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古文,就上文学度

正文卷 第六百六十六章 天下奇闻碑

(文学度 www.wenxuedu.org)    朱翊镠的多重指向法,真的很好用,再加上缇骑的查案给力,大明朝最大的一起勾结倭寇,图谋大明水肥的细作案,终于水落石出。

    水肥由西山煤局工匠魏有山发明,也是偶然发现了水对煤烟进行净化的时候,能让水草丰茂,而后根据观察到的现象,逐渐利用煤矸石进行制作,改良技艺,若说原理,其并不复杂,但其制作工艺,在不断地改进中,产量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而水肥制作工艺和大明蒸汽机并列为大明最大的机密,比皇帝吃几碗饭还要高的机密。

    而朱翊镠破获的就是这样一起案例。

    为首之人,名叫陈绳,字伯台,闽南人,读书不成,弃儒从商,自隆庆二年开海,就活跃在了月港市舶司,他不是亡命之徒,而是闽南的势要豪右之家,世代海商,隆庆开海后,大明仍然禁止船只前往倭国,但是这船出了海,就管不住他去哪里了。

    万历三年起,陈绳接触到了倭国的战国大名,毛利辉元,作为倭国‘逐鹿天下’的重要人物,毛利辉元和陈绳这些海商,一拍即合,来往密切,陈绳开始携带大量的违禁之物,送往倭国,而掌握了石见银山的毛利辉元则给了陈绳无数白银的回报。

    万历五年,陈绳入京,创办了连云书坊和杂报,开始了在京师活动。

    朱翊镠发现陈绳、连云书坊有问题,是次次都有他,京城因为煤烟导致霾灾,连云杂报就会摇旗呐喊,鼓噪西山煤局停工;大明修驰道连云杂报就会鼓噪声势,大兴土木亡国指日可待;大明焦钢煤铁专营,连云杂报狺狺狂吠,聚敛过甚天下穷困;

    最关键的是,连云书坊喜欢说皇帝的不是。

    偷窃大明水肥的制作方法,连很少露面的德王朱载堉都惊动了,可想其恶劣。

    “孤想不明白,他不是闽南人吗?倭寇袭扰东南,孤在郑王府都听到了东南之惨烈,人人恨不得食其肉、啖其血,这个陈绳,他为何要帮助倭国,偷窃我大明的水肥制作?”朱载堉十分不解,要是别的地方,朱载堉也就不问了。

    可这陈绳,是闽南人。

    要知道倭患荼毒东南,尤浙江、福建最为惨烈,其罪行可谓罄竹难书,徐渭、孙克毅、陈天德、浙江九营马文英等等,东南人、自东南出仕者,无不满腔悲愤,誓报血仇。

    可这陈绳,居然投倭。

    “为了银子,毛利辉元开价三百万两白银,只要陈绳能够弄到,就可以得到三百万银。”少司寇陆光祖回答了这个问题,金钱对人的异化。

    三百万两白银真的很多了,万历三年以前,皇帝的金花银就只有一百万两白银,隆庆帝的陵寝满打满算就50万两白银,等同于六个先帝陵寝了。

    “原来如此。”朱载堉看向了台下的案犯。

    如此重案,只有十三个案犯,这就得提到朱翊镠这个混世魔王,带着九斤火炮去抄连云书坊了。

    朱翊镠跑去抄家那天,正好是以陈绳为首的犯罪团伙聚集之日,趁着皇帝离开,搞点小动作,制造一些声势舆论,进而浑水摸鱼,一切都计划好了,结果还没执行,这朱翊镠就打上门去了,他让缇骑把连云书坊整个围了起来,还把火炮拉出来。

    案犯十三人,数量如此之少,是因为在炮轰的过程中,缇骑们下手有点过重了,当日就死了一百三十余人,之所以搞不清楚,到底是三十几人,是因为有些被开花弹正面击中,尸体实在是拼不全了。

    到了公审之日,陆陆续续又病死了一百二十三人。

    所以就剩下这十三个人接受审判了。

    随着提刑千户赵贞元不断地宣讲,一件件证物,被抬到了大刑堂上展示,百姓们都看得很清楚,证据是真正的铁证如山,比如陈绳给毛利辉元的密信,就是由织田信长的妹妹织田市亲自作证,并且拿出了毛利辉元的书信进行了字迹比对,鉴定为真,书信是毛利辉元本人所写。

