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古文,就上文学度

正文卷 第一千二百五十一章 灭吴时机

(文学度 www.wenxuedu.org)    如果在半年前,有人告诉张溪,此次征吴能一番风顺,兵临建业恐怕张溪能直接喷死说这话的人。

    但.半年后的今天,得知大汉水军在鄱阳湖大胜消息的张溪,却相信了这一点。

    东吴最大的屏障,也是最后的屏障就是水军,而东吴水军一旦被击破,无力阻挡大汉水军东进的话,那么东吴的国势也就去掉一半了。

    剩下的陆战,拼的是两国的国力,而以如今双方的国力对比而言,汉军陆战破吴,不过是时间问题而已。

    双方的综合国力就不在一个档次上,大汉完全拖得起,而东吴这边却是拖不起。

    更别说,如今的东吴,人心飘摇,先有一代英主孙权驾崩,后有主少国疑,权臣揽政.有时候张溪都不得不怀疑,是不是真的有“天命所归”这种东西的存在。

    否则真的没法解释现在发生的这一切。

    开战之初,张溪也好,诸葛亮也罢,其实都不太看好这次征吴,最大的目的,恐怕就是在徐州方向或者江夏方向取得一定的突破,占据一些郡县而已。

    一战灭吴,以东吴如今的国力,东吴的君臣良将,根本不现实。

    别的不说,陆逊和朱然这两关就不太好过。

    可谁能想到,开战之后,东吴的变故居然这么多,而且还都是对东吴有着致命打击的变故。

    淮南方向,因为粮草不足,导致陆逊不得不退守寿春,放弃青徐,而江夏这边,频繁替换一军主帅,导致军心动荡,水军损失惨重。

    两条线集体被突破后,陆逊那边还能勉力维持,可江夏这边的东吴水军却损失过半,原本的战力优势被大汉的兵力优势所压倒,根本无法发挥出最大的战力,导致了鄱阳湖水战的失败。

    而就在这个时候,偏偏东吴还迎来了最大的一个打击——孙权病故。

    这要不是大汉天命所归,张溪实在是找不出合适的解释理由来。

    不管怎么说吧,局势发展到现在的地步,灭吴的时机,确实已经成熟了。

    如今的东吴水军,除了丁奉率领的残军外,就只剩下驻扎在震泽,用来拱卫建业的最后一支水军了兵力也只有万人左右。

    而攻取了鄱阳湖的大汉水军,也没有闲着,立刻兵分两路。

    一路,由羊衜率领,即刻顺江而下,进攻东吴在淮南地区的战略要地濡须坞。

    一旦攻占了濡须坞,就等于是切断了淮南和江东之间的联系,陆逊所率领的七万多淮南兵团,就会因为缺乏粮草补给而被彻底困死在淮南。

    另一路,则暂时在鄱阳湖休整待命,等到夏口的钟离牧领军过来汇合后,以王濬为帅,全速南下,由水路进攻建业。

    之所以要等钟离牧过来汇合,不仅仅是为了加强东进水军的兵力,更重要的,是要利用水路运输援兵。

    如今的机会实在是太好了,只要稍微懂点战略局势的人,都能意识到,这是一场灭国之战的最好时机。

    既然是灭国之战,那么仅靠两个州的小打小闹,肯定是力有不逮的这段时间,不管是坐镇河洛的庞统,还是坐镇长安的诸葛亮,都在拼了命的协调各地兵力,尽快的组建第二批援军,加强对淮南和长江流域的进攻。

    尤其是长江流域.你总不能靠着那五万水军去登陆江东,攻城略地吧?!

    虽然水军上岸作战也不是不行,但五万人的规模,终究是不太够的.必须增兵。

    所以,钟离牧留在夏口,没有第一时间增援前线,就是在等来自襄阳,南阳,甚至是蜀地巴东郡的援兵到位.这三个地方,距离夏口最近,而经过诸葛亮的快速协调,这三个地方也以最快的速度,组织起五万人左右的援军,正在快速往夏口方向集结。

    至于淮南方向,庞统也尽可能的在组织河洛,冀州,甚至并州郡兵快速南下,增援兖州,给徐庶从十五万增兵到二十万以上。

    目的,显然不是要给张溪打辅助,牵制住陆逊,而是要尽可能的击破淮南陆逊,实现两路战线的会师。

    甚至为此,徐庶都没有派人去攻略已经被切断联系的徐州等地,他直接下令,让文钦从下邳郡直接南下,汇合胡遵后,三线进攻寿春。

    而东吴方面的应对嘛.说实话,也不算慢了,至少比孙和在位的时候要快的多了。

    比如说全琮在第一时间重用步骘,让步骘增援秣陵郡的朱然,阻挡张溪的陆路进攻。

    而随着大汉水军兵临濡须坞,又下令濡须坞都督谢景加强守备,任命张休为楼船将军,率领震泽水军即刻驰援濡须坞。

    各方面应对都很及时,也是非常有效的做法。

    只是吧,东吴方面的情况实在是太糟糕了,尤其是在军心士气上,东吴如今真的是备受打击。

    孙权驾崩,本身就是对东吴最大的一个打击,别看孙十万经常在战场上丢人现眼,但他确实是东吴的开国之君,精神支柱他这一死,还是死在了蜀汉大军压境的时候,对东吴的民心士气的打击相当的严重。

