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古文,就上文学度

正文卷 第三百三十七章 齐王主政(3000)

(文学度 www.wenxuedu.org)    北方民众,尤其是关东之民,大多都认同一个朴素的道理,即:齐王爱民,当执牛耳。

    在民众千呼万唤中,齐王高澄应天子之请,再度出山,一肩担起了风雨飘摇中的元魏王朝。

    以上内容,翻译自张师齐的私人书稿《我与齐王二三事》

    广州刺史张师齐在与友人就书稿展开讨论时,曾表示,虽然刚刚重归一统的大魏是否应该被称作风雨飘摇,暂且有待商榷,但齐王没有舍弃天下苍生,就已经值得万民庆贺。

    没错,大魏不能没有齐王,就像西方不能没有耶路撒冷,3d区不能失去蒂法。

    在高澄赋闲的这段时间里,十八岁亲政的天子将国家搞得一团糟,民众苦不堪言,更让他们怀念齐王德政。

    果然,齐王一出山,立即上奏天子,请免迁往陇西民众五年租税,免除迁往关中民众三年租税,免除迁徙的并州胡人五年租税,其中就包括迁往关中的一万户胡人,与迁往陇西的一万户胡人。

    据说高澄更是变卖家产,为迁往陇西的六镇鲜卑发放安家费,只不过这种话也就底层鲜卑人会信,但凡有点地位的,无不嗤之以鼻,国库再空虚,也不至于到逼得小高王变卖家产的程度,但齐王府最近也确实生活俭朴了许多。

    不止如此,高澄还下令,加强在各地迁民分配田亩与屋舍过程中的监管,但凡有贪墨者,严格按照《太昌律》所定,赃满三十匹者,治以死罪,未满三十匹,按贪赃多少,也有相应惩处,情节最轻,也要落个革职查办。

    政令下达,各地迁民无不欢欣鼓舞。

    而迁来河南的六镇鲜卑等各族胡人,更是高呼齐王万寿。

    西迁陇山的汉人能免五年租税,那是从京畿户口变成陇西户口,多给点补偿也是应该的。

    但六镇鲜卑从晋阳迁来河南,并不算委屈,却依旧给免了五年租税,足以说明许多问题。

    齐献武王虽死,但齐王没有忘记乡人,哪怕他在洛阳多年,身边围满了汉人文士,但他的心始终是向着我们六镇乡人。

    说到底,六镇鲜卑依旧是高家的基本盘,适当对鲜卑将士施以恩惠,对他们好点,哪怕真有一天,有大将叛乱,凭着高欢、高澄两代人善待乡人的情谊,只需高澄振臂一呼,不敢说临阵倒戈,至少也不会为叛将死战。

    重新执掌朝政的高澄,在为民众让利的同时,立即开始了对各地官员的调动,昔日高欢在晋阳的班底尽数被调至洛阳。

    高澄废除骑兵曹与外兵曹,于洛阳新设中兵署、外兵署。

    中兵署依旧由高欢旧僚赵起、徐远、白建主持,掌管战兵操训事宜,其中就包括司州十一万京畿军。

    而周边梁、陕、广三州九万战兵,也由中兵署向三州练兵大将段韶、斛律光、高季式下达操训指示。

    至于外兵署,则负责州郡兵相关事宜,由兵部尚书封子绘、司州牧陈元康、以及高欢旧僚唐邕进行管理。

    有相国府与大将军府的存在,陈元康这个司州牧着实干不了多少本职工作,而高澄让他坐上司州牧的位置,自然不是要闲置的意思,故而外兵署便是陈元康的用武之地。

    不止是中央,高澄也没有放过对地方的调整,首先是陇西留守窦泰,被调回洛阳。

    窦泰生性刚勐,常作先锋,进取有余,但用来守备敌方,着实不叫人放心,暂守大散关的王思政因守卫玉璧,两次击退宇文泰之功,被任为陇西镇守大将,继领一万鲜卑骑兵与五万被迁徙至陇西的三河州郡兵。

    哪怕作为高澄的岳父,担任这么显赫的职位,还是要把家卷尽数留在洛阳。

    高澄在这方面向来分得清,如李昌仪、李祖娥等人之父能领家卷赴任,是因为他们手中无兵权,如今给了王思政一万战兵,五万州郡兵,由他全权负责陇西守备,就不能再因其岳父的身份破例。

    毕竟高澄就连对舅父娄昭也没有例外。

    冀州刺史娄昭受命接替潘乐镇守长安,担任雍州刺史,同样继领一万战兵,与五万三河州郡兵,家卷照样留在洛阳,当然,高澄对舅父的说法是希望与表兄弟们多亲近,同时也让娄昭给各地镇守做表率。

