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卷 第三百八十七章 姚广孝:阳光开朗大男孩!
(文学度 www.wenxuedu.org) 和尚不能在朝堂担任职位,这是朱瀚和朱元章一起定下的规矩,但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刘伯温虽然感觉他控制不住姚广孝,但他的确是个人才,正是因为有了惜才之心,这才将其推荐给朱瀚,否则以刘伯温明哲保身的性格,他会趟这趟浑水?再次见到姚广孝,刘伯温就发现,今天的姚广孝和昨天的完全是两个人,不是因为穿着之类的,而是因为身上的气质不同。
被朱瀚带走之前的姚广孝,身上有一股戾气,这种戾气被他压抑住,所以姚广孝显得特别严肃,不苟言笑,有一种生人勿近的感觉。
而今天的姚广孝,身上的戾气却似乎一扫而空,整个人变得阳光许多。
看来……朱瀚给他了不小的利益。
刘伯温看着现在的姚广孝,表示非常满意,有朱瀚带着他,也不用担心他一身才华无处施展。
没等姚广孝开口,刘伯温便说道:“看得出来,英王对你这个小和尚蛮用心的,能让你在一夜之间带来如此大的改变,可喜可贺啊。”
“若无刘相推荐,我又怎么可能有今日呢?”
姚广孝提着手里的酒肉,“今日特来感谢刘相,请刘相不要嫌弃。”
“哈哈,我有什么好嫌弃的呢?”
刘伯温哈哈笑着看着姚广孝,“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你道衍今日能来,就让我这院子蓬荜生辉啊,呵呵……想必英王已经把燕京城建设的工作,交由你来参与了吧?”
“是。”
姚广孝放下酒肉,正色的说道:“我观英王与陛下修建燕京城,其主要目的并非是为彰显城池的威武大气,而是想借助修建城池之机,提振北方经济与为百姓谋利,所以为了把这一主要目的提振起来,就要做得更多。”
在姚广孝到应天,找到刘伯温后,刘伯温从来没向他提过燕京城建设的事,他却能如此清晰的分析出朱瀚的想法,这让刘伯温忍不住询问:“你是怎么知道英王想法的?还有……你是如何得知燕京要修城的消息?”
“陛下要在大明分设诸国,并且将我汉人族居之地改称华夏,大明迁都燕京,这一消息已经在应天府传开,在我刚到应天时就已经知晓,而且在北方的燕京建皇宫,也不是秘密,不少商人已经嗅到其中商机,开始向北方去了。”
姚广孝说完,继续说自己猜测朱瀚目的的事:“至于修建燕京城,也是我昨天见到英王后才知道的事,突然的把修建皇宫变成修建一座城的缘由,并不难猜测。”
说到这儿,姚广孝看着刘伯温,很是激动地说道:“自建大明以来,英王和陛下所设下的政令,无不在照顾百姓,均分田亩,禁止勋贵豪族侵占田亩,以工代赈,从国库中抽钱补贴用工百姓,大明朝的路,如今已经修到乡间,修到百姓的家门口,百姓们日子日渐富足……此等一系列的做法,无不在体现四个字:藏富于民!”
藏富于民?
这四个字说得好!
刘伯温也忍不住为姚广孝鼓掌,这和尚还真是个天才!
懂的利用所有获得的情报去分析一件事情……看姚广孝激动地样子,刘伯温也忍不住怀疑,自己之前看错了吗?为何姚广孝看起来,和自己是一路人啊。
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百姓,这可不是什么妖僧能想到的。
正当刘伯温对自己之前的判断自我怀疑时,听到姚广孝继续说道:“陛下和英王不愧是从僧人起兵的,人人如龙,极乐净土……在大明,哪里还需要去西方极乐世界呢?在大明便可实现啊。”
“……”
刘伯温脸色一黑,完全忘记了刚刚对姚广孝的评价。
这个秃驴,还想着和尚的那套!
朱元章和朱瀚如此的摒弃寺庙,他难道还看不清其中的原因吗?
和尚,就是祸国殃民!
如果任其发展,他们的危害不下于地方上的勋贵豪族!
