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古文,就上文学度

第164章 明朝:朱棣病逝(下)

(文学度 www.wenxuedu.org)    ——书接上回——

    洪熙四年,朱高炽病逝,终年五十一岁,传位长子朱瞻基。比历史上多活了三年,同时太上皇朱棣在朱高炽病逝以后也直接病危。

    此时成为皇帝的朱瞻基正在朱棣的床边听着朱棣交代后事…………

    朱棣和朱瞻基聊了很多,其中朱棣重点对朱瞻基说道,未来南明的江阴八十一日的事情,也就是华--夏分为后金建国(清)、李自成的大顺、张献忠的大西、后面是南明政权。

    这一年是南明弘光元年,也是后金建国改国为清的顺治二年,这一年由于吴三桂和陈圆圆的原因,导致清军一路南下,因为无耻的顺治帝强行发布留发不留头的剃发令,各地组建义军反对清军。

    其中除了秦良玉镇守的石柱,就剩余江阴-县城抵抗最激烈,江阴由典史阎应元和陈明遇、冯厚敦等人领导下进行的斗争。

    江阴军民已经歼灭了宗灏所派来的兵马,宗灏也听到了这个消息。当天晚上,他又听说清兵派出了马跳千余人从郡城出发,水师头领王良也率舟师出发,发现江阴的戒备更加严密了。

    在西城,大家搜获了奸细二人,又发现锁钥和门键都已经损坏,经过守门的兵士询问,他们就供出了买路银两,最后被当作奸细斩于城下。

    清兵退到麻皮桥,屯兵在那里,秘密地遣二人入城,探听虚实,被擒获,袅首示众。

    清兵的声势越来越大,各乡保距城五、六十里的乡兵每天都进城打仗,背着武器和粮食,也没有心思种地了。如果有谁不用命,就会遭到大家的批评,就是死也毫无怨言。

    清兵连日不能攻克,也请求支援,于是七王、八王、十王等率一千多名将领,马步十多万向江阴进发。降将刘良佐部作为先锋,首先攻打西门。江阴百姓出战,被杀了五十人,而清兵无一伤亡,于是都退了回来。

    刘良佐移动到南关,邵康公奋力抵抗,没有攻克。可大家却以为康公没有功劳,在守南关的时候,士民不许出入,但他却私放他的乡人,就将他投到监狱里去了。清兵从东门到北门,分了十六营围城,然后烧东城,大肆抢掠城外的富户。

    乡兵拼死一战,败走。清兵也损失了一员骑将。接着又分兵北门,乡兵三路防御,两路被击溃了,只有数十人据桥力战,于是收兵返回。

    清兵联合起来驻扎于东北角,焚毁老百姓的居室,杀戮极多。

    清兵乘胜东进,在大桥、周庄等处,搜山掠地,肆意抄杀,伤及男女老弱无数。周庄民众等主动寻找敌人战斗,一名侯城人杀掉其中一员骑将,退了回来。

    兵荒马乱也有不少时日了,政令不能出城,远乡的那些叛逆的奴才乘机要钱、烧毁房屋、杀害主人,这种事络绎不绝。烟火相杂,把天空都遮住了,大家连忙上去救死扶伤,忙个不停。

    清兵越来越多,立刻就在君山、黄山等地方驻扎,对四周的民居烧杀抢掠,昼夜都不停止。

    刘良佐作招降书一纸,从东城外射了进来,又叫军士搜杀那些星散的乡民,见乡民已经不敢再来,于是就一心一意地攻城。

    城中防守严密,清军的箭像两点一样地落了下来,城里的人一手用锅盖遮住自己,另一只手接箭,每天可以得到三、四百支。

    不到十万的百姓面对,二十四精锐清兵,打的清兵节节败退,清兵大怒,大举来进犯。忽然看见一个少年将军持戟冲来冲去锐不可挡。等战事完了以后,已经不知去向。大家怀疑是当地的土神陈烈士,都前往祭祀。

    贝勒派人来游说,只要拔去“大明中兴”的旗号,悬大清旗号四面,斩四门为首的几个人,其余的人都饶了不杀,就算是不剃发,他也将带兵返回。应元说道:“宁可斩我一人。其余的人都无罪,不可斩。”和议也不了了之。

    百姓带酒登城,举杯痛饮,诸生许用模仿楚歌,作五更传曲,令善歌的人登高传唱,以笙笛箫鼓相和。这时,天无纤翳,皓月当空,清露薄野,剑戟无声。黄弩师在西边的敌楼操起胡琴。歌声悲壮,响彻云霄。清兵争向靠前倾听,或怒骂,或悲叹,甚至有人哭了起来。

    可是几天以后江阴城陷,阎应元坐在东城敌楼,要了一枝笔,在门上写道:八十日带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十万人同心死义,留大明三百里江山。

    题好后,带领千人上马格斗,击杀清兵无数。夺门向西走,冲不出去,陈明遇关闭衙门,亲自点火,烧死男女大小共四十三人,自己持刀到兵备道前下马与清兵肉博,身负重伤,握刀僵立在墙壁上,没有倒下。

