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古文,就上文学度

兄弟同心 第六百一十五章 债多不压身

(文学度 www.wenxuedu.org)    “虎兔墩这厮倒是打得足够远,没想到居然都侵犯到了西虏(克里米亚)的边界,也难怪鲁迷国(奥斯曼)会向我们致信。”

    天启二十一年腊月,当北方已经被皑皑白雪所覆盖,所有百姓面对白雪都欢欣鼓舞了起来。

    厚厚的白雪将在开春后化作小溪、河流,滋润饱经大旱的土地,谁都能看出旱情似乎快到头了。

    百姓们高兴,坐在齐王府不能出门的朱由检也十分高兴。

    月初,奥斯曼帝国向大明驻奥斯曼皇店发出信函,询问大明是否知道鞑靼人西征的事情。

    也是到了这个时候,朱由检才知道了原来林丹汗已经达到了伏尔加河河畔,并且站稳了脚跟。

    “北镇抚司的锦衣卫们没有发回消息,想来是没有机会释放信鸽。”

    陆文昭站在朱由检桌前做出解释,对此朱由检也并不在意,摆了摆手示意他别紧张。

    “林丹汗拿下了伏尔加河河畔对于我们来说不是坏事,最少他堵住了罗刹人东进的道路。”

    “现在一条岭北山脉(乌拉尔)挡住了罗刹人本土和岭北罗刹人的连接,我们也可以在开春后出兵了。”

    “着新任北庭总兵官抚民出兵,顺着饮马河(额尔齐斯河)一路北上,收复领兵山脉以东的失地。”

    “其次,着北军都督曹文诏统兵西征,收复国朝蒙池、河中地,最好提前释放信号。”

    朱由检开口下达了两条军令,对于前者顽固的罗刹人,他选择的是直接进攻,以雷霆一击来覆灭对方。

    对于后者的蒙古人,他还是和之前的选择一样,选择早早的造势,给蒙古人逃跑的时间。

    对于占据了两河中间平原的林丹汗来说,河中地除了一个费尔干纳河谷以外,根本没有其它值得他留恋的地方。

    他连尹犁河谷都能抛弃,更别提费尔干纳河谷了。

    “殿下,其实我们何不在拿下这块地方后,受降虎兔墩,让人为大明屏藩呢?”

    曹化淳开口说话,他觉得完全可以让林丹汗作为大明的屏藩,以此来扶持林丹汗,扰乱东欧局势。

    相比较克里米亚汗国,林丹汗更为嗜战,战力也更加顽强,如果林丹汗作为屏藩,那大明的西陲能太平不少年月。

    毕竟乌拉尔河以东都是隔壁草原,而伏尔加河以西都是平原,该往那边抢,就是傻子都能知道。

    对于曹化淳他们来说,整个河中地,除了一个费尔干纳河谷以外,其它地方只有贫瘠的草原和戈壁滩,确实没什么好拿下的。

    不过对于朱由检来说,河中地的富裕不在地上,而是在地下。

    石油、锂矿、铁矿、金矿等各种自然资源都是大明需要的。

    “林丹汗可以称为大明的屏藩,但那得等国朝将它赶到伏尔加河和顿河以东才行。”

    “这光景,我在的时候是见不到了,只能留给哥哥或燃哥儿了。”

    朱由检确实要扶持力量制衡欧洲,也确实要扶持林丹汗。

    可是他不会在自己还在执政的时候扶持,而是会将这个机会留给朱慈燃。

    这并不是朱由检让功,而是时机不对。

    他现在同意林丹汗入大明宗藩体系,那两河平原和高加索地区就不属于大明了。

    大明需要两河平原和高加索地区来扶持两个新的屏藩,也就是永国和定国这两个藩国。

    他们作为屏藩,一个牵制高加索地区以南的奥斯曼人,一个牵制西边的林丹汗、沙俄。

    这么一来、若是林丹汗的子孙日后反水,也不至于直接打到大明境内,而是会先被永国和定国所抵挡,给大明充足的调兵时间。

    朱由检合上了手中的情报,并紧随其后对陆文昭说道:

    “阎应元派出去的人,还有多久能抵达欧洲?”

