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卷 第一千二百零八章 变数
(文学度 www.wenxuedu.org) 曹爽,夏侯和,曹宇三人一起进宫,觐见了曹魏的太后郭氏,试图取得太后郭氏的同意,弃守邺城,暂退幽州。这事儿,很快就得到了郭氏的许可,亲下懿旨,准备迁都相关事宜。
其实郭氏也不容易,她其实真的没啥选择的余地。
曹爽已经把各种后果说的很清楚了,邺城无兵可守,要么等着蜀贼攻破邺城,大魏灭亡,曹氏宗族沦为阶下囚,任人宰割。要么选择逃亡幽州,保存实力,以图来日。又或者,也可以接受蜀贼的劝降条件,保住性命,安享富贵。
郭氏作为曹叡的皇后,虽然不见得多么的有能力,但是吧,曹芳年幼,她这个太后就必须承担起该自己承担的责任。
再三询问了曹爽,有没有不离开邺城,同样还能击退蜀贼的办法在得到曹爽否定的答复后,郭太后不得不选择下懿旨,强行迁都。
这个骂名,郭氏背了。
毕竟,相比于国破家亡和束手就擒,身为曹魏太后的郭氏,还是想为了大魏的基业,再博一把的。
而有了太后的懿旨,曹爽也暂时压下了投降的念头,毕竟这年头,如果能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谁也不会愿意轻易的束手就擒,任人宰割.真到了实在不行的时候,再选择投降,其实也来得及。
反正曹爽现在是做好了两手准备的。
得到太后懿旨后,曹爽立刻下令给身在魏县的二弟曹训传讯,让他准备接驾,然后领兵保护天子,北上幽州。
至于邺城百官,曹爽也给了这些人三天的时间,让他们尽快收拾好行礼,然后随军出发,离开邺城。
事实上,曹爽很清楚,就这帮居住在邺城的大小官员,别说给他们三天时间,就是给他们三十天时间,他们都不可能收拾好所有家当。
甚至于,一旦太后下达了这个懿旨,百官听闻后,有些暗藏心机的人,会不会生出不该有的心思,也不好说。
因此,三天,不过是曹爽给这些世家大族的安抚时间而已,给他们的缓冲期,让他们不会立刻生变。
同时,曹爽也希望利用这些百官和朝臣,甚至是世家大族,让他们来不及及时撤走,成为阻挡蜀贼追击的炮灰而已。
实际上,曹爽早就在拿到太后懿旨之后,立刻让自己的亲兵入宫,保护太后郭氏和天子曹芳出发,往魏县而去了。
上去请到的懿旨,下午郭氏和曹芳就已经在曹爽亲卫的保护下,坐着车辇离开了邺城。
虽然仓促了一些,没能带上太多的金银细软,但是有曹爽的亲兵照顾,一路上应该不会遇到太大的危险。
只要能安全抵达危险,跟曹训汇合,那么该有的东西,都会有的。
对此,郭氏倒是没有提出太多的异议,毕竟她也知道,如今的局势就这样,而且懿旨一下,邺城局势随时可能失控,早走总比晚走要好。
至于魏县的曹训和司马懿.现在两人的心情,可以说是差别很大的。
曹训是没啥好说的,他就是听命行事而已。
主要是司马懿现在司马懿是真的一脑门子的官司。
司马懿早就做好了自己的打算,准备在魏县按兵不动,控制住兵权,等到曹爽把大魏给浪没了,他再一边打造自己“大魏忠臣”的人设,一边择机向蜀汉投降。、
本来计划的好好的,蒋济也被司马懿调去邺城了,魏县的兵权完全掌控在司马氏父子手里了,计划已经成功了一半。
而曹训得到来,司马懿根本没当回事。
曹训虽然说是奉了曹爽的命令来接管魏县兵权的,但他拿出来的是曹爽的大将军军令,不是天子诏书。
而且,就算是天子诏书,别忘了司马懿同样是托孤重臣虽然这层关系他一直没用,但不代表他不能用。
曹训想要凭借大将军军令就剥夺司马懿的兵权,根本没门。
司马懿只是一个简单借口,表示要亲自上奏天子,辨明厉害,就拖住了曹训。
而曹训呢他还真的对得起桓范对他们三兄弟的评价。
