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古文,就上文学度

正文卷 第一百二十八章 高澄设宴

(文学度 www.wenxuedu.org)    送走了两支使团,高澄重新将精力投入到吏部事务之中。

    所谓整顿吏治,难的并不是创立一项合理的官吏升迁制度,而是如何压服既得利益者。

    高氏作为一个军功集团,以军功升迁的武将群体并不是高澄推进吏治变革的阻力。

    而身居文职的高党勋贵在外人看来是一个庞大的利益集体,对于高澄来说却只是纸老虎。

    若非如此,当初也不能靠一场酒宴,逼得众人表态支持自己括捡隐户。

    但高澄想要的不只是重立官员升迁制度,他希望能够改变北魏官场风气,不说根除贪腐,至少不能让官员将收受贿赂看做是理所应当。

    高澄牢记自己被授予吏部尚书一职时,高欢交代自己多与李元忠、司马子如、高隆之三人商议一事。

    于是决定在渤海王府摆下宴席,再次邀三人宴饮。

    洛阳曾经有过四贵传言,将身兼侍中一职的高澄与这三名侍中并列。

    但随着高澄职权越发贵重,所谓四贵传言早就烟消云散。

    就连路边稚童都知道,在洛阳头顶,只有小高王这一片天。

    三人之中,尚书左仆射、侍中李元忠最是心神不宁。

    宴无好宴,上回一场宴席,高澄吃掉赵郡李氏多少隐户。

    虽然这话听起来,小高王像是个吃人大魔王,但理就是这么个理。

    一念及此,不禁暗恼元昂喜小心谨慎,临出发前,居然让人将李祖猗送回了河北娘家,让他的如意算盘落空。

    也不得不感慨高澄喜好宗室妇人的臭名声,但凡妻子美貌的达官贵人,都不敢将家眷独自留在洛阳。

    十月二十四,渤海王府,李元忠、司马子如、高隆之三人如约赴会。

    没有往日杯盏觥筹的热闹景象,就连歌舞也没有安排,但餐食却还是准备丰盛。

    几案上一桌的美味佳肴,李元忠无心享用。

    高澄也将他心不在焉的模样看在眼中,举起酒盏敬向李元忠,笑道:

    “昔年尔朱兆弑君,父王不耻其人行径,欲东出举义,当是时,河北遍地豪杰,澄受命东出,虽渤海高氏子弟,却不往冀州,执意与侍中相见,其间原由,澄不再多言,但此中心意,侍中当与我共知。

    “澄与侍中相识也有三年,犹记初至李鱼川,求见侍中,侍中不以澄年幼而轻视,热情相待,这份情谊,澄此生难忘。”

    开口就是拉感情,这让李元忠把心提到了嗓子眼,掩下焦虑,举盏回敬道:

    “世子姿容俊秀,元忠初见已觉不凡,言语间又展露天资,实属平生罕见,元忠虽愚,又怎敢怠慢。”

    话是这样说,但当年能够对高澄另眼相看,还是因为他高欢嫡长子的身份。

    两人各自饮尽,高澄又添满一杯,举向高隆之道:

    “家父任晋州刺史时,高侍中就追随左右,鞍前马后,劳苦功高,这一杯,澄代父王饮。”

    高隆之赶忙起身回敬,说道:

    “隆之才德不著,得蒙高王信重,引为心腹,才有了今日显贵,隆之自当尽心为高王与世子效命。”

    说罢,与高澄对饮。

    提着酒壶,高澄再满一杯,对司马子如道:

    “司马侍中慧眼识人,与父王相交于微末,澄又与道融(司马消难)交好,你我两家算是世交,但愿这份情谊能被子孙延续。”

    这种时候高澄当然不会去提司马子如在高欢举义时,选择支持尔朱氏,纵使受到猜疑杯逐出洛阳,也没有前往河北投奔,而是往南岐州赴任。

    纵使老辣如司马子如,听到高澄这番言语,也不禁心潮激荡,两家情谊真要能被子孙延续,将来就是与国同休的富贵。

    他强掩激动道:

    “高王气度轩昂,少有之人杰表,子如非盲,自能望见一身英雄气,世子与道融情意相投,于我而言,已是幸事,有怎敢奢望子孙人人都有这番造化。”

    高隆之、司马子如与李元忠不同。

    李元忠身为赵郡李氏宗主,上次宴会迫使他交出大量隐户,因此心生忌惮。

    高隆之名义上是渤海高氏子弟,但人人都知道他本姓徐,只不过父亲被人收作养子,这才改为高姓。

    司马子如倒是货真价实的前晋宗室,出身也算官宦子弟,但收留隐户的先决条件是有世代积攒的田亩安置他们,司马子如世居北疆,六镇起义后,拖家带口南奔,家业早就被他舍弃了。

    高澄与三人交流感情后,终于步入正题。

    “父王授澄以吏部尚书,可谓寄予厚望,如今朝堂吏治得失,诸位想来也是清楚的,还请诸位能以良言教澄。”