    冯厚敦穿着公服在明伦堂自缢,他的妻子和姐姐投井而死。中书戚勋,诸生许用,把门关上,自焚。

    战役中有一江阴无名女子,在殉节前题诗:露胔白骨满疆场,万里孤忠未肯降,寄语行人休掩鼻,活人不及死人香。

    第二天,还在巷战不已。清兵用火攻击败了他们。老百姓慷慨赴死,都以先死为幸,没有一人顺从。清军下令从东门出去的不杀,又下令十三岁以下的童子不杀。

    男女老少,投水、蹈火、自刎、自缢的不计其数。内外城河、绊河、孙郎中池、玉带河、通塔奄河、裹教场河处处填满了尸体,叠了有好几重,光投四眼井的就在四百多人。

    因为前后长达81天之久,故被称为“江阴八十一日”。后全城殉国,无一人投降。清军折损三个王爷,大将十八名;参加攻城的还有后来晋封为亲王的博洛(清端重亲王)和尼堪(清敬谨亲王)、清恭顺王孔有德;清兵二十四万大军携二百多门大炮围城,一共损失的士兵有七万五千余人。

    江阴方面,守城八十一日,城内死者九万七千余人,城外死者七万五千余人,江阴遗民仅五十三人躲在寺观塔上保全了性命。

    顺治三年,有地方官刘景绰开浚城河,犹有白骨堆积于河底。

    城破后,江阴城外的各个村镇内,都出现了清朝的骑兵。随后,清兵开始抢掠村庄。其间摔死了不少小孩儿,十一月十一日,江阴又召集群众反攻县城,终因仓促起事久攻不下后逃走。巡抚土国宝又想要屠城,全靠刘知县不从命,点名将起义的人擒获;整个县城才安全。

    朱棣说完看着朱瞻基,说道:“你一定不可以让这悲剧发生,记住了!”

    “孙儿记住了!”朱瞻基说道,看向朱棣从床上起身,一步步走向外面,看着阳光,凄笑道:“秒云,棣,吾等此生无缘啊!”

    “爷爷?”朱瞻基,过了许久发现朱棣没有任何声意,上前才发现朱棣已经死去多时。

    “太上皇驾崩!”太监大声说道。

    短短的几个月时间,朱瞻基先失去了父亲,现在有失去了爷爷朱棣,在给朱棣庙号打上“太宗”,谥号“体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葬于长陵之后。

    第二年,朱瞻基改年号宣德,同时宣布姚广孝是北方建奴的卧底,是害死洪熙皇帝朱高炽的凶手,朱瞻基亲自带领锦衣卫包围了姚广孝所在的地方,在姚广孝充满疑问的目光之下被朱瞻基砍掉了脑袋。

    “若薇,朕给你报仇了!下一步就是将建奴灭种了!”

    ………………

    朱高煦看着御驾亲征的朱瞻基,在城墙上说道:“大侄子,不要怪二叔了,我们来日方长!”

    宣德元年,八月,朱瞻基带领二十万大军分五路开拔建奴各各根据地。

    在路上朱瞻基看着朱棣留给自己,记录清朝人物的书籍,此时朱瞻基看了被成为百无一用是书生的风流才子纪昀,字晓岚。

    纪昀生于直隶河间府献县景城东三里之崔尔庄,雍正八年,参加童子试,并以优异的成绩得‘神童’绰号。

    雍正十二年,十一岁的纪昀随父入京,入读书生云精舍。

    乾隆五年,十七岁的纪昀就跟邻县二十岁的马氏成婚。纪昀先后有一位夫人和六房妾。

    乾隆八年,二十岁的纪昀参加科试,获第一名。同年长子降生,取名纪汝佶,,回乡参加乡试,纪昀所作跑题,只考了个四等。

    于乾隆十九年,纪昀参加正科会试,中第二十二名,会试后是殿试,殿试后揭榜,纪昀中二甲第四,任庶吉士,后散馆授编修,再迁左春坊左庶子,开始了他的官宦生涯。

    但是纪昀长的不怎么样,说话也有点结巴,可是纪昀马屁一流,经常让乾隆哈哈大笑,因纂修《热河志》,与钱大昕一起扈从热河伴驾,同受“天语嘉奖”。

    败家子乾隆认为纪昀学问优胜,到外省做官不能尽其所长,将其留在身边,加四品衔,留庶子。同年四月,提升为翰林院侍读学士。

    同时从《永乐大典》中搜辑散逸,尽读诸行省所进书,论次为《提要》上之,擢侍读。上复命辑《简明书目》。收书三千五百零三种,共七万九千三百三十七卷;又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热河志》。

    后因为文字狱,纪昀被他的上司和珅保下,可惜纪昀次子汝传在担任九江府通判时因渎职拖欠赋税而犯法,纪昀受牵连,吏部决定将其降职调任,乾隆知道后改判为降三级留任。

    不久以后,爆发乾隆三大案之一的海升杀妻案,乾隆让纪昀审理破案,可是纪昀不得罪和珅、阿桂两个人,直接对海升杀妻案装傻充愣,后被知道真相的乾隆大骂纪昀无用书生。

    加上纪昀在生活上非常奢靡浪费,几十斤肉就吃精华部分,除了家中一妻多妾,纪昀还多次于其他官员夫人有染,不过纪昀因为整修《四库全书》有功,乾隆多次给纪昀升官,但是从来不让他参加国事。

    乾隆六十年,纪昀疏请乡会试《春秋》罢胡安国传,以《左传》本事为文,参用《公》《谷》,从之。

    嘉庆十年,纪昀封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少保,管国子监事。二月十四日酉时,因喘病复发病逝于京城珠巢街本宅,享年八十二岁。

    看到这里,朱瞻基不由大骂,清皇帝无能,这样的人也可任命为重臣,难怪导致二百年的耻辱,改杀,接着看起了和珅的事迹。

    ——未完待续——文学度 www.wenxued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寒窑仙赋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免责声明:文学度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享有,若转载或者抄袭他人作品,带来的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若发现本站存在您非授权的原创作品,请立即联系本站删除!本站享有代替本站作者维权的权力!文学度为您提供

Copyright © 2011-2012 文学度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