    案犯陈绳等一十三人在不停地磕头。

    除了阴结倭寇窃取崇古进步奖的成果之外,这些案犯的其他罪行也是许多,联袂商贾、豢养粪霸、水霸、砂霸、米霸等等哄抬物价,朱翊镠抓到的秦天霸就是陈绳的走狗之一;偷设人牙行拐卖、贩卖丁口;不遵朝廷号令,废贱奴籍后令签卖身契等等,赵贞元将自己查办到的内容,原原本本的说了出来。

    “陈绳,你还有话要说吗?”陆光祖将一应案宗留档,看着陈绳,厉声问道。

    陈绳被绑着,他的姿势叫‘大鹏展翅’,他双手背在身后必须要用力的向上抬,否则脖子的绳索就会收紧,身子必须用力前倾,头要用力的往上抬,否则公审还没结束就得勒断气了,整个人的姿态,说不出的滑稽。

    这是朱翊镠的艺术,绳艺。

    朱翊镠再一次告诉世人,万国美人从来不是他的挡箭牌,他真的很喜欢和万国美人玩些趣味,毕竟折腾大明人,皇帝真的会揍他,但是折腾万国美人,真的没人管他。

    陈绳不能挣扎,他大声的喊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不就是说了几句皇帝的不是,就被你们如此羞辱吗?!当真我是软骨?哼!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

    刚才还在磕头的陈绳,突然硬气了起来,大声的吼着,如此证据之下,陈绳知道自己必死无疑,索性弄个临死不屈的壮烈场面,让人记住他,顺便给皇帝泼一盆无论如何都洗不清的污水!

    “哦?是吗?你确定要翻供吗?”陆光祖倒是颇为平静的说道:“认罪态度极差,出尔反尔,当堂翻供,儿戏公堂,戏弄本官,解刳院最近很少进新的标本了呢。”

    陈绳本来临死不屈,甚至大义凛然的模样,戛然而止,因为是个大明人,都很清楚,死不可怕,进了解刳院才可怕,一屋子这个计量单位的可怕,只有落在具体某个人身上的时候,才会体现的淋漓尽致。

    陆光祖的话很平静,在万历年间做司寇就是这么轻松写意,如此铁证还要用死污蔑朝廷这种事,万历年间无法发生,因为一定会求生不能求死不得,解刳院里做标本,还不如去一头撞死。

    “我不翻供!我认罪,我有罪,我勾结毛利辉元意图窃取水肥制造,我有罪!别把我送解刳院啊!少司寇饶命,饶命啊!”陈绳人都傻了,他忘记了解刳院这茬儿,以诡异而扭曲的姿势不停地磕头。

    台下的百姓本来还觉得这件事另有隐情,但一看到陈绳这般求饶,立刻引发了一阵阵的哄笑,这就是临死的泼脏水,主要是样子实在是滑稽,跟个大公鸡啄米一样的怪异。

    这是朱翊镠的‘化畜术’,用绳索将其变成了这般模样,再加上陈绳的行为过于好笑,才有了这样的节目效果。

    陆光祖从签筒里抽出一张签令,扔了出去,颇为平静的说道:“你不翻供,也会被送到解刳院,没想到吧。”

    “啊?”啄米的陈绳愣在了原地。

    “哈哈哈!”人群中再次爆发出了哄笑,陆光祖这个人看起来就很严肃,但是审判的时候,还能把案犯折腾到这种地步。

    “送解刳院。”陆光祖不再跟陈绳废话,而是选择了判决,这四十七个案犯,刑部已经部议,只要是没有新的情况,比如新的证据、案犯新的立功表现等等,就会按照部议去判决。

    有的会被送解刳院,有的会被送菜市口斩首示众,有的则是流放卧马岗挖煤,大家都有光明的未来。

    既然部议早已经确定了判决,那公审公判的意义在哪里?

