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卷 第一千四百一十五章 黑水靺鞨
(文学度 www.wenxuedu.org) 黑水靺鞨是辽东三大靺鞨部落之一,粟末靺鞨建立了渤海国,目前已经灭国,粟末靺鞨作为一个民族已经消失,所有人改籍为汉。还有一个白山靺鞨,一部分被新罗人杀光了,另外一部分加入了渤海国,最终也改为汉籍。
现在只剩下一个黑水靺鞨。
辽西都督张典从天子那里接受了两大任务,一是建立辽西牧场,成为朝廷的七大牧场之一。
朝廷的七大牧场是朝廷的一个远景规划,实际上已经在实施了,目前两大牧场已经建立起来,河西牧场和河湟牧场,另外还有正在实施的辽西牧场和云中牧场。
再有三大远景牧场,鲸海牧场、金山牧场和伊丽牧场,这里面的鲸山牧场就是今天的北海道牧场,目前只有极少数毛人居住。
七大牧场一旦建立,将对军队和百姓供应大量肉食,将彻底改善唐朝普通人的饮食结构。
而灭掉室韦部和黑水靺鞨是张典第二大任务,没有了室韦部和黑水靺鞨,就没有了宋朝的惨痛历史。
按照朝廷平胡十六字方针,‘铲除贵族,汉化平庶,齐民编户,分而治之’。
张典的第一个目标就对准了黑水靺鞨,黑水靺鞨一共分为十个部,其中六个部已经被渤海国吞并了,还有三个小部落生活在库页岛上,而最大的黑水部则生活在黑水南岸,以打鱼行猎为生。
黑水部虽然是最大一部,但人数并不多,只有六千余户,不到三万人,分为六个小聚集部落,分布在三百里范围内。
黑水靺鞨人口起不来的原因还是和寿命有直接关系,出生率虽高,但夭折也厉害,十个孩子最后能活下来三个,其他都会因病夭折。
还有一个大问题就是寿命很短,贵族能活长一点,四五十岁可以,但低层的民众基本上活不到四十岁。
但就是这么一支很不起眼的小渔猎民族,在两百年后竟然能灭掉辽国、灭掉北宋。
这天上午,十支唐军千人队,从六个方向包围了黑水部,三百里范围内,十支唐军同时对靺鞨黑水部发动了进攻。
宁静的部落内突然杀进无数唐军,顿时哭爹喊娘一片大乱。
女人带着孩子跌跌撞撞躲起来,男子奋力抵抗,却被唐军士兵毫不留情砍掉了脑袋,各个聚居部落都是一片大乱。
在最大的一个聚居部落内,大酋长乌素可蒙正和几名长老商量对策,他们已经连续接到两次唐军的迁徙通知,要求他们立刻迁徙到从前的契丹人居住区。
乌素可蒙当然一口回绝,在他们看来,被强行迁徙和灭国没有区别。
但乌素可蒙也知道唐军的可怕,他心中十分焦虑,急于寻找解决方案。
“辽东各部都灭了,现在终于轮到我们黑水靺鞨,我打算率领部众向北迁徙,大家觉得呢?”
一名老者缓缓道:“北方太冷了,比我们这里还要冷得多,冬天根本没有生存,我在北方呆过一年,冬天就差点冻死了。”
“那可怎么办?”
乌素可蒙登时急了,“南面不愿去,北方又不行,大家说个可靠点的办法!”
另一个老者道:“往东走吧!去出海口附近,郡利部不是被渤海国吞并了吗?它的位子应该空出来,我们可以迁徙过去。”
众人纷纷赞同,乌素可蒙也觉得可行,便一锤定音,“那就向东迁徙!”