    李元忠一听这话,终于放下了心里的大石头,他就怕高澄又瞄上了家族哪项利益。

    即使身为赵郡李氏的宗主,也不能几次三番出面做主退让宗族利益。

    眼见高澄是冲着吏治去的,李元忠自然无惧,他过去的人设是河北首善,能当首善的人,自然不缺钱财,也没必要为了收受贿赂败坏经营数十年的名声。

    于是李元忠对停年格与贪腐两项问题侃侃而谈,极力建议高澄废除停年格,打击贪腐。

    高隆之对于李元忠的提议,就差举双手赞同,他本就是一个着眼大局的人物,不然历史上的高隆之也不会出头将官吏冒认一事公之于众。

    而司马子如却对贪腐避而不谈,大肆抨击崔亮的停年格所造成的懒政惰政等不良影响,认为吏治败坏的根源就是停年格的颁行,只要重新构建良好的官吏升迁体系,官场风气自然会好转。

    高澄将三人态度都看在眼里,在言语上充分肯定他们积极建言献策地举动,之后便只与众人闲聊家常,不再细谈公务。

    临别之际,李元忠特意放缓了脚步落在后头。

    待司马子如、高隆之先走,李元忠低声对高澄说道:

    “元忠本欲促成世子好事,却不料安乐王将王妃送往河北,来日方长,还请世子再做等待。”

    高澄闻言一脸懵逼,我跟元昂老婆又有什么关系?

    询问之下,才知道李元忠以为他在邺城说的邻家之女是安乐王妃李祖猗。

    因李祖猗高澄才终于记起,原来元昂就是那个因高洋垂涎李祖猗,被召进宫中,中了一百多箭,给生生射成刺猬的倒霉蛋。

    死后还不能安生,高洋特意在灵堂上将李祖猗奸污。

    既然知道有了误会,自然要解释清楚:

    “澄所遇者,实乃安乐王妃之妹。”

    李元忠闻言,眼神中满是怪异之色,李祖娥如今十岁,三年前与高澄相遇,只有七岁的年纪。

    人不能,至少不应该......

    高澄也知道解释不清,不然当初也不会遮遮掩掩,但他还是试图挽救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当时澄也才十一,哪懂男女之情,不过是相处了些时日,将她当做玩伴而已。”

    李元忠将信将疑,但还是松了一口气。

    对于赵郡李氏来说,李祖娥可比李祖猗适合太多了。

    将来高氏得国,万一因元仲华前朝公主的身份起了废立的心思,高澄府中清一水的寡妇,李祖娥良家女子的身份,又与高澄自小相识,自然大占便宜。

    送走了李元忠,高澄命侍卫寻好兄弟司马消难相见。

    高澄迎娶宋娘子时候,司马消难向高澄推测母亲往寺庙求子才怀上身孕,这件事被司马子如听了去,回府又是一番吊打。

    也许是被打怕了,养伤许久的司马消难再次与高澄相见,并没有再提司马子如到底是不是他的亲生父亲。

    但他还是向高澄哭诉自己所遭受的打骂。

    高澄安抚一番后,说道:

    “其实我倒是有一个办法,至少能让司马叔父不再苛待道融。”司马消难恳求道:

    “还请子惠怜悯,直言教我。”

    高澄为难道:

    “法子倒是简单,但恐要让叔父吃些苦头。”

    司马消难闻言两眼放光,言辞更是恳切:

    “子惠一定要把法子告诉我。”

    这急着尽孝的模样让高澄直呼好家伙。

    高澄秉持着乐于助人的性子,对司马消难说道:

    “道融可暗中收集叔父受贿的罪证,转交给澄,澄自有谋算。”

    “这...”

    司马消难立马犹豫起来。

    他是单纯,但不傻,司马子如再苛待他,真要因受贿罪入狱,自然没了打骂他的机会,但这份富贵也算是完了。

    高澄看出了他的犹豫,劝说道:

    “我与道融是手足兄弟,又怎么会害了司马叔父,等叔父入狱,再由消难出面为父求情,甚至可以扬言为父受罪。

    “之后澄便以罪证不实为由,将叔父放出,官复原职。有这次经历,叔父又如何再能打骂道融。”

    司马消难脸色变幻,终于,他下定决心道:

    “子惠不会骗我,我这就回去暗中监视,为子惠取得罪证。”

    又把自己的好兄弟送出府门,高澄开始关心起另一位兄弟的学业,特意唤来高洋的老师,让他一定要用心教导,才学可以不管,必须狠抓道德。

    把人家丈夫当箭靶,射了一百多箭,又在灵堂上奸污人妻,还是自己妻子的姐姐。

    这样的行为让刚刚还在打李祖娥主意的道德君子小高王很生气。

    ------题外话------

    考试考完了,也没别的事情再耽误写书了。

    第一更先3000字,还有一更3000到4000字会比较晚,这个月剩下几天每天三更都是4000字一章把这两天欠的章节补回来。

    感谢书友炎冰火凤、聪聪姐、油腻的大尸姐、泛虚舟、录尚书事开府仪同三司、横扫六合的打赏。

    文学度 www.wenxued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重生北魏末年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免责声明:文学度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享有,若转载或者抄袭他人作品,带来的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若发现本站存在您非授权的原创作品,请立即联系本站删除!本站享有代替本站作者维权的权力!文学度为您提供

Copyright © 2011-2012 文学度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