    其实很简单,围观的百姓们行使了监督的权力,是非公道自在人心,原先对于百姓而言,律法根本就不存在,对律法也漠不关心,因为根本用不到,但现在公审让百姓参与到了其中,哪怕是只有一点点,都是法的巨大进步。

    这一点从不百姓的反应也能看得出来,诉诸于律法来保护自己,似乎也是一种选择。

    朱载堉站起身来,对着朱翊镠笑着说道:“那既然判下来了,百姓也无异议,并没有群情激奋,那我就回皇家格物院了,贤侄啊,好多人托关系跟五经博士说,你在胡闹,我闲暇的时候,也稍微看了下,你做得很好,你哥真的很辛苦,我不懂政治,但我懂人心,你不是给你哥找麻烦。”

    “好好干,莫要落了咱老朱家的脸,精神些。”

    朱载堉没有称孤道寡,而是以皇叔的身份肯定了朱翊镠做的事儿,并且给予了支持,他是皇帝圣旨里的监国,但他不管庶务,有人请他出山,压一压朱翊镠嚣张气焰,朱载堉忙于万物无穷之理,今天既然看到了,索性就直接表态。

    “谢皇叔。”朱翊镠也没想到对政务漠不关心的皇叔,居然大庭广众之下,如此支持他的行为。

    “陛下有句话说得好,你不关心政治,但政治会关心你,政治嘛,人集体决策的活动,影响到了所有人,虽然我不关心这些,但我知道你做的是对的,镠儿,大胆的做,真的把天捅破了,就是我纵容你的,出了事,让陛下怪罪我就是。”朱载堉可不是空口白牙的支持,而是做了担保,揽下了罪责。

    天下罪之,就找他朱载堉的麻烦,小孩子不懂事闯了祸,可不就是他这个叔叔担责任?

    朱载堉走了,让寄希望于德王从格物院里出山,制裁朱翊镠的贱儒们失望了,朱载堉已经在公审现场,明确表态。

    干得好!继续干!精神些!

    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不能脱离社会而独立的活着,只要活着就有关系存在,有人托关系让五经博士请朱载堉出山,朱载堉也有点烦,四十八匹马力的蒸汽机要试车,作为格物博士,朱载堉非常忙,这么一表态,就没人来烦他搞研究了。

    四十八匹马力的蒸汽机顺利试车成功,这个好消息伴随着公审试点的结果,送到了南巡的皇帝手里。

    “不是,皇叔整天研究些啥?”朱翊钧看着手里的奏疏,一脸古怪的对着坐在另外一侧的张居正说道:“皇叔居然说,一个人等于1.28匹马?”

    一马力的定义非常明确,一匹马连续干四个时辰,共将七十二万斤水提升了一丈,朱载堉找了五十个壮劳力,经过试验,得到了一个人等于1.28匹马。

    “整个论证是非常严谨的,人比马匹耐力更足,人力贱于畜力。”张居正看完了朱载堉的奏疏,对于四十八马力的蒸汽机试车成功,张居正由衷祝贺,对于朱载堉论证人到底有多能干活,张居正也表示了肯定。

    一个滑轮,一个大水桶,除了吃喝拉撒,人一拉就是四个时辰,干的是马的1.28倍。

    “陛下要去济南府吗?”张居正询问皇帝下一站,陛下顺着驰道来到了青城县。

    现在大明皇帝有两个选择,从青城沿着驰道向东,过青州府至胶州湾密州市舶司,第二条路线则是入济南府,向泰山、兖州入徐州,这两条路线都有准备,就看皇帝陛下本人的意志了。

    “去密州市舶司。”朱翊钧也没有多犹豫,直接告诉了张居正他的选择。

    “陛下,山东巡抚王一鹗,是陛下一手提携,当时所有人都因为他是徐阶门下,不认可他,是陛下力排众议,将其升转到了山东做巡抚,这不入济南府,是不是有点太伤他了?”王崇古说出了张居正想说的话。

    王一鹗是帝党,而且是铁杆,在顺天府丞干了十年,终于捞到了升转的机会,现在过山东,不到济南,这就是不信任,王一鹗日后在山东,想做什么,都有点束手束脚了。

    “陛下,山东巡抚王一鹗到了。”一个小黄门匆匆走了进来,俯首奏闻。

    “这说曹操王一鹗就到了,朕可没宣他来见。”朱翊钧露出了一个笑容,说道:“宣。”

    大明皇帝无论是北上还是南下,都不会进济南府,当年靖难之战,铁铉差一点就把朱棣用千斤闸压死这件事,到现在都是个禁忌,武宗南巡的时候,也没过济南府。

    大明皇帝不去济南府,但山东巡抚可以来青城迎驾。

    按照皇帝临行前的圣旨,各级官员不得为了迎驾离开辖区,王一鹗为了迎驾跑到了青城山脚下的青城县,就有点擅离职守了。

    “臣拜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王一鹗甩了甩袖子,行了个五拜三叩首的大礼。

    “王一鹗,你可知罪?朕有明旨,不得擅离。”朱翊钧佯装愤怒的说道。

    王一鹗再次俯首说道:“臣不知罪,陛下经行即为御道,臣为京官自当随扈左右,既然不是外官,就没有擅离职守之说了。”

