

    当然清朝方面也不示弱,咄咄逼人。

    据辽东巡抚丘民仰向朝廷报告,清军不断向义州运送军队、粮食、武器。

    其中有红夷大炮三十门,小炮多得难以细数。

    尽管在火炮方面,明军在各处据点的火炮也不少,但总体质量而言,还不如清军呢。

    明朝降将石廷柱、耿仲明、孔有德、尚可喜等,在郑亲王济尔哈朗、阿济格、多铎、阿达礼等统率下,齐向锦州外围扑来。

    双方接连交战,形势日趋紧张。

    但我大明官军上下齐心,略微占优!

    崇祯虽然知道清兵难以对付,但是有洪承畴总督十几万人马出手,还是让他十分放心的。

    可实际情况上锦州、松山请求救援的报告,与汇报到皇帝那里的大不一样。

    「奴众(指清军)此番倾巢困锦,内打栅木,外挖濠堑,水泄不通,人影断绝。

    松城与锦州相隔十八里,奴贼离锦州五六里下营,即近在松城左右。

    今锦州壕栅已成,奴众精骑尽绕松城,势虽困锦,实乃伺松。」

    锦州、松山的守将,对形势的判断是正确的。

    清军围困锦州的意图是吸引明军主力的增援,在松山一带形成围点打援之势。

    久经沙场的洪承畴,对这种战术意图当然了如指掌。

    故而对战略决战持谨慎态度,倾向于打一场持久战,不争一时一地的得失。

    他在向崇祯报告军事部署时,一方面表示解锦州之围的决心。

    「大敌在前,兵凶战危,解围救锦时刻难缓,死者方埋,伤者未起,半月之内即再督战,用纾锦州之急」。

    另一方面陈述他的应对方略「且战且守」。

    「久持松、杏以转运,且锦守颇坚,未易撼动。

    若敌再越今秋,不但敌穷,即朝鲜亦穷矣。

    此可守而后可战之策。」

    洪承畴的「可守而后可战」的战略方针是实事求是的,也是当时唯一可取的方案。

    皇太极想要长久的围困,也得源源不断的从朝鲜那里运粮支撑。

    这年头,粮食就是金贵的很,哪里都不是那么容易得到的。

    况且坚守锦州城的总兵祖大寿,被清军困五个月之久,仍然信心十足。

    他特地派士兵出城向洪承畴传话,城内粮食还足可支持半年,建议洪承畴用车营步步进逼,不要轻易交战。….

