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古文,就上文学度

正文卷 二三五章 登科进士

(文学度 www.wenxuedu.org)    大隋今年的科考,与往年不同,因为它举办了两次。

    第一次简直就是走过场,从各地奔赴京师的举人,被吏部筛选了一个干干净净,一个参加殿试的都没有。

    所以大家以为,之所以要办第二场,是皇帝觉得太丢人,好像我大隋没有人才一样。

    于是才有了十科取士,其中八科,其实并不怎么被人重视,因为大家都听说了,今年新增了一个进士,只要能考上进士,直接就可以入仕为官。

    往年的科考,风声小,雨点也小,但今年的第二场,不一样了,来了很多大人物,十四岁至六十岁,都有。

    因为所设十科,涵盖极广,其中孝悌有闻、德行敦厚、结义可称、操履清洁、强毅正直、执宪不饶,这几科看重的是名望。

    学业优敏、文才秀美、才堪将略,看重的学问。

    膂力骄壮,就是看身体了,当然,长相也算。

    实际上,这十科等于的放宽了成为举人的条件,以前只重学问,现在宽松了,你人品好,也行。

    所以这第二场科考,极为轰动,各地被举荐上来的举人,一窝蜂的进入大兴。

    科考,以前都是归吏部管,但是今年的第二场,杨广划归给了礼部,于是现在的礼部,掌天下礼仪、祭享、贡举之政令。

    或许是因为杨广觉得牛弘在这方面,比杨恭仁做的好。

    要说大隋的科考,黑暗到了什么地步,那就要提到一个人,许敬宗。

    这个人在唐朝混的非常好,一直到了武则天时期,仍属中枢大员,还有不少诗篇流传于世。

    但是眼下的许敬宗,才十四岁。

    本来大隋的科考,原本设置的最低年龄是十五岁,但今年第二场,临时改成了十四岁。

    许敬宗当然没有这个本事,但是他的爹许善心,是礼部侍郎,所以许敬宗今年,以老家余杭郡举人的身份,参加科考。

    他才十四岁,就要与一群五六十岁的儒士竞争上岗,可知进士这一科,是多么的吸引人。

    还有一个人叫孔颖达,孔子三十二代孙,历史上,会成为李世民的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他的老家在冀州信都郡,也就是韦圆成冀州刺史府所在,往年的名额轮不到他。

    但是今年,他运气比较好,第一场科考的三个人已经铩羽而归,第二场的名额比较急促,所以韦圆成就把机会给了他,原因是孔颖达的老师叫刘焯,现任国子监下设四门之一的太学博士。

    还有一个叫杨纂的,今年十六岁,弘农杨氏出身,论族内辈分,他管杨素叫哥。

    弘农郡的名额,那可不是一般人能捞的上的,事实上,平时杨家也不怎么将这个名额放在眼里。

    但今年不同了,有进士,考中就能做官。

    .......

    大隋英才,共聚一堂,只为进士而来。

    礼部那边已经是忙的焦头烂额,紧急与国子监商量,腾出几间考场出来,考官除了礼部尚书牛弘、侍郎许善心,侍郎薛道实之外,还有国子监博士萧该,国子监博士徐文远,国子监助教包恺,太子中舍人姚察,内史侍郎虞世基等等。

    太子杨昭,为主考官。

    只要是这些人认为过关的,都可以参加殿试,能不能成进士,得看杨广。

    杨坚以前的殿试,大多是湖弄,身边有裴矩帮着策问,再看出身不错,人也顺眼,基本就差不多了。

    但是杨广可不一样,杨广是有真才学的,资治通鉴记载:帝自负才学,每骄天下之士,尝谓侍臣曰:“天下皆谓朕承藉绪余而有四海,设令朕与士大夫高选,亦当为天子矣。”

    意思就是,都说我这皇帝,是接我爸的班,但如果让我和天下的士大夫一起考试,还是我当皇帝。

    虽然有些自负,但没点真才实学,也不敢这么自负。

    经过长达半个月的考核,礼部这边推选了六十人入朝,参加殿试。

    其中内定的三名崔氏子弟,其实在这些人当中,根本不算出彩,最牛逼的,竟然是许善心的儿子许敬宗。

    人人都以为他靠爹,谁知道人家靠自己,这个人,是所有参加殿试的举人里面,杨广最喜欢的。

    十四岁入仕,直接就进了门下省做了给事郎,正八品。

    至于崔家那三个名额,分别给了大房、小房、荥阳房的三名子弟,全都外放去了南方,两个太守,一个刺史。

    不过清河大房有一名崔姓子弟,叫崔韦,身材高大,相貌英俊,走的不是进士科,而是膂力骄壮,但却被杨广一眼相中,直接做了自己的千牛备身。

    这个人,是崔复礼的亲孙子,面子算是给的满满当当。

    今年的第二场科考,杨广还是非常满意的,总共遴选出二十四名进士,分别授予职位,有皇城的,有地方的。

    二十四人当中,跟关中集团有关系的,就有十四人。

    当天晚上,杨广还在两仪殿设宴招待了这些登科进士,其中对许敬宗,可谓是宠爱有加,这小子年少早熟,策问的时候对答如流,让杨广颇为青睐,甚至召来许善心,嘉奖了一番,大意是:你生了一个好儿子啊。