这货居然没有采取强硬的手段,直接剥夺司马懿的兵权,他居然也怕把司马懿逼急了,逼出兵变来,导致自己小命不保他对司马懿妥协了。
在曹训看来,司马懿就算再次上奏朝廷,最后的决策人也是自己的大哥曹爽,司马懿说的再有道理也不会改变结果.那就让司马懿去上奏好了,左右不过是浪费几天的时间而已。
而曹训其实也可以趁着这段时间,熟悉一下魏县的守备情况,拉拢一些军中的中层将领,为自己以后掌握军权铺路。
所以,曹训根本没有给曹爽回信,也没有表达在魏县收编司马懿军权,遇到了什么困难.这就导致了曹爽还以为,曹训就算没有完全夺下司马懿的兵权,也至少掌握了一部分的兵力。
这才是曹爽敢带着天子往魏县去的原因。
可司马懿是真的不愿意让曹芳来魏县啊。
天子在邺城,那么邺城失守,大魏国都被攻破,责任肯定是曹爽这个辅政大将军的,自己在魏县,完全可以撇清责任。
接下来司马懿顺势给自己打造“大魏忠臣”的人设,也就变得合情合理的多。
可天子如果在魏县,那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首先第一个事情,天子到了魏县,那么魏县的兵权,就肯定不属于他司马懿了。
没有了这些士卒作为资本,司马懿还怎么给自己谋取最大的利益?!
其次,天子到了魏县,如果最后自己守不住魏县,那么陷天子于危局中的人,除了曹爽外,还得加上他司马懿一个.司马懿还怎么玩“忠臣”人设?!
难不成真的要在邺城死战,护卫天子退往幽州不成?!
司马懿只是想获得最大利益而已,他可不想为曹魏陪葬啊。
因此,当司马懿接到太后懿旨,得知天子和太后正在曹爽亲兵的护卫下,往魏县而来的时候,他是真的急的跟热锅上蚂蚁一样。
天子一到魏县,恐怕司马懿所有的计划,就都泡汤了。
甚至于,司马懿还会被曹爽拖下水,不得不选择死守魏县否则他的“忠臣”人设就彻底崩塌了。
思来想去,司马懿发现,自己剩下的路,恐怕就只有两条了。
一条,是继续掌握兵权,不当忠臣,当权臣。
在天子和太后抵达魏县后,控制住曹训,挟持着天子和郭太后,比曹爽快一步的北上,退往幽州。
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手段,又不是你们老曹家的专属当年曹操敢做,自然就会有后人效仿。
只是这么做的话,司马懿大半辈子积累下来的“三朝老臣”的好印象,恐怕就彻底崩碎了,到了幽州,也得看幽州刺史田豫是不是会愿意接纳自己,否则的话,恐怕自己的下场也不会太好。
而第二条,就简单的多了控制住曹魏的天子和太后,向蜀汉张溪请降。
这么做,更加不要脸,而且一旦做了,就必然伴随着卖主求荣的骂名.但至少自己手头的筹码足够,一旦卖了,必然会收获一个“好价钱”。
不过代价嘛,就是自己的名声会彻底臭了,这辈子不会再有建树,甚至还有可能连累到自己的两个儿子。
司马氏想要再次崛起,恐怕还需要再等上几代人才行。
所以啊,司马懿真的很不喜欢这种变数,让自己好好的计划,徒然生变。
不过嘛,现在事情已然如此了,司马懿也没的选了第二条路付出的代价实在太大,而第一条路,还有可操作空间。
因此,司马懿一边抓紧时间控制兵权,另一方面也开始派人监视曹训得一举一动,只要等到天子銮驾到达魏县,他就立刻控制曹训,挟天子北上。
只是等啊,等啊,司马懿终于等来了一个不知道是好是坏的消息。
中书令孙资,左光禄大夫刘放,各领私兵五百人,劫持天子,太后车架,往朝歌而去。
司马懿都有点傻眼了.这时局的变化,怎么连他都有点看不懂了?!
孙资和刘放是怎么回事?!从哪儿冒出来的?!怎么就那么傻的,带着天子往朝歌那个狼窝里闯?!
(本章完)
文学度 www.wenxued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