    但是洪承畴却是不这样想,祖大寿被围困,只要有粮食就能守住。

    可一旦粮尽,那锦州、松山等地的军将就玩完了。

    更何况清兵加紧四面出击,骚扰明兵,急需大力增援米豆。

    洪承畴与邱民仰、吴三桂再三商议,急欲将粮料多运松、锦,以防不虞。

    他们决计「以新年过节,出其不意」将粮运去。

    正月初二、三两天,装粮上车,共一万六千石,吴三桂亲自带兵防护,尽速赶运。

    此计果然躲过清兵的监视。

    明军于初七进入锦州城,把粮食全部卸下去,初八空车返回。

    待到初九,清兵才闻讯,出动两万骑兵追击,企图夺取粮食。

    行至沙河堡,清军分四股追击,遭到明军炮火袭击。

    清兵一无所得,还因追击遭到埋伏,只能从原路撤回。

    明军护送数百辆大车,装载一万六千石粮食安然进入锦州,说明清军并没有把锦州围住,也没有把宁锦之间的交通线封锁起来。

    或者说他们屡次对明军的小***都取得了胜利,根本就没把明军给放在心里,认为他们不敢出城。

    而那些谍子传回来的消息,也是许多明军都不敢运送粮食去锦州等地,故而清军越发的骄狂起来。

    所谓围城半年之久,锦州城里人出城田猎,车牛挽运军粮,任意往来。

    这证明清军围锦是不成功的。

    或者是说有意放纵,方便他们联络城内的内应获取消息来源,兴许也是为了迷惑祖大寿等人。

    总之,明军这一次成功运粮食,主要是清军出现了极大的失误。

    皇太极曾明确规定了「由远渐近」的围城方针,但是诸王贝勒并没有认真执行,甚而加以违背,自行其是。

    多尔衮、豪格、阿巴泰、杜度、罗托、硕托、阿山、谭泰等,在他们执行围城的任务时,擅自移军,退到国王碑(地名,位锦州东)以东,在离锦州三十里的地方驻营。

    不仅如此,他们私自决定,每牛录甲兵三人回家一次,后又以每次甲兵五人、每旗章京一员轮流回家。

    多尔衮等人的错误决定导致了严重后果。

    围困锦州的清军部队大量减员,军心涣散,无心围城。

    城内明兵和百姓得以随便出入,粮草不断运进城。

    锦州城内的明兵马匹都在别处牧养。

    出关援锦的兵马也都退回休整、养马。

    可以说,多尔衮等人有时候打打仗,但大多数时间都是一个湖弄事的存在。

    他们抢掠习惯了,这种费力还没好处的事自是有些不上心!

    皇太极得知这个情况,大怒:「这样相持下去,迁延时日,何时能得锦州!」

    他一天怒气未消,特派专使前往营地调查此事,并指令给予他们以应得处分。

    张存仁及时分析了围城不见效果的原因。….

    他在奏疏中写道:「我大清兵开始围困义州,又围困锦州,如勐虎围困猪狗,大明猪狗不敢与我军勐虎对抗。

    至今他们犹奋螳臂当车,属实是不知道我大军的厉害。

    虽然以明廷统帅的才智不能抵抗我大清,可我大清士卒围困不严,让明将得偷偷运粮接济,才苟延残喘到今日。」

    总之就是多尔衮他们没有好好办事找了个借口,分析了以往围锦失利的原因之后,提出了围锦的新措施。

    来年春天大兵攻锦州,或挖壕,或炮击,不克不止。

    臣料城必得也,城内的蒙古士卒自会生变,在城中四处作乱。

    若是不这样进行,想要拿下锦州,亦无定期。

    若欲久困,必绕城筑台,兵围数匝,始可得也,犹如围困大凌河旧事一般。」

    他主张围锦,攻松、杏、塔山三城,而锦州不攻自破。

    「松山、杏山、塔山,乃锦州之羽翼,宁远之咽喉也。

    此三城不破,宁锦之胆不丧。

    三城之中,惟塔山可取。

    其城在两山之下,若从山上以炮击之,其屋室自坏,不多费力,而城可得矣。

    城一得,锦州之羽翼折,而宁远咽喉塞

    。

    羽折喉塞,宁锦之胆自丧。」

    清兵「围城不严」,围城又不得法,是它失利的基本原因。

    现在皇太极开始发怒了,毕竟耗费如此多的钱粮,时不时的接到多尔衮等人与明军厮杀的战报。

    个个都说明军怯懦不敢出城交战,结果人家随便出城,还把粮食偷运进去,你们几天后才得知消息。

    真是一个个没把朕的命令记在心上,以至于耗费如此之大,不得寸功。

    皇太极换下多尔衮等人,派遣济尔哈朗、阿济格、多铎、阿达扎、罗洛宏率军前往锦州。

    他们完全按照张存仁的建议,将八旗将士开到离城很近,明炮火射程不到的地方扎营。

    城四面每面立营八座,绕营挖深壕,沿壕筑垛口,每两旗之间,又挖一长壕,近城一侧,设哨兵巡逻,严密监视城内明兵动静。

    经过这一番部置,锦州城已经处于清军的严密包围之中。

    围锦的清兵马步一万开始在城四面掘壕,安设大炮四十位。

    从杏山北十里的五道岭,到岭北数里的寨儿山各处山头,都有清哨兵联络,晾山不绝。

    另据前线不断送来的报告说:清兵在锦州城外周围挖壕,在壕里边安设棚木。

    又报称:清兵共四万余骑在城外四面扎方管、长营,任离城五、六里的地方挖壕围城,道路已被封锁。

    辽东战况在皇太极的纠正下,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气氛顿时变得紧张起来。

    不得不说,清军刚挖壕严困锦州,就取得了重大战果。

    锦州外城为蒙古兵防守,他们看到清军阵营严整,围困严密,都很吃惊。….

    当然也有满不在乎地蒙古人向清军巡逻兵喊道:「你们围困有什么用处?