    娄昭也拿这个外甥没办法,不过把儿子放在洛阳也确实好过随他去关中,毕竟娄昭也没有谋乱的心思,更能让儿子们与高澄加深关系。

    至于冀州刺史一职,高澄将其交由原瀛洲刺史元孝友。

    因并州刺史,高澄岳父之一的卢道虔病逝,原长安留守潘乐被高澄任作并州刺史,接替斛律金镇守晋阳,虽然晋阳大军及其家卷大多被迁至河南,但并州在河东地区,依旧有着特殊意义,更何况并州还是留了由斛律金带去的两万鲜卑战兵,交由潘乐继领。

    至于斛律金,则依旧担任恒、朔、燕、云、显、蔚六州大都督,坐镇北疆,同时也负责看住被发去垦边的蜀兵。

    其实就实际而言,自北疆动乱,柔然焚毁六镇以来,北疆荒废多年,毕竟就连六镇鲜卑都已经全数南迁,六州相加,人口或许还不如河南一州之地。

    但北疆还是有不少胡民,且地域广阔,能够放心置于此地也只有高欢口中,能够完全信任的斛律金。

    高澄此前已经先后对河南、河北等地区做出区域规划,如今河东、关陇等地更是不会放过。

    首先是河东,高澄改河东为并、肆、汾、晋、建五州,并州刺史自是潘乐,距离洛阳最近的建州刺史由原南汾刺史尉景担任,也是为了就近看管,免得尉景故态萌发。

    其余肆、汾、晋三州,皆由河东原有刺史中选择文官担任。

    瀛洲刺史一职由被高澄一手发掘的张德兴担任。

    在新近征服的关陇地区,高澄于关中设雍、夏、灵、华、岐、泾、渭、秦、凉九州。

    娄昭自是雍州刺史,治长安。

    王思政为秦州刺史,镇陇西之地。

    其余七州皆以当初遣使归降的原西魏官员留任,由于他们手上的州郡兵早就被宇文泰调集,在渭水一战后被俘去了洛阳。

    高澄顺势在关陇地区实行军政分离,军队分别交由娄昭、王思政统领,即各自统御一万战兵以及五万州郡兵。

    如此,北方区划经过高澄删减,共有河南地区:司、兖、青、豫、徐、荆、济、梁、广、胶、陕十一州;

    河北地区:相、定、沧、幽、辽、瀛、冀七州;

    河东地区:并、肆、汾、晋、建五州;

    关陇地区:雍、夏、灵、华、岐、泾、渭、秦、凉九州

    再加北疆六州,共计三十八州,高澄这一次区划合并,力度不可谓不大。

    贺拔岳统御关西时,就曾受封都督关中二十州诸军事,仅关中就被细分二十州,更别提当时关东足足有八十余州。

    这样做的意义,自然是裁撤多余吏员,节省财政开支,同时既细且乱的区划,虽有利于削弱地方,但并不利于高澄统筹施政。

    当然,更重要的是各州合并以后,通过官吏任免,实现对地方的掌控。

    政令下达,各地官员有喜有忧,上层官员无需为此忧心,哪怕没有了刺史一职,高澄也会将他们召回洛阳,在三省六部等府衙为他们安排职位,或加以显赫虚衔。

    而下层被裁撤的多余吏员虽然利益受损,却也只能在肚子里骂几句,由于高澄再下一份政令,破例允许此次失去职位的吏员参加科考,至少有一份出路,于是转而埋头去准备起了科举考试。

    之所以说是破例,是因为第一次科举时,高澄曾下达指示,往后不许官吏辞职参考。

    第一次科举考试周期于太昌七年(538年)三月县试开始,至太昌八年(539年)三月京试结束。

    如今三年之期已到,第二次科举周期将于今年,即太昌十年(541年)三月开展县试。

    虽然离县试只有一个多月,考虑到县试的难度,若他们真的在平日里用心于政务,凭他们对吏事的熟悉,还是能够轻易通过的,等过了县试,便有半年时间再去准备府试。

    这次没有让元善见出面背锅,是因为迫害对象不同,底层民众或许会被哄骗,但吏员却火眼金睛,毕竟河南、河北区划合并都是高澄主导,也不能把人家当成傻子看待。

    虽然有不少考生对高澄破例允许被裁撤的吏员们做法,多有不满,却也难以改变,毕竟政令已经下达,况且如今的考生可没有宋、明时候牛气。

    二月十八,高欢陵寝竣工,由于免役钱的存在,高澄招募民夫是要发工钱的,在派遣高隆之前往探查过后,确认没有差池后,哪怕国库能饿死耗子,高澄依旧按照自己当初的规定,足额支付了民夫工钱。

    二月二十,宜祭祀、入殓、安葬、移柩。

    齐王高澄与一众家属送葬于邙山,天子元善见亲送出城。

    文学度 www.wenxued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重生北魏末年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免责声明:文学度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享有,若转载或者抄袭他人作品,带来的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若发现本站存在您非授权的原创作品,请立即联系本站删除!本站享有代替本站作者维权的权力!文学度为您提供

Copyright © 2011-2012 文学度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