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古文,就上文学度

第301章 东郡廷议

(文学度 www.wenxuedu.org)    秋风瑟瑟,再过一段时节便是秋收的好日子,农忙了大半年,百姓们都盼着今年是个好年景,关中大平原,大片大片的麦田随着秋风吹拂摇摆不定,看起来又是一个丰收的好年景。

    壬寅年,九月初七,东郡发生大规模民变波及数县,铭县、郝县、两县县令被暴民所杀,郡守李尚紧急派驻军前往平叛……

    清晨,霍铮带着众臣急匆匆奔向步寿宫找陛下商议国事。

    章台宫内,穆晟仔细阅读了一番东郡传来的奏章,面色凝重,他预想过随着大晋换了话事人,又是新君继位,自己又威望不足,原关东各地应该会有人出来搞事情,只是没想到事情会闹的这么大,即便是先帝在位期间也闹出过越郡事件,那主要是境内有人勾结外族所致,内部还从没出过大规模民变这档子事。

    杨谨上前道:“陛下,群臣已经在四海殿等候朝会。”

    穆晟道:“嗯,朕知道了。”

    这件事不是事,肯定得在朝会上讨论出一个子丑寅卯,穆晟便移驾建章宫,四海归一殿听政。

    众臣见皇帝驾到,躬身行礼。

    还未等皇帝发言,左丞相霍铮上前进言道:“陛下,今早东郡的奏章陛下可曾看过。”

    穆晟颔首道:“朕已经看过了,霍相国,您看看如今东郡出了这么大的事,该如何善后?”

    霍铮神态自若,道:“陛下,老臣相信郡守李尚的能力,不过是一群目无王法的暴民而已,很快就能镇压,料想过不了几日,平叛成功的捷报就会入京。”

    穆晟颔首道:“好,有相国大人这句话,朕就放心了,不过朕想知道这场叛乱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霍铮道:“启奏陛下,臣以为不过是关东旧地至今难以适应我朝律令闹出的事端,臣提议,为震慑关东旧地,我朝当修订更严厉的法令颁行全国,以震慑群丑。”

    霍铮心腹卫尉高重第一个跳出来,进言道:“启奏陛下,臣以为关内诸郡县早以归附王化,法令不宜轻动,先帝在位期间扫平关东诸国推行本朝律令就导致关东旧地年年造乱,为稳定局势,只能在缓推行,后来又专门针对关东旧地制订了一套新法令,比起旧法,新法实则要宽仁许多,如今关东旧地依旧造乱,臣以为还是新法过宽所致,臣也认为若法度不严,不足以震慑下,如今我朝一统下二十五年之久,是该废除过去为关东旧地修订之法,从严治国是为正途。”

    霍铮之弟,郎中令霍俊上前道:“臣附议,相国大人老成持重,可一劳永逸解决关东旧地之良策,非常之时,当用重典治国。”

    霍铮之弟,中尉军统帅,中尉霍启一向沉默寡言,只是安静的看着朝中廷议,并未表态。

    霍俊言罢,由霍铮提拔起来的众官员纷纷上前附议,同意修改法令,竟然有过半朝臣支持废除法令,可见霍铮几乎已经完全把持朝政,让穆晟深为忌惮,确也毫无办法,霍半朝之名,果然不虚。

    此时九卿之一的太仆司马覃上前反对道:“启奏陛下,臣不认为现在是修订法令的最好时机,就算是修改法令也得等到东郡平叛后我们在讨论修改法令之事,当务之急是朝廷需颁行明旨尽快安抚东郡百姓,不要与叛匪搅和在一起,以免形势恶化。”

    奉常张熙上前道:“臣附议,司马大人言之有理,对关东诸郡县不可法令过严,东郡事件或许另有隐情,或许是有一些反动势力在背后挑唆民众造反,朝廷行事当剿抚并重,不可在这关键时刻火上浇油。”

    治粟内史田坚也上前进言道:“启奏陛下,臣赞同张大人以及司马大人之言,臣并非晋人,乃关东旧地安阳郡人士,列国纷争时代就是地道的鲁国人,过去我田氏历任鲁国上卿,我父田敖曾经更是担任过鲁国丞相之职,臣的话还是有些参考价值的。”

    “诸位大人,关东旧地风土人情大异于关中,当年晋军如雷霆万钧之势不过短短十年功夫就平定关东诸国,但一统下的时间太快,国家扩张过于迅猛,如此广袤的领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治理起来本就困难重重。”

    “再者,关东诸国立国短的也有数百年,长的立国近千年几乎与大禹朝同寿,各国旧法已经充分适应帘地的风土人情,刚刚卫尉高大人就的很对,先帝在位时期,就强推过晋法,但是效果并不理想,最后才重新针对关东旧地专门制订了一套适应关东旧地的新法,才最终安定了局势,先帝高瞻远瞩,臣深为佩服。”

    “如今居然又要修法,甚至还要从严治国,实非良策,若真如此行事,关东旧地恐民心不附,到时候闹事的就不仅仅只是一个东郡,臣以为修法乃祸国之策,决不可校”