    “约半个月……”陆文昭作揖回应。

    他们口中的这次外交活动,将是西班牙的最后一次机会。

    如果西班牙不同意,那朱由检只能坐视西班牙输掉这场战争了。

    届时就算西班牙倒下,法国崛起,但大明依旧可以扶持英国和林丹汗来搅乱欧洲局势。

    朱由检微微颌首应下,不再关注这件事情,而是将目光放到了大明国内。

    “山西的瘟疫发展的情况如何了?查出源头没有?”

    他询问着陆文昭,陆文昭也弓着身子回应道:“基本控制住了。”

    “瘟疫的范围眼下在太原府和大同府境内,没有流窜到其它地方,感染者三日必死,没有马匹的情况下走不了太远。”

    “两府境内,许多县镇乡村都已经杜绝瘟疫,眼下主要的感染地是阳曲、代州、定襄、怀仁、大同、应州等九个县。”

    “按照吴太医的调查来看,源头应该是草原上因为饥饿流窜的老鼠导致的,他们成群结队的迁移,好似浪潮般靠近各种接近水源的地方,啃食当地的草根,同时与人接触。”

    “除了刚刚感染的人可以用药压制瘟疫病毒外,其它人便是大罗神仙也难以救回。”

    “瘟疫爆发一个月以来,两府之地病死者已有十二万人……”

    十二万人活生生病死,这让朱由检手上不由一紧。

    “吴太医说,估计开春后就能遏制这场瘟疫,但百姓的死伤恐怕不下二十万……”

    陆文昭低头汇报着情报,所谓的死伤,实际就是病死人数。

    二十万人口,这几乎是大明千分之五的人口了。

    这场瘟疫来势汹汹,如果不是朱由检一直对瘟疫有防备,地方控制及时,那在火车的运行下,这场瘟疫恐怕会像明末的瘟疫一样,让北方十室九空,甚至还能波及到南方。

    工业是把双刃剑,它让人口流动更加频繁,这对于医疗手段跟不上的大明来说,是一个隐藏的炸药,随时可能爆炸。

    “好在大旱快结束了……”

    朱由检叹了一口气,明末大瘟疫的根本性罪魁祸首是老鼠。

    不过,这种老鼠并不是百姓平常日子里常见的家鼠,而是草原鼠。

    朱由检对明末的记忆,最多的是关于大旱和瘟疫,其次才是明清斗争。

    关于明末的瘟疫,后世人研究的结果是因为大明山西因为干旱导致草原退化。

    这时,因为草原退化而没有粮食的某只老鼠的体内开始繁殖大量的鼠疫菌。

    这种时候,因为堵塞消化道无法吸血的跳蚤,把自己的愤怒迁怒于荒野上的那些老鼠,于是跳到老鼠身上拼命啃咬。

    几个时辰后,被啃咬的老鼠开始出现高热后内脏溃烂出血,直至死亡。

    鼠疫菌并不因这只老鼠的死亡而死亡,它们在阴暗干燥的又会移转到另一只老鼠身上,随即便出现了大规模的扩散。

    野生状态的老鼠身上都有跳蚤,人类一旦和这种老鼠有过接触,就很容易将携带疫菌的跳蚤转到人类身上!