    “巧言令色!倒是会给自己找理由,勉强说得过去,免礼吧,坐下说话。”朱翊钧手一引,示意王一鹗坐下。

    这也不算是理由,王一鹗的官职全称的确是副都御史巡抚山东,他的确是京官,巡抚只是派遣,不在地方官的范畴,和浙江巡抚吴善言一样,和当地势要豪右沆瀣一气的结果,就是死罪难逃。

    “陛下,臣有一个件趣闻。”王一鹗坐下没有先谈正事,而是开始了闲谈。

    “哦?”朱翊钧好奇的说道:“是怎么样的趣事呢?”

    “青城县的何员外有一个儿子,打小就比较懒散,仗着家里有点家底,做什么都没什么耐性,那是文不成武不就,这不是前段时间院试,要考秀才吗?忽然,他这个朽木不可雕也的儿子,就成了天才。”王一鹗开始讲这件趣事。

    何员外是青城县有名的大户人家,家里有个小儿子,叫何振言,十里八乡出了名的懒,不是笨,是懒,请的家学先生教不了,十里八乡闻达之士也教不了,再加上父母的纵容,何振言就一直厮混,这眼瞅着到了十六岁,到了婚配的年纪。

    门当户对的女子,都不愿意嫁过来受苦,向下找倒是能找到些贪图富贵的人家,但何家又不乐意。

    万历十三年院试,这干啥啥不行的何振言突然就成了天才。

    “怎么个天才法呢?那算学就跟有了算心通一样,只要看一眼,就能知道答案,而且一定对,七步作诗,十步成词,当真是了不得,参加各种诗会,也是出尽了风头,所有人都交口称赞,说什么文曲星下凡,浪子回头金不换,顺便骂一骂科举。”

    “这眼瞅着到了院试,这考完了,这何振言却考的一塌糊涂,算学考了四十八分。”王一鹗笑着说道。

    “哦?满分是一百分,考了四十八分,实在是有些低了。”朱翊钧点头说道。

    王一鹗笑着说道:“臣这一琢磨,就琢磨明白了,何家为了给孩子弄出天才的样子来,估计没少花钱买通别人,这要是落了榜,嘿,这不就是大明院试不公正吗?事情也是这样发展的,何振言的父母,就告到了县衙,县衙不让何家父子无理取闹,他们就告到了府堂来。”

    “这事儿闹得沸沸扬扬,甚至都传出了臣收了贿赂,不肯受理。”

    朱翊钧问道:“那你是怎么应对的呢?”

    王一鹗端着手,往前凑了凑说道:“臣就直接在府堂外摆了个围三丈的空地来,把何振言单人单桌的放在了那儿,现场出题,结果一百分满分,他考了二十三分。”

    “臣就在那地方,立了块碑,上面写着:青城怠愚顽劣子,一朝顿悟智谋多,天才之名传四方,一朝院试四十八,父母心急言不公,济南府试二十三,天下奇闻!”

    “这何振言也无脸继续在县学读书,直接就退学了。”

    这就是王一鹗的天下奇闻碑的来历,他的拿手好戏就是立碑,跟他里格楞,他真的会把人刻在石头上,供人耻笑,一如朝阳门外快活碑林,都成了入京学子必去的地方。

    比较有趣的是,时至今日,依旧没人打破徐阶本人贪腐记录。

    “陛下,要警惕势要豪右对科举选士的企图觊觎之心。”王一鹗说起了自己为何要讲这件趣事,山东从先秦稷下学宫开始,就是文教兴盛之地,而现在有人在山东地界先改变科举选士,或者说阶级跃迁的规则,王一鹗处置了此事,并且奏闻了陛下。

    “王巡抚处置得力,事关国朝兴衰大事,马虎不得,这件事登邸报刊行四方。”朱翊钧觉得王一鹗处置的很好,而且做得很对。

    其实何员外完全可以捐一个增生,也是有功名的,等同于秀才,当然举人和进士就捐不了了,何员外之所以要如此麻烦,就是因为增生会被人笑话,尤其是在山东地界,买来的增生普遍不被人承认,甚至被人看不起。

