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多舛的命运
(文学度 www.wenxuedu.org) 长途汽车一路摇摇晃晃,颠簸在省道与国道之间,忽停忽走,车上的人上来下去,中间也在几个大站停留了好长时间,杨小军一直没有下车。处于半睡半醒的他也在回忆从他记事起到昨天的点点滴滴。杨小军的老家在河北省邢台市巨鹿县官亭镇杨家洼村,巨鹿县历来都是全国有名的贫困县,县里的领导也一直不思进取,以贫困为荣,至少杨小军是这么认为的。因为县领导总是以贫困作为自己县的标签,大肆宣扬以获得国家补贴和上级支持,并且组织各政府部门轮流去全国各地甚至是国外考察学习。最后也没学到什么先进管理理念和致富经验,倒是给各领导家里学来了很多国内外特别新潮的家用电器和其他摆设,听说好几个县领导家里的马桶都是从日本进口来的,拉完粑粑后可以先用水冲洗屁股,能防止得痔疮。当然这些他是没有看见过,也没有体验过,只是听高中同学说起过,他有好几个高中同学的家长都是县里的领导干部,因为阶层的差异,他与这类同学的关系非常一般形同陌路,高中三年几乎没有交流,但总有一些中间层的同学是能了解到一些详细信息的。
杨家祖上是从清朝末年闹义和团的时候从沧州迁到巨鹿的,据说杨家原来也是沧州地区有名的武术世家,鼎盛时期京城最大的镖局就是他的先祖开的。后来义和团在山东河北遍地开花,很多族人都参加了义和团,他的先祖父还是义和团里的大头领。也许是知道义和团的这种做法会株连九族,为了能延续杨家香火,保险起见就让最小的儿子,也是杨小军的祖父带着家人来到了河北巨鹿,隐姓埋名躲避是非,直到解放后才认祖归宗。
杨小军的爷爷是当地有名的医生,接骨、推拿、针灸之术冠绝当地,二十几岁时就被张作霖请到大帅府做过几个月的保健医生,还负责警卫连的武术指导,但爷爷无意入仕,更不愿意参加军阀之间的争斗,所以找了个借口回到家乡,继续为广大的劳苦大众服务。他的父亲和几个伯父都没有学医,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按他爷爷的说法就是资质太差,无法得到真传,学了也是害人害己。
由于爷爷曾经给军阀和国民党的高官看过病,在六七十年代期间受到了牵连,家里很多值钱的东西都被没收,好在爷爷在当地德高望重,杨家的男丁几乎都会些拳脚,身体上倒是没受到什么伤害。但几个叔伯都不是善茬,对爷爷也不是很孝顺,爷爷一直忙于治病救人忽略了子女的教育。看着家里的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还要受到牵连,就都纷纷与爷爷划清界限,成为爷爷心中永远抹不去的伤痛。
80年代初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了这块贫瘠的土地上,很多人开始走出农村参与到了活跃中国经济的行列中。杨家也有好几户先后搬离巨鹿,只有他们家留在当地,但在此之前父亲和几个伯父因为分割家产大打出手,要不是政府出面干预,爷爷的余威还在,真有可能闹出人命,兄弟之间反目成仇老死不相往来。当地人都说,杨老爷子一世英雄,到了下一代全是一些败家子,因此他们整个家族在当地的口碑一落千丈。
此后爷爷一直与他最小的儿子也就是杨小军的父亲住在一起,虽然与他父母的关系不好不坏,但从小对杨小军却是特别的宠爱,曾经说他的十八个孙子孙女中,只有小军能继承他的衣钵。几个叔伯哥姐都平平无奇,哥哥杨大军比他大15岁,上了三年小学就死活不去上学了,因为太笨每次考试都不及格,人们都说小军把老杨家的灵气全给吸光了。
父亲和他大哥农闲时间都会去山西的煤矿上打工,但在他3岁那年,一场矿难让他失去了两位亲人,过了两年母亲也积劳成疾,最后撒手人寰。年幼的杨小军只能和年迈的爷爷相依为命,又过了10年爷爷也走完了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让年仅15岁的他彻底变成了孤儿,这时杨小军刚刚拿到巨鹿县一中的录取通知书。
如果说他有什么过人之处,也就是从小特别聪明,几乎过目不忘。三岁时爷爷开始让他背三字经、百家姓、论语、孟子等四书五经,5岁基本上就能将黄帝内经倒背如流了,虽然当时还不认识多少字,理解不了其中的深奥内涵。上学期间一直是全校第一,黄色的奖状挂满了整个屋子的墙壁,这也是晚年的爷爷最感到欣慰的。
爷爷去世后,十里八乡的人们纷纷自觉赶来送葬,有几个曾被爷爷救过命敬佩爷爷为人的都想收留他,但他觉得大家的条件都不好,不想给别人增加负担,况且自己已经长大了,可以自力更生养活自己了,所以倔强的回绝了人们的好意。
他想辍学去打工赚钱,但从未走出过巨鹿县的他不知道哪里可以安生立命。正当他茫然无措时,初中班主任赵艳红老师找到他家,说愿意资助他上高中,但前提是每周末他需要给赵老师的孩子补习功课,假期就去赵老师爱人管理的工程队当小工。后来才知道这是赵老师为了维护他可怜的自尊心而说的借口。赵老师的爱人叫孟学利,是官亭镇公路局的一个科长,家庭条件在当地属于很好的。年幼的他看到这样的话自己既可以上学,又能凭借自己的劳动养活自己,就答应了赵老师不辍学,接受资助继续读书。
当他去高中报到后才意识到,如果每周末去赵老师家,从巨鹿县城到官亭镇的车费来回就要5元,当时他一个月的生活费也就是15元加30斤粮票。给赵老师的孩子补一天课给他3元,这在当时按照当地的消费水平就是天价了。而且他发现赵老师的孩子根本不用补习,赵老师只有一个女儿,比赵小军小2岁叫孟婷婷,聪明、活泼又可爱,当年刚上初中,从小到大一直是年级前三,上初中以后也是名列前茅,赵老师又是初中老师,婷婷所有的课程她都能辅导。
杨小军感觉到这根本不是自力更生,是在浪费赵老师的血汗钱,当时赵老师每月的工资只有120元。发现这个情况后,倔强的他也没和赵老师夫妇说,直接去学校收拾行李,办了退学手续。他的高中班主任把这个情况电话通知了赵老师的爱人后,赵老师两口子赶忙去他家里找到他,好说歹说杨小军就是不同意接受别人的怜悯。最后赵老师说他们一直想再要一个孩子,省得以后婷婷太孤单,但都是城市户口,政策不允许。希望赵小军能像在自己家一样,把自己当成这个家庭的一份子,后来在赵老师和他爱人的劝说下,杨小军彻底解开心结,放弃辍学的念头,唯一能做的就是努力学习,绝不辜负赵老师和孟叔叔的一片苦心。
然而后来发生的事却让他彻底知道了,什么叫做人心叵测,从而让他从一个懵懂少年一下子变得成熟起来。文学度 www.wenxued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