话音刚落,外面忽然一阵大乱,远远传来了喊杀声,大帐内众人面面相觑。
这时,一名族人奔进来道:“大酋长,唐军杀进来了。”
乌素可蒙腾地站起身,直接冲了出去。
只见大营内无数唐军骑兵在来回疾奔,挥舞战刀和长矛杀戮他的手下士兵,他的手下士兵根本不是对手,纷纷被杀死。
乌素可蒙大叫一声,冲到自己大帐前,翻身上马,手提铁枪向唐军冲去。
这时,唐军骑兵发现了他,数十名骑兵将他包围,乌素可蒙一连刺翻三名唐军骑兵,但双拳难敌四手,被唐军骑兵的数十根长矛刺穿身体,落马惨死。
八名长老也一个都没有活下来,全部在混战中被唐军骑兵射杀。
一个上午不到,突袭结束了,幸存的两万六千人全部成了俘虏,数千奋起反抗的青壮男子被杀,所有贵族男子也全部被杀死。
两万六千余人坐着大车,带着微薄的家产,浩浩荡荡被唐军押解着向南迁徙。
唐军将他们全部打散,安置在原渤海国的境内,和渤海国的百姓生活在一起,给土地、粮食和农具,教他们种地,一步步将他们从渔猎民众转变为农耕民族。
或许是人数少的缘故,并没有用多久,五年后,这支生活在黑水中游的靺鞨人便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
时间已经到了九月下旬,三十万从河北迁徙来的汉民已经全部在辽东安置完成,这也是因为辽东土地肥沃,地广人稀,有足够的资源安置。
三十万人基本都安置在营州,集中在柳城县和安东县附近,这里有大片农田,河流纵横,百姓们在唐军的帮助下修建了房屋,又从新罗废弃的几座城内运来了大量家具,送给了百姓,每家还分了一头耕牛和一头骡子。
白狼水已改名为北济水,北济水两岸分布着上百座村庄,近二十万百姓分布在北济水两岸,柳城又恢复了全盛时的情形。
还有近十万百姓安置在安东县,这里是最后一个安东都护所在地,也就是后世的锦州,目前是辽东最大的港口,大量的粮食物资在这里卸货,分送到安东县和柳城县,最终分发到每一户百姓家中。
另外还有两万人口安置在了辽东半岛,那里虽然偏了点,但每户多给五十亩土地,还是吸引了很多百姓迁徙过去。
就这样,加上军队的随军家属一起,三大聚居地的汉人们在辽东这片土地繁衍生息,开枝散叶,随着人口的增加,聚居地也渐渐向北向东扩散。
百年后,北方的黑水河畔终于出现了第一座县城,黑水县,人口超过三万。
上午时分,高适坐在御史房外的等候区内,内心忐忑不安地等待中被接见。
他之前跟随太上皇李岱去各地考察教育,原本准备投身教育事业,不料他刚刚接到消息,天子召见他,准备另有任用。
高适年纪已经六十出头了,当年他跟随李邺去碎叶,可惜他心态不对,只是把碎叶当做一个进入官场的跳板。
在碎叶只呆了一年便回来出任庆州司马,紧接着太子李亨前往朔方,路过庆州,成了高适的人生转折点,成为新天子幕僚,又出任淮南节度使,去稳住江淮。
可惜李辅国掌权后,高适便失势了,很快就坐了冷板凳,被李辅国一脚提到眉州,出任通义县县令。
一直熬到李邺登基,李岱成为太上皇,高适凭借他和李岱深厚的交情,命运开始扭转了。
高适得到天子的召见,他心中也很惭愧,李邺是他的老上司,如果他一直跟随,现在他至少也是吏部尚书,甚至是左右相国。
但已经没有后悔药了,不知道天子为何事召见他。
这时,韦皋走上来低声道:“高使君请随我来!”
高适起身跟随韦皋走进了御书房,天子李邺正笑眯眯看着他。
高适连忙躬身行礼,“微臣高适参见陛下!”
“高使君,多年未见了,请坐!”
上一次见面还是江宁,李邺去江南卖玉件和官窑瓷器换钱,见了时任淮南节度使的高适一面。
高适坐下,李邺笑问道:“高使君现在身体如何?”
“回禀陛下,微臣还比较健朗!”
高适看起来很瘦,但精神不错,气色也很好。
李邺沉吟一下道:“请高使君来,是有一个新事业想交给高使君!”
高适连忙躬身道:“请陛下吩咐,微臣一定竭心尽力为陛下效力!”文学度 www.wenxued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