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古文,就上文学度

客户端番外 古代治国之道帝王之道

(文学度 www.wenxuedu.org)    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道德经

    所谓过去所说的帝王之道,很多人理解成权谋诈巧,首先权术这个东西当然是存在的,但它只是术,不是道。

    这里提一个问题,就是前面说过商君说的四种治国办法,分别是帝王霸三种道,还有一个是强国之术。就是说道和术它是不同的。术只是办法,手段,解决眼前问题,道呢,他是要解决根本的问题的。所以帝王之道和帝王术是完全不同的。

    那么帝王之道是什么呢?五帝、三王之道,说具体点就是仁义道德。

    在这里先说一个问题,前面说了礼治的很多好处,那么这里先说说它的坏处,礼的坏处就是虚伪。

    为啥这么说呢?因为礼终究只是外在的东西,它只是个形,说简单点,礼是用外在的形式让人向善,法是用外在的惩罚让人不作恶。这两者都在一个层次上,外形的那个层次,不入内心。很多人的礼说白了,就是表现出来给人看的,形神不同不就是虚伪么?所以单独的礼是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当然这是纯粹的礼这种形式,但加上内涵就不一样了。仁义是礼的内涵,它是高于礼的,刘备斥责许汜似乎是无礼,但许汜身为名士在天下大乱之时不思解救之法却求田问舍,是不义,刘备斥之是仁义,所以没有谁说他无礼。商汤伐桀武王伐纣并不合礼法,却因为驱除暴虐而被视为仁义,所以仁义是高于礼的。

    说道仁义道德,实际上它是四个不同的层次,从高到低是道、德、仁、义,每一层也有上下。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

    简单的说礼仅仅是有善之形,是不是真的是善呢?不一定。仁义是有为之善,但仁者无心为之、义则是有心为之,到德这个层次也分上下,越接近上层越无为。

    也可以这么理解,礼法在一个层次,通过外力要求人向善去恶,礼主向善、法主去恶。但这都是外力,不入内心,那么这个外力没了人还是要干坏事。

    王道仁义,仁义是有为之善,仁无以为,所以广,义有以为,所以狭。仁义的存在就是要去恶扬善的,用各种作为比如广施仁政、惩奸除恶乃至像汤、武一样兴仁义之师吊民伐罪等等,这些都是有为的。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仁义所提倡的一切,包括忠孝在内都是因为大道废弃、社会败坏造成的,社会有恶才需要仁义,如果社会没有了恶那么也就没必要去仁义、智慧、孝慈、忠信了。仁义的最终目标就是道德,为啥叫仁义道德呢?就在这里。

    所以黄帝、尧舜治国讲无为而治,帝道无为,我们现在的人不理解,政府无为天下不乱了么?他们是通过重德达到无为的。上德不德是以有德。我们通常认为的德,比如诚信、善良、正直等等,这当然是德,但这仍然在下德的范畴,因为当人强调这些德性的时候他们的反面如虚伪、邪恶、奸诈等等仍然存在。

    而到上德的境界就不这样了,上德不德,连诚信这种概念都没有了,所有人都是理所当然的说实话,什么是诚信?对那样的人来讲,讲诚信都会让他堕落,因为讲诚信这个概念就会牵扯出他的反面也就是虚伪出来,就可能刺激人说慌。

    另外说一句,有人认为道家讲愚民,感觉道家绝圣弃智就是要让人蠢,进而说道家法家是一体。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智慧出有大伪,因为人间有虚伪才需要智慧去分辨,那么没有虚伪不就不需要这个了么?世道乱了才需要人去拯救,大道废有仁义,那么整个社会都讲道德,最后达到上德甚至道的境界,还要仁义干啥?他讲的是这个。到无为境界有为的东西是错的,但对五浊恶世来说仁义简直像太阳一样明亮。文学度 www.wenxued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新异能少年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免责声明:文学度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享有,若转载或者抄袭他人作品,带来的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若发现本站存在您非授权的原创作品,请立即联系本站删除!本站享有代替本站作者维权的权力!文学度为您提供

Copyright © 2011-2012 文学度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