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二章
(文学度 www.wenxuedu.org) 三十二人与人是有区别的,无论是精神、思想、意识……甚至有的人区别还很大(卫圩后来才认识到,)。
师傅话里话外,己经和他说的很清楚了,可是卫圩始终不知道,师傅究竟给他找的是啥“工作”。尽管师傅说办卡挣钱,但他却全然不知并且也没有问,只是盲目、无头绪的做着准备。尽管如此,他心里依然慌乱无章。对于从来没有干过活,同时又不知道什么是干活的人来说,真不知如何是好。在这之前,家人在干活时,他不瞅不看,依旧昂头、挺胸,从中穿过。
“简直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卫圩后悔的想。所以,他才有这么大的压力和不安。好在,他的活计很简单,只要按照要求去做就是了。
开始时,他由另一个伙伴带着,来到手机市场,一起买了二手手机,然后到银行办卡。然而,当他十分顺利的做完这些时,却突然猛醒过来,原来工作就这么简单啊。于是,紧张不安的情绪基本上……所带来的是自信和满足。在并不复杂的活儿里,在得心应手的活儿中,他学会所有的技能和章法。因此,在两、三个月里,他先后买了六部二手手机,办了十几张卡。虽然他感到工作的快乐,生活的舒适美好。可是,在他于世以来,三十多岁之时,头一次感到挣钱的好处和花钱的爽快与自如。而对于唾手可得的钱、财,他坚信不疑,并且浮想联翩,同时又充满着憧憬。滴水之恩将涌泉相报,师傅是他的引路人,如果没有师傅,他依然靠父母过活。如今想起来,亲戚的责难和白眼儿,还有同学的不解。然而面对事实和依据,他们还能怎么说?“应该改变看法了。”他想。
尽管如此,和同龄人相比,他们的孩子都上小学了。于是,他感到自卑、可怜与无奈,简直无脸见“江东父老”。所以,他一定要珍惜这份工作,尽最大的努力把它干好。
成长中的卫圩,总想避开以前那些不堪的事情,但他始终也驱赶不掉猥琐、龌龊的言、行。也许是良心的发现,不然以前那些个事情,怎么就离不开他。他想了许多办法,但最终依然是徒劳的缠绕着一一教训那。他深有感触的感叹道,三十岁的人,才开始打算自己的生活,未免晚了点,但总比不想不做的强,是否真正的步上了正轨,他却没有把握。但是,只要把不劳而获的思想消除掉,说啥儿都好听,说啥儿都不晚。只要把主观能动性逐渐调动起来一一思想、意识、心思、能力,才会慢慢的提升自己。压力也好,没有骨气也罢。不过,他己经知道了,也意识到了,他开始动起来了,这就是一个人的认知和行动。父母没少操心、着急、上火。如果老人整天为儿、女提着心,着急上火,疾病很快就会找上来。如今,卫圩可以对父母说:儿子有活干了,能挣钱了,不用父母操心了。想起以前畸形的生活,他感到:悔之晚矣。路在人走,事在人为,只要他意识到了,就有转变的机会,这也是卫圩能继续走下去的心声和动力。既然有事情做了,也就意味着尊严和面子,意味着自食其力,不然他活得始终不明不白。每当他想起这些,总是懊恼不己。尽管那些不堪的言、词,让父母心灰意冷,因为他是儿子,父母还是选择了沉默。哪个父母都希望儿女们好,并且指望他们出人头地。然而,有的父母也许是受当今思潮的影响,也许是染上社会的不良元素。把子、女当成“皇帝”来养,只要孩子有要求一一摘天上的月亮,父母总会不遗余力的去做,有时候慢了点儿,同样会受到孩子的责难。假如他们真的办不到或者不给办,怎么也扛不住“小皇帝的作、骂”。儿女都是对的,都很正确,而不对的人和做错的事,往往都是父母或者是父母的父母。所以,父母只有哄着孩子,让着孩子,也可以说是无原则的惯着孩子,宠着孩子,甚至为了孩子,可以做牛做马。就连爷爷、奶奶,姥爷、姥姥都一样。人们的观念,随着社会风气、社会潮流而改变,极度的虚荣与攀比,把人推向看不见,摸不着的境地。人一旦上了这条道儿,思想、意识就开始蜕变,到后来,就连自己也开始怀疑起来了。