    气温下降和旱灾,从而导致老鼠成群迁徙。

    这样的场面令人“惊心动魄”的场面和吴有性调查得出的结果一样,成千上万的老鼠互相咬着尾巴,视死如归的渡过大江大河,哪怕身后死去无数同伴。

    【新章节更新迟缓的问题,在能换源的app上终于有了解决之道,这里下载

    这么多的老鼠从草原汹涌而来,在靠近人类聚集地的时候分散开来去啃食庄稼和草根。

    在明末干旱的环境下,携带病毒的老鼠大规模搬家,而在吴有性的调查中,许多难民因为饥饿去找老鼠洞里的存粮。

    草原鼠驱赶了家鼠,百姓又去掏家鼠洞,瘟疫就此传播开来,而瘟疫的蔓延于是也就在所难免的了。

    这一系列巧合因素凑在一起,从而引发了明末瘟疫和这次瘟疫的快速传播。

    好在朱由检一直关注瘟疫,不仅及时遏制,还派遣了吴有性他们前往灾区对百姓救治。

    不过从眼下的情况来看,能被他们救活的人并不多,说到底中医手段还是通过自然界药材来刺激人体免疫力,继而消灭体内病毒。

    但山西百姓们身体本来就因为大旱而得不到营养补充,加上感染鼠疫病毒,即便吴又可他们的药有用,却也起不到太大的帮助。

    “瘟疫的事情要及时扼制,火车停摆就停摆,为了百姓的安危,损失的利益再多也是值得的。”

    朱由检头疼火车停摆的事情,但他知道这是必须的。

    “可……”

    听到朱由检的话,陆文昭迟疑道:“若是火车停摆,那西征的事情恐怕得推迟几个月。”

    “推迟就推迟吧……”朱由检也很是无奈,他也没有什么办法来扼制这场瘟疫。

    说实话,他做的已经很好了。

    明末的瘟疫是贯穿了崇祯十七年时间的,而眼下大明直到现在旱情最严重的时候才爆发瘟疫,这已经是意外之喜了。

    如果一开始就爆发瘟疫,那大明不管是疆域还是人口、耕地面积,都达不到现在的局面。

    相比历史上因为瘟疫而死去的上千万百姓,眼下这二十万百姓的死亡虽然令人心痛,但也值得庆幸……庆幸只有这种程度。

    “殿下……”

    在朱由检百感交集时,陆元高拿着一份奏疏走进了殿内作揖:

    “都察院的奏疏……”

    都察院……这个衙门眼下几乎成为了燕山的大本营。

    因此陆元高这句话的意思,不出意外就是燕山派选择再度让步了。

    王承恩闻言连忙上去接过,随后转交给了朱由检。

    朱由检打开看了看,其中内容让他心情稍微好了一些。

    “保留第一次选举的内阁三个席位,永定内阁席位为六席,中旨可行,武将不得干政,律法从轻改判。”

    朱由检念出了燕山派的诉求,这个诉求相比八月时他们的态度,可以说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

    因此,旁边的曹化淳等人都不免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笑意。

    不过相比他们的笑意,朱由检却下一秒合上奏疏,将它随意丢在桌上,面色冷静道:“早这样很好,但现在晚了。”

    “殿下……”曹化淳想上来劝一劝,毕竟在他看来,这样的结果已经足够让人满意了。

    他们主仆始终要去齐国的,没有必要在大明庙堂的这趟浑水里越走越深。

    能让燕山派妥协到眼下的这种局面,已经足够交差了。

    只是……

    “他们的手段用完了,我的手段还没用。”

    “他们若是真的诚心些,那就先把南方赋税交上来再说。”

    朱由检一开口,众人立马想起了前些天发生的事情。

    十月是天下各省将赋税存入银行,继而交给朝廷的时候。

    然而,在十月的尾巴里,不仅仅是南方,可以说是天下许多地方的赋税都没有及时交到位。

    地方乡镇的借口五花八门,说来说去都是在拖延时间。

    前面曹化淳等人不知道他们拖时间为了什么,但现在他们都知道了。

    他们是想让朱由检答应这次的奏疏内容,从而结束双方的对峙。

    其最根本的原因在于金铉的异军突起,以及眼下已经抵达松江府的颜胤绍、吴阿衡等人。

    金铉一派,在庙堂之上已经被称呼为“金党”了。

    君子不称党,燕山也只是称呼自己为“燕山”罢了,而所谓金党也是燕山给金铉这群人戴的高帽。

    “大明朝已经有多久没有进行常朝了……”

    朱由检忽的开口,闻言的曹化淳躬身作揖:“自太子的奏疏被都察院驳回后,至今已经四个半月没有举行常朝了。”