黑着脸对刘伯温提醒道:“道衍,你现在已经还俗了,就不要再讲寺庙里的那套,英王不认!陛下不认!我也不认!”
如果姚广孝还没被引荐给朱瀚,他说不定还会反驳刘伯温一番,但现在他已经从一个带着戾气的和尚,变成了阳光开朗大男孩,听到刘伯温的提醒,姚广孝立刻笑着说道:“我知道,我知道,寺庙说的西方极乐带着很强的功利性,他们是为了欺骗百姓的供奉,但大明不同,他们是为百姓谋福祉的,不求回报。”
姚广孝说的如此透彻,刘伯温也不知道他只是敷衍还是真的想明白,但此时提醒也是无用,如果姚广孝不改变内心真实想法,说再多也是无用。
来感谢刘伯温,姚广孝虽然提着酒肉,却并没有喝酒,他下午还要去见朱瀚,为了避免失态,他还是忍住了肚子里的酒虫,老老实实的吃完午饭就回去了。
下午来到英王府,看到朱瀚正带着世子朱楷放风筝,偌大的草坪上,朱楷追着朱瀚,玩的特别开心,伸着手要风筝线,可朱瀚就是不愿意给,朱楷挂在朱瀚身上都没能把风筝线夺回来。
姚广孝看着玩的开心的朱瀚,怎么都觉得是朱瀚想玩风筝,朱楷只是过来凑热闹而已。
“没想到,英王也是至纯之人。”
姚广孝没有打扰玩的开心的朱瀚,站在一旁等着。
朱瀚见到姚广孝也没理会,等他玩开心了就把风筝线递给朱楷,在他屁股上拍了一下:“自己去玩吧。”
带小男孩玩真没意思,还是姑娘好。
想到自己的大女儿朱筼抱着自己的脖子,奶声奶气喊自己爹爹的画面,朱瀚的心都化了。
走到座位上,朱瀚端起茶壶喝了口水,然后朝着姚广孝招招手:“站了那么久了还不过来?我这里没那么多规矩。”
姚广孝低头应了一声:“是。”
朱瀚看着姚广孝,询问道:“上午你来找我了?”
姚广孝立刻说道:“是,他们说您下午才有时间,所以我上午没什么事,就去见了刘先生,顺便聊了下燕京城建设的事情。”
原本还以为朱瀚会询问自己和刘伯温聊了什么,可朱瀚却似乎一点问的意思都没有:“嗯,没事就去找刘伯温,这件事你们做好就是。”
然后,朱瀚继续道:“你刚来,也没什么事,就安心去完成燕京城的建设工作吧,李善长和刘伯温在朝中还有其他事,不可能跑到燕京,你就去燕京吧,和那里的人处好关系,以后工作时也方便。”
“呃……”
这是把活都交给我来做了是吗?
姚广孝想不到朱瀚用人会这么随意,他才跟了朱瀚一天的时间,就让自己负责这么大的事情?
就算再被信任,也没有这般信任的吧?
姚广孝想做些事情证明自己的价值,却没想到自己会被如此信任,督造未来的大明国都,这是多大的荣耀?
多少人争破头皮都想参与其中,现在却成为了姚广孝的开山之作……面对如此巨大的荣耀诱惑,姚广孝自己反而犹豫起来,支支吾吾的对朱瀚说道:“殿下,我、我如果没做好,怎么办?担心会愧对殿下您的信任。”
“建错了,拆了重建就是。”
朱瀚说的,就像简简单单洒洒水的事情,可姚广孝却知道从中要花费多少。
盖错了,拆了重建,这得需要多花多少钱?
朱瀚就算想藏富于民,可大明朝国库支撑得起这般不计成本的花销吗?
谁知道,朱瀚接下来的一句话,却让姚广孝立刻无语起来:“重建的资金,从你的薪资里面扣。”
“……”
我建错了,我掏钱?
这不是贴着自己的钱干公家的买卖吗?