    此言一出,朝廷众官员都面面相觑,张熙与司马覃二人反对好歹还稍微有所顾忌,田坚今日上来就完全不给当朝宰相霍铮一点面子,上来就拿先帝旧例压制修法派的人,最后几句话,修法乃祸国之策,掷地有声,基本是当众甩了左丞相霍铮一记耳光,如今霍相专权,还敢这么,这个官就别做了,基本就是很快被排挤出朝廷的下场。

    果然霍铮脸色微变,但并没什么,好在手下弟自会上前主动维护老大。

    少府邹单上前道:“田大人此言大谬,当年先帝新法既然有用,为何如今东郡依旧发生民变?我大晋自武公变法以来,不法古,不循今,事有变化,旧例不可循,如果当初我晋国还因循守旧,一切遵循礼制,何来我大晋如今一统下之千秋功业?臣赞同相国大人修法之论,请陛下圣裁。”

    还未等皇帝表态,又有几名官员跳出来进言。

    一名干瘦老头上前进言道:“启奏陛下,臣博士官鲍佑,老臣有一言可为我大晋定万世之策,我朝坐拥下七十二郡,领土如此广袤,各地世俗语言差异极大,臣以为我大晋当效法前朝行分封之策,宗室子弟各领一国拱卫中央,世卿世禄,传之万世,大禹朝传国一千四百多年,珠玉在前,我朝当效法古制。”

    鲍佑此言一出,着实吸引了霍相一派的攻诘,这年代居然还有人死抱着分封制不放手?

    郎中令霍俊立即上前语带嘲讽道:“鲍博士得好啊,既然分封制好使,那前朝是如何灭亡的?各地诸侯不受子节制,拥兵自重,鲍博士可曾记得前朝禹灵王在位期间不过是想重立太子,便引发三侯之乱,兵连祸结十多年,堂堂子居然被臣下逼死自缢于内廷,灵王薨,三侯争权引发兵乱,将繁华一时的王都丰京城抢掠一空,烧为白地,这就是你想看到的结果?鲍博士管理我朝史集,应该比我更清楚当年之事,你鲍博士如今重提分封才是真正的包藏祸心,祸国殃民之策,该杀。”

    干瘦老头鲍佑嘴唇颤抖,指着霍俊,道:“你……你…那三侯威逼子,以下犯上,慈猪狗不如的乱臣贼子,自是遗臭万年,当年也并非下诸侯都是如三侯那般寡廉鲜耻之辈,三侯之乱,我晋国先君桓公在位,不也号召下诸侯起兵诛杀三侯,拥立孝成王顺利继位而受封公爵,若无桓公这般忠义之士,下都不知道要乱成什么样子……”言罢,鲍佑剧烈的咳嗽了几声,显然把老头气的不清。

    几位与鲍佑交好的博士官也纷纷上前来与霍俊等人激烈辩论,实际上下刚刚统一的时候,如鲍博士这般保守派与左丞相霍铮、前右丞相崔琰就为此事辩论过,先帝当然不会听这些守旧派的。

    当然晋国变法后就一直是变法派官员当权,也就是法家当权,实际上这个时代是没有法家一的,变法派也不会自称自己是法家,法家这个称呼是后来学者为了归类战国以来主导变法的这群人,专门给起了一个名字。

    这些保守派老学究就很像后世的儒家,他们自然无法撼动这些法家当权派,到底,这就是社会大转型时期的正常现象,新旧思想,两种管理体制都各有拥护者,就如同后世周秦之变。

    汉王朝建立后实行郡县封国二元制,也是这两派思想斗争妥协的结果,最终郡国并行制导致七国之乱,西晋武帝司马炎行分封又搞出一个八王之乱,致使华夏沦为夷狄牧场,如此惨痛的历史教训,后世帝王就再也没有摇摆过,至此郡县制代替分封制,百代皆行秦政法,如今这个异世界的晋王朝显然也处在相同的历史关键转折点上,扮演的就是当年秦朝的角色。

    穆晟作为穿越者当然知道其中的利害关系,鲍博士之言他也就听个乐,根本没往心里去,搞分封那就是开历史倒车,历史反复证明,国家想要强大,就必须走中央集权这条路,集中力量办大事才是正途。

    如后世那些欧洲列强之所以后来居上,除了科学革命,也是通过政治经济改革,海外殖民掠夺,终于使得各国王室有实力强化王权,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威,才充分释放了国家潜力,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成为列强。如果国内还是一盘散沙,地方上各吹各的号,各地诸侯对中央阳奉阴违,那就跟南疆泰沙王朝一个下场,内战内行,外战外行,空有雄厚国力却连昔族这种二流国家都打不过。

    看着堂下众臣吵成一片,左丞相霍铮也是不胜其烦,咳嗽了一声,道:“诸位大人肃静,咆哮朝堂,成何体统。”

    霍铮转过身对皇帝,道:“启奏陛下,臣提议,今日廷议暂缓。”

    穆晟闻言道:“好,那就退朝吧,等东郡奏章到了,我们再议。”

    杨谨高声道:“陛下有诏,廷议暂缓,退朝。”

    众臣闻言,便陆续离开了大殿。

    文学度 www.wenxued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重生异世界之君临天下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免责声明:文学度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享有,若转载或者抄袭他人作品,带来的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若发现本站存在您非授权的原创作品,请立即联系本站删除!本站享有代替本站作者维权的权力!文学度为您提供

Copyright © 2011-2012 文学度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