    “从这情况来看,天启二十二年正旦节的大朝会恐怕也难以进行。”

    眼下大明朝上层政治斗争并不算严重,没有常朝也不影响各部衙门正常运转,朱由检倒也不担心。

    只是燕山派想要妥协的这件事,他并不准备答应。

    他现在已经准备好了自己该准备的一切,只等来年府学学子毕业,届时他就可以动手了。

    想到这里,朱由检想到了一个人,沉吟片刻后不由问道:

    “哥哥,眼下如何了……”

    “砰!”

    当朱由检开口询问的时候,南京乾清宫内却响起了锤击声。

    只见朱由校穿着中衣,手里拿着木槌在为一根损坏的柱子更换榫卯,而站在殿中的,还有身着官员常服的孙传庭和洪承畴。

    “万岁,根据臣所查,江南三省的官员确实和地方上的中小士绅串通一气,对各种命令禁止的杂税依然征收,丝毫不把朝廷的令旨放在眼里。”

    殿内的洪承畴率先作揖开口,旁边的孙传庭也补充道:

    “江南三省的许多士绅虽然迁移,但这不过两年时间,一些小地主和富农在和地方官员的勾结下,很快就占据了地方的话语权,成为了新的乡绅。”

    在孙传庭说完,朱由校手中的木槌也停下了锤击,而是转过身来,皱着眉与两人对视。

    “江南的官员,大多以什么人为主?”

    朱由校开口询问,而面对这个容易得罪人的问题,洪承畴迟疑了一秒才抬手作揖。

    不过,虽然只是一秒,但这一秒就已经足够,因为孙传庭直来直往的性格让他在朱由校询问的同时便抬手作揖:

    “大多以燕山为主,并且占据六成官位,江南也是燕山的大本营,剩下还有四成基本是昔日顾党、浙党的人。”

    “官学和府学毕业的官员,大多都被吏部派往了麓川、交趾、旧港和北方关外诸省,而关内原来的两京十三省,大多都是燕山官员。”

    孙传庭的话,算是把燕山派的老底给揭出来了。

    在许多人都觉得燕山派政治诉求离谱的时候,实际上中低层的燕山派官员已经实现了和地方串通一气来剥削地方的利益网。

    这其中问题,便是成德等身处高位的人都不曾知晓的。

    穷人和富人家庭出身的孩子,在贪腐问题上的几率都是一样的,但穷人家的理论上会更容易腐败。

    因为家庭出身越好,行贿者就需要更多的金钱才能打动他。

    富人家庭的公务员,他背后有了一个非常稳固的经济基础,所以他追求的就更多的是名和绩。

    对于金钱的追求,他当公务员之前就已经拥有了,不需要特别的去当公务员揽财。

    相反穷人家的孩子,对于金钱就要敏感得多,家人的生活他要考虑,亲戚的生活他要考虑,甚至家人的面子他也要考虑。

    他发奋读书为的不光是改变自己的命运,也为改变家人的命运.所以,受贿的动机更大。

    穷人家的孩子如果想要忍受住诱惑,那思想高度一定要高于生活上的高度。

    可是,燕山派是朱由检培养的速成人才,他们虽然从小被燕山免费养大,也学习过许多新思想和新教育,但他们有两个致命的缺点。

    首先燕山学子入学的年纪普遍偏大,从七岁到十五岁都有。

    十岁以前还好,但十岁以后入学的人,三观基本已经养成,新思想对于他们来说影响的不够深刻。

    这里,便牵扯出第二点,他们始终是速成培养出来的。

    眼下的大明全民教育,是以初学开始的官学五年,以及中学为主的府学五年,前后加起来是十年时间。

    他们从七岁开始入学,到十七岁府学毕业,人生有接近三分之二的时间都在接受新式教育。

    反观燕山,五年的速成班对于他们来说,只是起初人生的三分之一,乃至四分之一,五分之一罢了。

    越到后来,这段经历的占比就越低,对他们的影响越浅。

    许多燕山官员现在回过头去,甚至连一句《燕山思想》的名言都说不出来。

    地位和权力跟上,思想没有跟上,这就是燕山派迅速腐败的原因。

    尽管他们瞧不上东林党和浙党,但东林党和浙党好歹从万历到天启年间一直在办事,直到崇祯年间开始不做人事。

    他们呢?从天启五年毕业到现在,不过十六年时间,就已经开始大贪特贪了。

    “这件事情,需要告诉一声弟弟。”

    “如果全部更换他们,需要最少多少官员?”