    我城中积粟可够吃二、三年,即使围困,岂能得锦州!」

    清军的巡逻兵回答:「不管二、三年,就算四年吧,到第五年,你们还吃什么?」

    本来是守城士卒揶揄清军的话,结果被清军士卒给噎回去了。

    可城内的反应就不一样了。

    蒙古兵知清军志在必得,愈发恐慌起来。

    因为当年祖大寿被围困在大凌河城内,粮尽吃人,最后投降清军又诈降返回的。

    若是长久的围困,他们这些蒙古人必然会是头一个被吃。

    也不清楚是蒙古人不禁吓唬,还是有意想要投奔清军,不给大明当狗了。

    他们的将领诺木齐、吴巴什等密谋降清,派人持降书前往清营,与济尔哈朗取得了联系,双方几次接触约定三月二十七日夜行动。

    到二十四日,此事被祖大寿侦知。

    他急忙叫来自己几个心腹:「蒙古人要背着我们降***。」

    副将杨震当即站起身来:「总爷,我去宰了那几个吃里扒外的狗东西。」

    同为副将的徐昌永也是一脸阴沉的道:

    「我城中粮草充足,平日里也没短了这伙蒙古人的吃喝,朝廷汇聚十几万大军来此,他们竟然想要投降,当真是不知死活。」

    祖大寿把锦州外城交给蒙古人看守,也是埋了自己的钉子,要不然他也不会如此快的知道此事。

    蒙古人投降的事情,祖大寿也想过,只觉得会在洪承畴等人战败,己方粮尽那种最恶劣的局面时。

    可料到会在城中粮草充足,皇太极刚刚派人在锦州城外开始挖掘一个多月的战壕等等结束后。

    「这也是一个有利于我们的消息。」祖大寿环视几个军将道:「借着蒙古人的书信,诓骗清军入城送死。

    如此一来,清军与蒙古人

    之间必然会有所隔阂,我们也能乘胜守城。」

    「总爷想的好!」陈震第一个赞同:「他们想要给***当狗,那咱们就杀了狗的主人。」

    【目前用下来,听书声音最全最好用的,集成4大语音合成引擎,超100种音色,更是支持离线朗读的神器,.】

    祖大寿当即采取紧急措施,整兵以待。

    等天晚,至外城门,欲以计擒捉。

    还没等明兵动手,已被吴巴什等人察觉,即率蒙古兵执兵器迎战。

    毕竟祖大寿平日里也不怎么大规模带兵出内城的。

    双方厮杀的呐喊声传出城外。

    济尔哈朗、多铎听到城内发生激战,迅速挥军赶到城下策应,外城蒙古兵民缒城下。

    距此安营很近的正白旗、镶白旗率先援绳登城,附近的其它旗兵也相继登上城,与蒙古兵夹击,明兵支持不住,败入内城。

    外城遂为清兵夺占。

    但此战当中,祖大寿率领明军杀死了几个率兵支援蒙古人的清军将领,也算是取得了一些战果。

    双方鏖战许久,随着清军涌入的越来越多,明军才退到内城,完全放弃外城。

    蒙古将士自都司、守备、把总等官员八十六人、男女小孩共六千二百一十一人全部投降。

    他们携带器械和其它物品出城,被济尔哈朗暂时安排到义州安置。

    祖大寿在锦州外城的布置因蒙古人的投降,全都陷入敌手。

    清军进驻锦州外城,进一步锁死锦州城内的明军。

    这下子明军纵然是想要运粮进城,都没有可能。

    唯一的可能便是内外夹击消灭锦州外城的清军。

    但目前锦州的消息,还没有传到洪承畴以及朝廷的耳朵当中。

    可清军的捷报飞送到沉阳。

    皇太极兴奋异常,命全城八门击鼓,告诉城内军民这一胜利的消息。

    同时,他召集百官齐聚笃政殿,当众宣布清兵已攻占锦州外城。

    围城初见战果,这就为攻取锦州全城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皇太极越发的得意起来,毕竟围困如此长的时间,终于见到了希望。.

    秋来2文学度 www.wenxued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从驿卒开始当皇帝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免责声明:文学度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享有,若转载或者抄袭他人作品,带来的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若发现本站存在您非授权的原创作品,请立即联系本站删除!本站享有代替本站作者维权的权力!文学度为您提供

Copyright © 2011-2012 文学度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