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古文,就上文学度

正文卷 第一千零七十章 重整

(文学度 www.wenxuedu.org)    随着庞统出使江东归来,荆南之战就彻底结束了。

    这场战争是结束了,但不代表着荆南就算是安全了这次和议,重点只说了江夏的归属,对于荆南四郡,那是提都没提。

    也即是说,双方只是在江夏附近停战,同时对江夏归属进行了一番争论,对于荆南孙权方面可没有说他不想要了。

    所以,该做的防备,还是要做的。

    张溪自然是要回江陵去镇守的,可在长沙的三万士卒,张溪却没有想过要带回江陵去。

    江陵有之前撤回去的一万五千士卒和文钦,毌丘俭回撤的郡兵防卫,就已经够了。

    因此,张溪开始从长沙郡分兵,给零陵,桂阳,武陵三郡,各增派了五千援军,而剩下的一万五千士卒,就继续留在了长沙守卫。

    兵力调配完毕后,接下来就要开始安排四郡的太守人选。

    零陵郡不用说,太守肯定是潘濬,这是早前就答应过的事情。

    武陵郡太守也不用多想,以前是李球以郡司马的身份兼任的,如今直接扶正既可。

    而长沙郡这个地方太重要了,因此不设太守,而是让石苞以荆南都督的身份坐镇长沙,总督荆南四郡的军事,顺带署理长沙政务。

    桂阳郡方面嘛,张溪没管,这事儿交给庞统了这是当初庞统跟荆州世家交易的一部分,一个太守的职位会给到荆州世家子弟,换取荆州世家对大汉南征的支持。

    最后是蒯家的蒯祺出任了桂阳太守。

    说起来,这个蒯祺吧.是诸葛亮的姐夫来着。

    但是呢,蒯氏一族的大部分族人,当年在赤壁之战的时候跟随曹操北归,后来去了邺城。

    如今大汉数次北伐,攻下了河洛蒯祺这一支族人,就很突然的出现在了河东郡,并且一路南下,经过诸葛亮的接应,回到了襄阳。

    不用去纠结原因是什么,不过是这年月世家大族的常规操作而已。

    蒯氏虽然大部分族人去了北地,在荆襄只留下了一部分分支族人,但蒯氏到底在荆州是根深蒂固的,留下了这部分族人依然能保住荆襄四大家族的地位,更别说蒯祺回归荆襄之后了。

    再加上蒯祺跟诸葛亮的私人关系,跟庞氏的交情,他来出任桂阳太守,一点都不出人意料。

    而且桂阳这个地方吧.你要是用现在的眼光去看的话,这地方还行,在湖南南部到广东北部一带,怎么着也跟落后地区没啥关系。

    但在这个年代,这地方可就是一个标准的山多,水多,田地少,而且道路不通的穷地方.俗称“穷山恶水”。

    这地方交给荆州世家来管理,反正张溪是一点意见都没有。

    反正不可能弄的更差了。

    随着荆南四郡的人选安排完毕,又有石苞在荆南总督军务,张溪总算是能稍微放心一些了。

    接下来,就是让这四个郡尽快恢复生产,同时恢复郡兵数量和各县防务了。

    姜维,文钦,毌丘俭三人和大汉南军,现在也已经撤到了江陵城内,会在江陵城协防一段时间,等到江陵水军回防完毕后,再启程北上,回归长安。

    这次姜维在荆南打的不错,一战击溃吕岱,名声收获不小。

    毌丘俭和文钦在江夏北部打的也是顺风顺水,毌丘俭甚至一度攻下了江夏郡郡治西陵县,最后是奉了张溪的命令,两个人才撤出江夏的,战功也颇多。

    因此,这次回去后,三个人免不了的也会加官进爵,至于接下来是镇守长安还是继续被派外出征战,就看刘禅的意思了。

    庞统也走了,陪同步骘一起去了长安,商议江夏的归属问题。

    在这个问题上,庞统是倾向于答应东吴方面的要求的.庞统现在改主意了,他觉得在水军彻底成熟前,南征的把握不大,倒不如用一个江夏稳住南面的东吴,集中兵力先搞定曹魏再说。

