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古文,就上文学度

正文卷 第五百八十七章 山路

(文学度 www.wenxuedu.org)    做出了接下来的应战对策,而军中诸将也无异议,这事儿就这么决定了下来。

    事情决定后,张溪第一件事,就是派人去寻找本地乡老以及本地樵夫猎户,询问当地地理详细情况。

    这年头的军用地图吧,实在是太过于简陋了,宽阔的大道,军用地图上会有标记,但一些山间,林间小路,军用地图上是不会标识出来的,必须询问当地人才能一一确认。

    张溪这个人吧,可是诸葛孔明都为之赞叹不已,甚至觉得有些过于谨慎的家伙,怎么可能不把这些道路给查清楚呢?!

    上辈子《三国演义》就没少看,这本书里面,名将利用山间小道抄后路的事儿,又不是只发生过一两次最著名的那一次,还是他这辈子的徒弟干的好事儿。

    一战灭国啊!!!

    张溪也怕张郃给自己来这么一招,明着跟自己对峙,实际上偷偷从小道去偷袭五丈原虽然张溪觉得张郃就算去偷袭也得碰一鼻子灰,但真让张郃这么跑去了,自己可就啥脸面都没了。

    因此啊,这事儿,必须得问清楚了。

    张溪小心谨慎,找来武功县附近的乡老,樵夫,猎户,分别询问从武功县通往五丈原的道路。

    乡老呢,代表的是本地士绅,也是当地的地头蛇,获取这些人的支持,对远来作战的张溪,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至于樵夫和猎户,一个是熟悉林间,一个是熟悉山间,有哪些隐藏在山间,林间的道路,询问这些人,一般都不会出错。

    经过一番简单的询问之后,张溪大概知道了路况。

    从武功县,通往五丈原,似乎只有两条路。

    一条,就是张溪当道驻扎的这条大路,也是从武功县到五丈原最主要的交通要道。

    这条路不用担心,张溪的营寨就扎在这条大路旁边,一直看守着这条道路,张郃只要一天不击破自己,就一天别想往五丈原前进一步。

    而另一条呢,则是樵夫猎户们提供的山间小路。

    这条是山路,一般都是樵夫砍柴,猎户打猎才会走的,一则方便进山砍柴打猎,二则可以通往四十里外,一个叫大昌集的地方,到那边贩卖柴禾山货,换取盐钱。

    而过了大昌集,再往南方稍微绕个道走五里小路,就可以直接进入通往五丈原的大路了。

    也就是说,这条小道,是可以绕开张溪所驻扎的大道,直插张溪军的身后的。

    这条路,不得不防。

    张溪再三跟猎户和樵夫确认,只有这两条路之后,好吃好喝的给招待着,但并没有立刻让这些人回去。

    一来不差这几天的时间,二来,张溪也不敢完全相信,得等到军士们亲自查探过之后,才会让这些离开。

    别回头让人带沟里去了,那才是真的麻烦。

    但不管怎么说把,大路这边,张溪已经有大军驻扎了,唯一麻烦的是小路张溪立刻让高翔亲自领兵去小路查探,探明小路地形,然后回来跟张溪汇报。

    高翔也不耽搁,直接带着数百亲卫出发,在樵夫的带领下,来到了山间小路,仔细查探。

    主要是看看道路多宽,是否可以容纳大军通过,两边的地形如何,是否有适合伏击或者是阻击的地方.看完后,回营跟张溪禀报。

    “山路不过五尺宽,左右皆为密林山石,虽有高坡,却无陡峭山壁。路往西南四十里,有一集市,名曰大昌集,乃武功县方圆五十里内唯一的集市,末将亦派人前去查探,如今集市闭市,并无商人往来,亦未打探得有大军从此经过。过此集市往南再行十里,便可转东,直奔五丈原。”

    高翔仔细的回报,并且在军用地图上,把自己所看到的山路地形,一一标注出来。

    张溪一边听,一边问,大概明白了这条山道的地形后,微微点头。

    “既如此你且派兵,日夜监视此山道,须每日来报,不得有误。”

    张溪说道。

    高翔闻言,却是微微一愣,有些不解的问道,“将军,若欲防敌军从此地绕道,何不令一将,引军驻扎于大昌集?!”

    这个高翔是真的不理解。

    这个山道虽然能绕过大路的监视,但无论如何是绕不过大昌集这个地方的。

    只要派出一员将领,带着一部分士卒堵住这个地方,不比日夜监视山道要强的多么?!