如果真重建……别说几次,就算只重建一次,姚广孝十几辈子都要给老朱家免费打工。
但这件事朱瀚已经安排下来,再拒绝恐怕就是打朱瀚的脸,姚广孝只能硬着头皮接下任务,并且在第二天和朱瀚告辞后,便匆忙北上前往燕京。
朱瀚收了个门客,可他却根本不教他什么,只是安排活……可就是这般的职位,也有无数人挤破脑袋都得不到,姚广孝却不费吹灰之力。
不得不说,历史名人的影响力还是非常巨大的。
……
至于姚广孝担心的,建设燕京城大明国库里有没有那么多钱,完全是瞎操心。
倭岛布政使司府邸,方国珍看到了来自大明的命令。
命令很简单,今年倭岛要为大明,贡献三千万两白银。
白银,还不是银币。
倭岛上没有铸币权,他们只能把开采出来的银矿烧成银锭,然后运往大明,再由大明本土隶属财部的铸币厂铸成银币。
三千万两白银,比去年的产量多了一倍。
方国珍看到后没当回事,写下一句话后,直接交给石见银山上的学生们去做。
不要过程,他只要结果。
当石见银山的刘彬和周林,看到方国珍的命令后,脸上露出苦涩的表情。
勐地增加一倍产量,这得增加多少人手?
如今石见银山的开采已经到了饱和,可大明却突然压下来这么重的任务,他们怎么可能完成嘛?
可方国珍却又是不讲道理的人,大明命令后面的一句‘不看过程,只要结果’就足以表明方国珍的态度。
怎么完成?
刘彬和周林思来想去,却始终找不出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最后只能求助于他们的同窗好友沙启亮。
沙启亮三人,来到大明也已经有接近四年的时间,倭岛上的种种人间炼狱般的惨剧,沙启亮从一开始的抗拒到慢慢的接受,现在他已经能坦然面对。
三人来到倭岛,方国珍一眼就相中了沙启亮,把他留在身边处理倭岛上的事,方国珍对沙启亮很是信任,再加上方国珍本来就不擅长治理,所以沙启亮更像是倭岛布政使司的一把手。
周林和刘彬两人,也成为了石见银山的主要负责人,他们两人联袂来见沙启亮,说明缘由后,沙启亮不由得蹙起眉头:“朝廷勐地要我们增加白银的开采,足以证明咱们朝堂又要有大动作。”
“兄弟们,这是好事,咱大明越来越强盛,对周边的影响力越大,尤其是咱们倭岛,这就是我大明东边的第一道防线,大明的强盛足以让咱们越发稳固的掌控倭岛。”
等沙启亮逐渐分析清楚大明突然传来命令的缘由,沙启亮紧蹙的眉头舒展开来,神情中带着激动:“兄弟们,这件事,咱们一定要完成,而且要尽可能的超额完成。”
刘彬和周林听到沙启亮的话,不由得苦笑起来。
周林对沙启亮道:“沙兄,你没有去过石见银山,对里面的情况可能不太了解,如今石见银山的开采量已经达到饱和,就算把整个倭岛的人都派过去挖矿,咱也炼不出这么银子啊。”
然后,刘彬和周林两人把石见银山的情况告诉了沙启亮,并且表示今年能冶炼出来两千万两白银已经很不错了。
“刘兄、周兄,你们两个把事情想得太简单,眼前的困局是产量跟不上去,而不是其他原因,不能只在眼前寻找办法,我们可以再想想其他办法嘛。”
沙启亮似乎已经想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看着周林和刘彬两人:“你们想想,倭岛最大的优势是什么?”
是什么?
刘彬和周林相互看了一眼,然后开始思考……想了很久也没想明白,让沙启亮干着急。
这俩同窗挺有能力的啊,怎么在倭岛上锻炼了那么久,越活越回去了啊?
沙启亮只好自己把答桉说出来:“你们还想不明白吗?倭岛的最大优势,是和大明本土近啊!”
“这……这是什么解决办法?”
刘彬双手一摊,表示自己没听明白:“大明还能给我们帮助不成?”
“为什么不可以?”
周林却表示自己明白了,对沙启亮说道:“咱们大明有成熟的工匠,我们只要把他们引到倭岛来,只要有足够多的工匠,我们就可以解决生产力不足的问题。”
沙启亮点点头:“没错,二位再想想,我们倭岛有什么?”
刘彬和周林异口同声的回答道:“银山!”
文学度 www.wenxued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