    再加上继位的东吴皇帝是一个只有六岁的小娃娃,大权都掌握在孙弘和全琮手里.不是说大家对这俩货没信心,关键是,就这两人,跟当初孙策托孤时期的张昭,周瑜是真的没法比啊。

    这两者之间,差距大到连孙弘和全琮都不会认为有任何可比性。

    甚至一些世家大族都认为,随着孙权在这个时候死去,东吴主少国疑,大吴可能真的就已经大势已去了.也许是要做一些其他的谋划了。

    东吴的国政体制,基本上就是孙氏和世家利益集团互相妥协,共同执政的体制。

    孙权在位的时候,政治手段高超,制衡玩的贼溜,这才保证国体稳定,孙氏宗族压过各家世家利益集团一头。

    可如今孙权驾崩,继位天子孙亮才六岁,孙氏宗族的代表孙弘虽然接手了政权,但如今的孙氏宗族力量远不如前,孙弘连全琮都制衡不了,更别说制衡其他世家利益集团了。

    因此,当世家利益集团开始有别的歪心思了,那么对孙氏来说,是极端不利的局面。

    也就搭着孙权好歹在位了近五十年的时间,这段时间内,孙权凭借自己高超的政治手段,也算笼络了一批世家人心,比如说朱然,步骘,陆逊,朱据等人,如今还都心向孙氏,同时掌握大权的人。

    有这些人震慑着,东吴内部才只是暗流涌动,暂时没有生乱。

    只是,谁也不知道这种情况能维持多久.连全琮现在都是一种非常纠结的状态,更别说其他人了。

    理论上讲,全琮是孙权的女婿,又是江东本土世家的利益代表,他如今掌握东吴实权,是没有理由有异心的人。

    但是,说实话,就是因为全琮掌握着现在东吴的实际大权,他才更加清晰的知道,东吴这座大船,到底风雨飘摇到了什么程度。

    当然,如果孙权还在,哪怕是已经昏迷不能理事了,那全琮也不会轻易的生出二心,毕竟孙权对全琮的知遇之恩,全琮还是很感激的。

    可如今,孙权已经不在了,你要让全琮为了东吴鞠躬尽瘁.全琮就不是这样的人。

    或者说,江东世家大族,就不是这样的行事作风。

    历史上西晋平灭东吴,江东世家们在长江防线彻底失守后,根本就没有做任何多余的抵抗,投降的那叫一个利索.王濬率领水军,就跟儿戏一样的就直接兵临建业城下了。

    全琮其实就是江东世家大族的一个代表,他们现在其实都很彷徨犹豫。

    如果有的选,他们当然想要守住东吴政权,毕竟在东吴政权体系内,他们才能获取到最大的利益。

    但如果东吴真的撑不住了,那么他们也不会选择跟东吴这条破船一起沉没,跳船求生,不过是早晚的事情。

    只是,现在的局势并不明朗,包括全琮在内的世家大族们就会很纠结,到底是要继续保扶东吴,还是要早做打算又或者是,做好两手准备。

    而就在这些世家大族不断权衡的时候,前方战局,再次发生了变化。

    不是淮南方向。

    淮南方向有陆逊在,还有孙韶,朱据等名将辅助,虽然兵力已经处在了劣势,但寿春依然守得相当严谨,徐庶虽然有三路大军进攻,但如今进展最快的一路兵马,也没有打到寿春附近。

    再次被突破的防线,是战前最不被张溪和徐庶看好的长江防线羊衜在濡须坞跟谢景一战获胜,水军上岸,围困濡须坞防线。

    而紧接着,在鄱阳湖完成集结的王濬,率领水陆兵马总计八万人,顺江而下,在牛渚跟张休率领的震泽水军相遇。

    跟历史非常相似,王濬在牛渚水战中,遭遇了张休部将吾彦设下的铁索横江。

    而结局,也跟历史上一样,王濬在临时受阻后,很快的制定出破敌之策,以木筏移走铁锥,火烧铁索,一战突破牛渚,兵临石头城。

    (本章完)

    文学度 www.wenxued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在三国的非咸鱼生活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免责声明:文学度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享有,若转载或者抄袭他人作品,带来的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若发现本站存在您非授权的原创作品,请立即联系本站删除!本站享有代替本站作者维权的权力!文学度为您提供

Copyright © 2011-2012 文学度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