    当然,你要非说有私心呢,其实高翔也是有点的.这不是冯习现在归自己指挥了嘛。

    冯习跟高翔的关系是真的不错的,高翔也有心要照顾冯习。

    让冯习领兵去镇守大昌集,如果张郃真的领兵从那边走,那冯习只需要暂时阻挡住张郃一段时间,配合张溪领兵过来夹击,那张郃连个退路都没有,几乎可以说是必败的。

    到了那个时候,冯习不仅能有机会证明自己的能力,而且一旦击溃张郃军,冯习的战功也小不了,到时候别说官复原职,就是往上提一下,也不是不可能的事儿。

    至于冯习能不能挡住张郃.这个问题,高翔也考虑过了。

    要是在平地上野战,那别说冯习,就是再加个他高翔,也不见得能挡住同等兵力下的张郃。

    但那不是山道嘛。

    五尺宽的山道,只要守住了出口处的宽阔地带,张郃就算有天大的本事,也没办法直接突破的。

    哪怕退一步讲,就算张郃真的能力强,让他突破了山道可大昌集也不是什么大集市,这不过是一个小县城的小集市而已,占地面积不大,根本不适合大部队展开作战。

    在这里作战,更多只能容纳数百人的拼杀,这个规模的作战,凭借的不是指挥能力,而是近身搏杀的血勇之气.要是冯习连这点勇气都做不到的话,那高翔再怎么想帮忙,也是没用的。

    冯习的性子,高翔了解,他真要拼命起来,真的可以做到死战不退的.不一定能杀败张郃军,但拖住张郃军,还是可以做到的。

    所以啊,在查探完大昌集回来,高翔就在琢磨,该怎么跟张溪进言,然冯习去守卫大昌集结果张溪根本没想守这个大昌集。

    这个吧.虽然高翔很想帮冯习一把,但如果张溪反对守卫大昌集的话,那高翔也不会太过于坚持。

    能帮着问个理由,已经很不错了。

    而张溪的理由是.他巴不得张郃选择从山路进军呢。

    张溪很清楚张郃的目的,他要进军五丈原,而时间对张郃又很不友好,所以,只要有一线机会,他一定会选择绕路出兵的。

    你要是在大昌集提前驻军了,张郃能那么傻的,生生往里面撞?!

    必须让张郃认为,自己没有发现这条山路的存在,这才能让张郃领兵进入山路到了那个时候,事情就好办了。

    高翔恍然大悟,明白张溪这是要故意用这条山道设伏,引诱急于进军的张郃进入山道.但这里面还有一个问题。

    “可是.将军,此山道一无悬崖峭壁,二无险要之处,又该如何设伏?!”高翔不解的问道。

    这条山道,高翔实地勘察过的,并不是那种在半山腰的山道。

    这个山道,是处在两座山的交界处,正好是一片低洼之处,两侧并没有那种数丈高的悬崖峭壁,虽然有些鼓起的小山坡,但基本都只有一两丈高,而且坡度都很缓,跟平地没啥大区别,两侧虽然有密林,但现在是冬天,树林里的树木就没有常青树,树叶都掉的差不多了,就算把士卒藏在密林里,那也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根本藏不住人。

    山道虽然狭窄,宽度只有五尺左右,勉强可以让两辆大车并行,但地势还算平坦,不仅不适合大军展开作战,也不存在那种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地形。

    这个山道,几乎无险可守,也不存在抛石截断敌军后路的可能.要怎么埋伏?!

    高翔好歹也是有独立领军能力的将军,勘察地形的时候,第一考虑的也是用兵.但他真的看不出,这样的地形下,要怎么设伏,又怎么切断敌军退路。

    可张溪不那么想。

    山道内无法埋伏,那咱们就不要在山道内埋伏嘛,完全可以在山道之外用兵啊。

    地势平缓就不好切断敌人退路了么?!

    是,用石头自然是无法切断的,但如果用别的呢?!

    常言道,水火无情嘛。

    张溪转头就问了高翔一句话,高翔顿时就明白张溪打算怎么做了。

    “军中火油,硫磺等物,还存有多少?!”

    这话一问,高翔还不知道张溪要干什么,那就真的没啥水平了。

    很显然,张溪是要用火攻封堵张郃军的进军和撤退路线。

    确实,山道地势虽然平缓,但宽度毕竟有限。

    一旦山道之内起火,敌军根本没有高地可以用来避火躲藏,唯一的出路就是顺着山坡躲入两侧的密林。

    可问题是,如今是冬天,天干物燥不说,山道内满地都是落叶草絮之类的引火之物,哪怕是在山道中间引火,没一会儿的功夫就会波及到两侧山坡上。

    大冬天的树林,又着了火这不是躲进去逃避,这是躲进去送死呢。

    只要点起了火,那么敌军基本就不可能撤出来的。

    唯一要注意的,大概就是要把握好点火的时机,选好放火的区域,同时还不能让敌军有所察觉而这个地点,张溪选在了山道末端,靠近大昌集的地方。

    张郃这个人可不好糊弄,哪怕急于进兵,进入山道后,该有的防备,他还是会有的。

    这是一个名将的基本素质。

    因此,张溪将心比心,觉得只有在山道末端,即将抵达大昌集的时候,张郃才有可能,稍微放松一点警惕。

    毕竟,只要到了大昌集,张郃就算是彻底绕开了自己在大路上的营寨,接下来就是长途奔袭五丈原了。

    人嘛,在看到自己的目的即将实现的时候,多少会有些大意的这就叫“行百里者半九十”。

    黎明前的黑暗,才是最要命的。

    (本章完)

    文学度 www.wenxued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在三国的非咸鱼生活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免责声明:文学度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享有,若转载或者抄袭他人作品,带来的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若发现本站存在您非授权的原创作品,请立即联系本站删除!本站享有代替本站作者维权的权力!文学度为您提供

Copyright © 2011-2012 文学度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