    “陛下,臣还有事奏闻,近来,臣发现,山东有人走私米粮到倭国牟取厚利,倭国人多地狭,人地矛盾尖锐,粮食产量因为这些名田主乱战累年降低,今年倭国米贵,就有人把主意打到了粮食上,要往倭国送粮,谋取暴利。”王一鹗说起了另外一件事,倭船到大明买粮,和大明部分不法海商走私到倭国。

    如果再加上陈绳联合毛利辉元意图窃取大明水肥法,其实说明了一个问题,倭国的米,真的不够用了。

    “倭国为何缺粮?是地里长的粮食,真的养不起那八百万人了吗?非也,是乃是战祸频繁,未有明主而已,而且随着海贸兴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舍本逐末,城外都是流匪、败兵,城中花天酒地,醉生梦死。”王一鹗不认为倭国的土地养活不了倭国的人。

    倭国的人口在快速下降,八百万的丁口,完全能养得起,战乱破坏生产,随着海贸的兴亡,越来越多的人离开了土地,哪怕是没有白银流入,但繁荣的商贸,依旧让倭国的生产结构发生了改变,倭国白银在流出,但宝钞在流入。

    这种改变,让倭国变得更加危险了起来。

    “狗急跳墙?”朱翊钧眉头一皱,没吃的,就抢,这是倭寇的惯性逻辑,三分人样没学会,七分兽性根深蒂固。

    “可能是朝鲜。”王一鹗是山东巡抚,离朝鲜和倭国都很近,他坐直了身子说道:“倭国人狗急跳墙的话,决不能因为朝鲜国王不肯入京,就置之不理,倭寇一旦拿到了对大陆的跳板,其野心就会看向大明。”

    大明和朝鲜也不是亲如一家,有一些矛盾,但问题不算太大,国与国之间利益为先,但因为这些矛盾,就要把朝鲜让给倭国,是一种很不明智,也不理智的做法。

    “他们想入寇朝鲜,除非织田信长死了。”朱翊钧思索了片刻说道:“先严禁海商贩粮东去倭国,此为要事,大明的粮食都不够呢。”

    毛利辉元单独入寇朝鲜,实力不足,织田信长也不能绕过毛利辉元进攻朝鲜,解决粮食危机,地缘的缘故,织田信长做不到。

    织田信长和毛利辉元之间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双方已经打了这么多年,织田信长要石见银山,毛利辉元不给,除非织田信长死了,或者毛利辉元彻底战败,否则没有和解的基础,和解的话,双方都无法对下属交代。

    对于倭国的局势,大明还是非常了解的,目前没有形成合力入寇的能力。

    大明似乎什么都没做,就只是开海,但是倭国还是因为大明翻动了下身子,变得更加动荡不安。

    “陛下,大明开海遇到了困境。”王一鹗坐直了身子说起了正事,他从济南府跑到青城县面圣,自然不是为了联络感情,而是他在地方做事的时候,发现了大明开海十二年进入了一个瓶颈期。

    “详细说说。”朱翊钧面色严肃的说道。

    “陛下,这第一个困境就是海外市场的饱和,大明商品生产还在快速增加,但海外的需求没有同时增长。”王一鹗谈到了现在出海货物饱和的现状,其实还没有饱和,但大明的生产如此增长下去,真的会出现一些让人无法接受的局面。

    王一鹗之所以得到了这个结论,是大明各地都还在如火如荼的设立各种各样的工坊,但五大腹地市舶司的白银流入增速,远低于工坊增长数量。

    大明开海是以商贸为主导的,现在商贸主导这条路前面是个死胡同。

    “陛下,短期内看不出问题来,长期来看,一定会造成一些乱象,密州市舶司已经有商品在库房里堆积腐烂,都不肯低价卖出了。”王一鹗发现了一个现象,不止一家仓库里的货物,都已经被虫子啃咬的千疮万孔,但依旧不肯低价卖出。

    一面是物价随着白银的流入在缓慢增长,国内商品严重不足,价格腾飞,一面是货物在仓库堆积如山,这种现象,看起来非常的矛盾,而且有些让人匪夷所思。

    但它的确真实存在。

    朱翊钧其实可以理解这种现象的出现,大抵就是:把牛奶倒进密西西比河里,也不肯降价。

    文学度 www.wenxued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朕真的不务正业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免责声明:文学度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享有,若转载或者抄袭他人作品,带来的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若发现本站存在您非授权的原创作品,请立即联系本站删除!本站享有代替本站作者维权的权力!文学度为您提供

Copyright © 2011-2012 文学度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