    几天后,杨广收到了宇文恺的奏疏。

    字里行间虽然没有明说,但能看出,都在状告齐王杨暕。

    现在都已经是八月中旬了,宇文恺的奏疏里说的很清楚,明年三月之前,洛阳是肯定建不成了。

    于是杨广叫来虞世基,草拟奏疏,着将齐王调任回京,任雍州牧。

    两个儿子在洛阳,谁也不服谁,东都营造没办法顺利进行,只能调走一个,杨广选择了杨暕,是因为他生气了,必须亲自,当面,狠狠的收拾一下自己的二儿子。

    至于杨雄他们递送至京师的桉宗,杨广也都看了,皇子部曲遭遇袭击,这件事终需有个结果,于是他给杨雄的回复,是四个字:“汝自斟酌。”

    而这封回复,要比杨澜的调令,晚几天送达。

    当天晚上,跟了杨广半辈子的麻老六,来到了秦王府,他来,是找一个熟人聊会,所以没有进府,只是让人给传达了一下。

    不一会,杨铭的近卫朱三力出来了,麻老六转身就走,朱三力在后面跟着。

    事实上,朱三力回京之后,便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所以并没有人知道,他已经返京,

    但是秦王府中,太多人都曾是杨广当年的晋王府老人,所以麻老六稍微一打听,就能知道。

    两人于东市的一座路边摊停下,麻老六叫了两碗宝肉面。

    朱三力已经猜到对方见他的目的,两人当年都是晋王部曲,都是杨广从军阵当中挑选出来的强悍军士,因为老六比他年纪大,所以朱三力称呼六哥。

    吃面期间,麻老六什么都没有问,而是在返回秦王府所在的巷弄中后,才问道:

    “你不是走了吗?怎么又回来了?”

    朱三力道:“奉秦王命,有家信递送给王妃。”

    麻老六道:“弟兄一场,你跟我说实话,现在已经有人盯上你了,你不说实话,我没办法在陛下面前保你。”

    朱三力正色道:“兄弟绝无隐瞒,确实是送信回来的。”

    “只你一人回来?”麻老六道。

    朱三力笑道:“还有五个弟兄。”

    麻老六点了点头:“无论将来谁问起来,你都是这样回复。”

    撂下这句话之后,麻老六转身就走,很快消失在巷子尽头。

    皇宫,禁苑。

    这里住着当年的宣华夫人陈氏,杨广经常会来这里。

    此时的杨广,正与宣华夫人陈氏一起,端详着一副巨大的画卷,名为广陵图。

    图中所绘,皆为江南景色,是以实物作画,在江都住了十一年的杨广,睹物思情,一时间看的呆了。

    陈氏如今没有名分,却是实实在在的受宠,见状在一旁笑道:

    “陛下竟如此喜爱这幅画?”

    杨广从回忆中回过神来,摇头道:“朕不爱此画,只为思旧游之处,奈何黄、淮不通,朕不能速达。”

    这时候,麻老六回来了,

    “朱三力不认,但是大理寺那边,已经有人传来消息,秦王部曲返京的日子,与齐王部曲被杀的时间,大抵相符。”

    杨广并不意外,点了点头道:“朱三跟着朕,有三年吧?”

    “是的,三年有余,”麻老六道。

    杨广道:“既然他现在是朕儿子的护卫,凡事自当为老三考虑,朕不怪他,倒是郑善果,他为什么要瞒着朕呢?”

    “这个.......卑职就不知道了,”麻老六道。

    杨广忍不住笑道:“你当然不知道,你没有他们那么多花花肠子,下去吧。”

    等到麻老六离开之后,杨广将宣华夫人揽入怀中:

    “江南是你的故乡,也是朕日夜思念的故地,再等两年,等到朕将黄、淮贯通,必然带上你一起,巡游江南。”

    陈氏嘤咛一声,紧紧埋入杨广胸膛,接受大隋第二任皇帝的宠幸。

    大业元年,九月初三,齐王杨暕奉命返京,担任雍州牧。

    临行前,杨暕没有去见自己的三弟,而杨铭也没有去送他的二哥。

    车队启程之日,杨暕回望洛阳方向,咬牙切齿。

    “今遭我返回父皇母后身边,就该轮到你失势了,老三啊老三,咱们走着瞧。”

    文学度 www.wenxued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家父隋炀帝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免责声明:文学度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享有,若转载或者抄袭他人作品,带来的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若发现本站存在您非授权的原创作品,请立即联系本站删除!本站享有代替本站作者维权的权力!文学度为您提供

Copyright © 2011-2012 文学度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