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古文,就上文学度

正文 第623章 迁都!朱棣迁都的真正原因!

(文学度 www.wenxuedu.org)    乾清宫。

    朱棣有些气闷。

    因为他的太子有些不靠谱!

    原本朱棣以为,让老二入主东宫后,这个逆子会受到鞭策,不敢再向以往那般恣意妄为。

    毕竟自家老二的能力和本事,已经得到了他这位永乐皇帝的认可。

    朱棣还想着让太子朱高煦监国理政,他可以过几年逍遥的安生日子。

    可哪成想这个混账东西,哪怕是做了太子当了储君,依旧我行我素!

    让他监国理政吧,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朝臣经常连他人都找不到在哪儿!

    一涉及到新郑相关的事项,这个混账东西就冒出来了,直接拿了玉玺盖章,然后就不见了踪影!

    每每想到此处,朱棣就有些气急败坏!

    哪有你这样做太子的啊?

    除了新郑事项其他全然不关心在意!

    正想着,只见一道人影走了进来。

    “爹,你玉玺呢?”

    “放哪儿了?快拿来我盖个章!”

    朱高煦大大咧咧地开口道,丝毫没有注意到朱棣的眼神。

    找了半天也没瞧见玉玺,朱高煦这才抬头看向朱棣,顿时整个人愣在原地。

    “咳咳,爹啊,你这么恶狠狠地盯着我作甚?”

    “呵。”朱棣轻笑一声,“太子殿下还真是日理万机,朝臣连你人都见不到,也不知道你这个监国太子爷一天到底在干什么!”

    嚯,原来是有人打小报告了!

    朱高煦丝毫不慌,一屁股坐在了椅子上面。

    “还能忙什么?一条鞭法推行得并不顺利!”

    “再说了爹你才是皇帝陛下,你一天不处理政务,躲在乾清宫干嘛?”

    朱棣闻言一愣,随即愤怒地拍着案桌。

    “还要老子处理政务?”

    “那老子册封你这个太子做什么?”

    “年纪轻轻地就知道偷懒,你不趁现在监国理政得一些经验……”

    朱高煦无奈地翻了个白眼,不管你说什么,反正我就是不听。

    他娘地,你好歹也是永乐大帝,怎么光想着让人帮你处理政务?

    还好意思说我偷懒,你成天干嘛去了?

    父子二人就这般大眼瞪小眼,谁也不愿意让步。

    沉默良久之后,还是朱高煦率先认怂开了口。

    “倒是真有个事情,还得让您拿主意!”

    “说吧!”朱棣傲娇地回答道。

    “北京宫殿马上就要修成了,如果您真要迁都北京,可以开始准备了!”

    新都修成了?

    朱棣闻言一喜,脸上露出了笑容。

    迁都北京,编纂《永乐大典》,郑和下西洋,这是永乐新郑的三架马车!

    现在《永乐大典》已成,郑和下西洋也带回来了神种,就差迁都北京这最后一项了!

    朱棣满意地点了点头,当即下令道。

    “既然如此,那就放在明日早朝商议,给群臣一个信号。”

    看着满心欢喜的朱棣,朱高煦张了张口想要说些什么,可到底是没有在这个时候扫兴。

    因为朱高煦十分清楚,朱棣想要迁都北京,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朝堂之上反对的声音不在少数,明日早朝只怕会不如人意!

    毕竟北京地处边塞,气候也不算宜人,哪有住在金陵逍遥快活?

    习惯了十里秦淮的温柔乡,想要让那些达官显贵们现在迁去北京,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不过朱高煦也能明白,朱棣为何非要迁都北京。

    一是因为巩固政权。

    朱棣还是燕王的时候,就是就藩北京,北京是他的封地,也是他造反政权的大本营、根据地。

    朱棣在北京耕耘了几十年,也生活了几十年,这里是他的基本盘,一切都知根知底,就连北京的饮食都合他的胃口,为了皇位的稳固,朱棣需要迁都。

    二是南京地理位置欠佳。

    南京虽然富庶繁华,坐拥长江天险,且是六朝古都,看似适合作为明朝的首都,但是实际上,南京的六朝——东吴、东晋、宋、齐、梁、陈无一不是南方割据政权。

    而大明王朝可是大一统帝国,此时南京作为首都,明显位置太靠南了,对中原与北方的掌控力极低!

    要知道首都是一个国家的心脏,可是因为信息传递、交通运输的不便,距离首都越远,军情传递、政令传达、军队调遣、粮草支援难度越大,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力就越弱。

    如果首都一直定于南京,那么在首都的带动下南方的经济会越来越繁华,而北方将会逐渐衰弱而导致人口无法增加,人口不足的北方将会面临更大的困境。

    首都定于南京遥控北方防务,就必须面临一个战略选择——外重内轻还是内重外轻。

    内重外轻战略必然导致边境力量不足,北宋覆灭之鉴犹在眼前;而如果外重内轻,唐朝安史之乱也是历历在目,朱棣自身也是通过镇守北京逐渐做大,长安、开封尚在北方犹有此等弊病,南京远在江南必然可能导致更严重的后果。

    而如果要保证塞方稳固,必须驻守重兵,但是一旦重兵囤积,很容易尾大不掉发生叛乱,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朱棣选择的办法就是“天子守国门”,直接迁都北京!

    偌大一个北疆和中原地区,重要程度比肩江南等地,所以迁都势在必行!

    这一点当年太祖高皇帝朱元璋也曾考虑过,试图迁都西安、开封等地,可最后因为一系列变故不了了之。

    最后则是朱棣作为一位有着雄心壮志与极大野心的英明皇帝,迁都北京之后可以将战略中心集中于打击北方游牧政权。

    北京作为南方粮食的集中目的地,同时也是九边大军军粮运输的起点,大部分北方边军的粮食都在北京的控制下,有利于稳固的控制军队。

    更何况朝廷现在收复了岭北行省,并且土豆也开始了推广种植,只要将重心放在治理岭北行省上面,大明未尝不可永绝北虏之患!

    总而言之,朱棣迁都北京不是一时兴起,也不是什么阴谋论,也是切切实实的国家大计。

    定都南京首先不利于政权稳固,其次不利于国家战略安全,最后不利于朱棣开拓进取、经略北方,而迁都北京实际上是实现了大明经济文化中心的转移,军事防御的重心转移,对大明的统治有着深远的好处。

    所以,迁都北京,势在必行!

    就是不知道,那些个达官显贵,会不会老老实实地配合了。文学度 www.wenxued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大明:家父永乐,永镇山河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免责声明:文学度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享有,若转载或者抄袭他人作品,带来的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若发现本站存在您非授权的原创作品,请立即联系本站删除!本站享有代替本站作者维权的权力!文学度为您提供

Copyright © 2011-2012 文学度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