    朱由校沉吟片刻后开口询问,对此洪承畴认为不会牵扯什么,也就率先抢答:

    “最少需要二十万官员,才能将江南从九品以上官员尽数更换。”

    “不过,兵马司和衙役不在其中,如果连他们都在其中,那最少需要三十万人。”

    “……”听到洪承畴的话,朱由校皱了皱眉,因为眼下大明在渐渐使用府学毕业的学子作为官员,但府学毕竟才起步没几年。

    绝大部分的百姓,还是觉得孩子读完官员就回家帮忙干活,或者去讨生活,毕竟在他们看来,十二三岁的孩子已经很大了。

    所以,官学之后继续就读府学的人并不算很多,并且其中还有一些人在毕业之后,选择了进入军备院和各大院系继续深读,能毕业做官的人就更少了。

    三十万人,最少是府学两年的人才储备。

    “官学那些年纪大的人,是否能用于临时做官?”

    朱由校不想用官学之中年纪偏大的青年人,因为他清楚,他们就是燕山派第二。

    只有从七岁入学,十七岁毕业的学子,才是大明最优选的官员,因为他们接受的教育足够长。

    “若是临时,那自然是可以的,不过具体的还是得看万岁和齐王殿下。”

    洪承畴作揖回答,朱由校闻言也略微颔首:

    “你们继续查吧,不仅仅是江南三省,最好是南方诸省都查个清楚。”

    朱由检要走了,朱由校自然要开始担起担子了。

    虽然自家弟弟不希望自己掌权,但这不代表自己什么都得听他们的安排。

    权力,朱由校必须掌握一部分。

    “臣等告退……”

    见朱由校转过身去,洪承畴和孙传庭先后退出了乾清宫。

    他们走后不久,乾清宫又响起了木槌声。

    与此同时,在退出乾清宫门的时候,孙传庭当即便对洪承畴作揖道:

    “西南之地与洪阁臣有旧,洪阁臣……”

    “正因为与我有旧,因此还请孙阁臣代查,我则前往福建、湖广查桉,孙阁臣以为如何?”

    孙传庭本来想让洪承畴自己去查查西南的情况,但洪承畴却打断了他,大义凛然的让孙传庭不用顾及他,自己则是前往福建和湖广查桉。

    孙传庭没什么花花肠子,闻言只以为是洪承畴碍于人情不想去,因此便作揖:“既然如此,那在下先行告退。”

    “辛苦孙阁臣了……”

    洪承畴回了一礼,随后起身看着孙传庭远去的背影,不由眯了眯眼睛。

    西南的情况他当然了解,正因为了解他才不去。

    西南燕山派官员众多,一旦查出,并且日后需要更换,而燕山派不能一下子被打死的话,那他洪承畴就得面对燕山派的报复了。

    倒是福建和湖广,他们大多是守旧派官员的地盘,守旧派已经不成气候,自己过去,想来也得罪不了太多人。

    至于孙传庭,反正他已经被燕山派忌恨多年,债多不压身……

    想到此处,洪承畴心里暗笑,转身向着西华门走去,渐渐消失在了乾清宫门面前的广场上。

    文学度 www.wenxued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家兄朱由校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免责声明:文学度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享有,若转载或者抄袭他人作品,带来的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若发现本站存在您非授权的原创作品,请立即联系本站删除!本站享有代替本站作者维权的权力!文学度为您提供

Copyright © 2011-2012 文学度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