    因此,庞统先是回到江陵,说服了张溪,然后又给诸葛亮去了一封信,说服诸葛亮同意只要这两人同意了,那么接下来的事情就好操作了。

    至于张溪,回到江陵后,并没有着急的收拢兵力,而是把州泰提拔为荆州司马,让他领兵继续看住乌林道口,防备江夏的东吴军。

    虽然说吧,东吴应该不至于在刚刚定下和议的时候就违约,但防着点总是好的。

    然后,张溪才开始跟王基一起商议,如何快速恢复荆南民生。

    荆南现在最大的问题,不是土地的问题,而是人口的问题.经历过数次政权交换,荆南境内的百姓数量锐减,早已不是赤壁战后的那个荆南了。

    尤其是在东吴掌控荆南的期间,大部分的耕地,包括改造耕地都是掌握在东吴的世家大族手里,没有了足够耕地的百姓,不得不成为东吴世家大族的隐户,而随着荆南用兵,这些世家大族撤出荆南的时候,也把这些隐户们给迁走了.荆南真的不剩下多少百姓了。

    根据四郡初步提供上来的丁口数据,整个荆南四郡,只有两万七千余户丁口,总计不超过十二万人。

    当然,这里面的丁口数量,零陵郡那边肯定是要打折扣的.潘濬说到底,还是世家大族的代言人,再加上有承诺在先,张溪也不好现在就翻脸。

    但其他三郡,丁口基本属实李球,石苞是不可能替荆州世家们张目的,而蒯祺所在的桂阳郡,是真的没什么人,那地方百姓的生活是真的惨不忍睹,连世家大族都不稀罕在那个地方搞什么隐户。

    就这么点丁口,要想在短期内恢复生产,实在是太困难了。

    为此,张溪和王基合计了一下,一方面是上奏朝廷,希望朝廷出面,迁徙一部分丁口到荆州来。

    可问题在于,荆南这地方,已经算是靠近交州了,在大汉的版图里,这边也可以算是南方迷障之地,一般都是这些地方的百姓巴不得迁徙到别的地方去,就没有人愿意从北地迁徙到这种地方来的。

    所以这事儿吧,张溪估摸着,朝廷能起到的作用,最多就是流放一些犯人家属过来实边,能起到的效果真心不大。

    说到底,还是得从本地人身上想办法。

    比如说世家和异族。

    从世家入手,是张溪希望世家能释放出一部分的隐户,用来充实荆南四郡的丁口,当然,作为回报,长沙郡洞庭湖附近的一部分耕地,他张溪也不是不能再多拿出来一些,回馈给这些世家大族们。

    至于异族张溪觉得吧,其实五溪蛮和汉人的差异,真的不是很大。

    尤其是跟汉人百姓的差异。

    双方在长相上几乎是看不出什么不同的,区别只在于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而已。

    而且,五溪蛮也不是以渔猎为主的异族,他们有些部落也保持着一定的耕种习惯毕竟是在山里生活,要是没点耕种技巧,光靠渔猎,恐怕也很难保证族群生活。

    因此吧,张溪觉得,也不是不能诱导这些五溪蛮族出山耕种,教化他们成为大汉子民。

    可这里面最大的问题,大概就是五溪蛮族对汉官的信任问题,以及五溪蛮族的生活方式和汉民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以及信仰不同,所造成的彼此摩擦。

    而要解决这个问题嘛.其实现成的就有。

    那就是承袭自秦汉的羁縻制度,也就是在荆南划出一块地方来,给这群五溪蛮族生活,任用五溪蛮族首领为官,用蛮人治理蛮人。

    这种手段,至少在这个时代,或者说,在这之后的一千多年里,还都算是比较有效的做法。

    但这个做法吧,也不是没有坏处元明时期的土司制度,就是这种制度的延伸,可最后也导致了地方土司的坐大,时不时的反叛,一直到清代经过“改土归流”后,才算是勉强消除了这种隐患。

    尤其是在中央集权并不是特别有效的王朝,这种边境羁縻制度,其实风险还是不小的。

    说实话,张溪真的很想一步到位,直接消除所有隐患.可现实就是现实,在这个生产力低下,民智未开,族人对首领有着严重生产资料依赖的情况下,张溪想搞的那一套,根本没有可行性。

    搞到最后,还是得回归到最传统的羁縻制度上就算好一点,也不过是又一个土司制度而已。

    真的,一个制度,合适比所谓的先进更重要。

    (本章完)

    文学度 www.wenxued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在三国的非咸鱼生活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免责声明:文学度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享有,若转载或者抄袭他人作品,带来的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若发现本站存在您非授权的原创作品,请立即联系本站删除!本站享有代替本站作者维权的权力!文学度为您提供

Copyright © 2011-2012 文学度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