以前的爷爷、奶奶,姥爷、姥姥,父亲、母亲对孩子说:“上学不要和人吵架,既然有人骂你,也不要还嘴儿,要躲着点儿,听话,做个好孩子。”而现在的父、母却说:“孩子,如果有人欺负你,回来告诉爸、妈,爸、妈为你出这口气。”教育方式和观念的根深蒂固,不由自主的使孩子走上这条路……孩子的心在不断的染化,有着顽皮、强势与不服输的意识和态度。这样一来,他们很难找回自我,认识自我,自己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根本就分不清,道不明了……当卫圩回想起这些时,竟然惊出一身冷汗,以前的所作所为,使他羞愧难当。既然想改好,但是一时半会儿,还不知道怎么做好。也许有的人一辈子都不知道悔改,有的人不知啥儿时候就明白过来,仿佛一夜之间,就明白十几年的事情,想着想着,还是太晚了。从儿童到少年、青年,是起步太晚吗?外人却不这么看,并且说是“智力缺陷”,或者是“牲口霸道”。不然,他怎么能那样呢,怎么就不干点正事儿,学点人话呢?世上没有后悔药,但是卫圩还是明白过来。他要告诉父母,自己现在能挣钱了。父母听了会怎么想,怎么看?不管父母如何对待他,总之儿子逐渐在改正以前的缺陷。他一直这么想着并且做着。
与此同时,卫圩有这么大的改变与突破,首先得感谢师傅。自从他来到师傅的饭店,师傅没有另眼看他,总是热情的招待他。尽管那时候他游手好闲,师傅却说:来者都是客,以后有什么危难遭灾的事情和师傅说。于是,老板和饭店的一位常客,互不相干的两个人,就这么共处了两年多。尽管是老板与客人的关系,但是在一起的时间长了,一个人的思想、品德,说话、办事,自然而然的显露出来。每当师傅谈起自己时……他没有考上大学,不想再复习了,就在自家的饭店里,跟父亲学了厨师。两年后,他就开始主灶。又过了一年多,他的手法更加的精炼、娴熟,同时在菜品上,悟出了一定的道理,于是他开始创新菜系。在他的努力下,饭店不断推出特色菜,由此奠定、创造出自己的品牌,吃过的客人都说齐好无比,同时他的菜品不但抓住食客的胃,而且还抓住客人的心。这样一来,饭店逐渐有了名气,常有的客人和慕名而来的食客,使饭店火了起来。师傅知道努力奋斗的艰辛和累累硕果的来之不易。他没有骄傲自满,只是一味的探索、创新。饭店有了名气,师傅也有了名望。因此,他注重技能的掌握与发挥一一色、香、味儿集大成。闲暇时,他总是在钻研菜品,反复提炼,饭店十几道特色主打菜,都是经过他反复演练和打磨出来的上乘菜品。他并不局限于此,把经验和成果编写成册,帮助需要的厨师,同时盘活了濒临倒闭的饭店。而客人来到饭店时,一边品尝着菜,一边说:“生长在农药、化肥中的食材,怎么能有这么好的味道?”另一位顾客说:“是不是加了很多调料(食品添加剂)?”每当客人向他提出这个问题时,师傅就把客人请到后厨,让他们亲眼看着他操作,并且把所有的调料一一葱、姜、蒜……让客人亲眼所见,客人感到没有疑义的时候,他便开始操作,并且一边炒着,一边讲解着,然后客人当一回服务员,亲手把菜端到桌上,师傅站在桌旁看着几位客人。当他们把几道菜都吃遍时,终于忍不住竖起了大拇指,说:“你的菜堪称一绝,太好吃了。”
每年的六至十月是旅游旺季一一嫩江湾国家湿地公园,把周边市、县的游客都吸引过来。每当这个季节,师傅的饭店总是人来人往。游客都会想着师傅的饭、菜,美景与美食的完美结合,才不虚此行。头一次来旅游的人,只要用餐,不用师傅他们到外边儿游说,游客就都知道了。来旅游的人,只有在师傅的饭店里用过餐,这次游玩,才算达到理想的境界。饭店有了名气,师傅也就有了名望,在获得成绩的同时,他并没有忘记公益事业,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卫圩思来想去,心情不在沉重。当他真正看到阳光的时候,才会达到所需、所求的真正意境……卫圩在去饭店的路上。文学度 www.wenxued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