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古文,就上文学度

去国离家见白云 94紧张的奥本海默

(文学度 www.wenxuedu.org)    “从光是一种粒子,到时间旅行,陈兄弟的大名,我早就听说过。

    “只是我从去年毕业之后,就离开剑桥去了奥地利,所以才一直无缘和陈兄弟相见。

    “在那个乡下地方,我又从报纸上屡次三番地看到有关陈兄弟的新闻,最引人瞩目的一点,就是发现了太阳系的新行星。

    “直到今年夏天,我途径法国回国,在巴黎奥运会上,刚好有幸在现场观看了陈兄弟的比赛。

    “回到剑桥之后,我才知道陈兄弟原来是也是使徒社的一员,因而心中就立刻生出了一种亲近感,一直盼望着能在这里见上一面,今天也终于如愿。”

    “多谢拉姆塞兄弟,您实在是太热情了。”

    不愧是富贵人家的孩子,这一番话说的可真是滴水不漏,听得陈慕武很是舒服。

    但陈慕武同样知道,眼前的这个拉姆塞,他可不是一个凭借他父亲的地位,才能进入到剑桥大学的草包。

    一个草包剑二代,进入剑桥大学读书或许没什么问题,但是不拿出些真才实学出来,是绝对进入不了这个自诩为只有剑桥大学最聪明的人才能进入的使徒社的。

    拉姆塞虽然没有明说去奥地利做什么,但是一提到奥地利,又提到乡村,陈慕武就知道,拉姆塞一定是去那里找了维特根斯坦。

    算算时间,维特根斯坦此时已经写完了他的《逻辑哲学论》,自认为所谓的哲学问题已经被解决,所以才怀着贵族式的热情去了奥地利的南部乡村,在那里当了一名乡村小学教师。

    拉姆塞和维特根斯坦一样,同样是一个哲学家,而且除了哲学,他在数学和经济学上也颇有建树。

    陈慕武在这方面涉猎不深,只知道有一个以他名字命名的拉姆塞定律。

    不过这个拉姆塞定律,讲的不是那个只要一进球就随机带走一位世界上的名人的阿森纳死神,而是一个有意思的数学问题。

    陈慕武记得其中最著名的一个推论,那就是……

    “在全世界范围内随便挑选出六个人来,其中至少有三个人彼此之间是互相认识或者互相不认识的。

    “诸位,这是我最近思考出来的一个很有意思的结果,其证明过程也很简单,大家不妨试一试。”

    所以陈慕武在和拉姆塞打完招呼之后并没有直接坐下,而是自然而然地在众人面前提出来了这个有趣的数学问题。

    果然,这个问题成功吸引了众人的兴趣,大家开始思考,应该如何才能证明这个看上去很有意思的结论。

    于是也就没有人再来到陈慕武面前,向他重复那些他已经听了无数遍的恭喜他奥运会夺冠的话了。

    当然,这个数学问题对于在座的这些聪明人来说并不困难,只能算得上是一种消遣。

    大家很快找出了几种证明方式,其中最简单的一种,就是在一个平面上构造出任意三点不共线的六个点,两点之间可以用实线或虚线相连,然后证明在连线之后,则至少存在一个实线三角形,或者至少存在一个虚线三角形。

    经过这么一抛砖引玉,有些人则是举一反三,进一步讨论起到底需要有多少个人,才能确保其中至少有四个人彼此之间相互认识,或者相互不认识的问题来。

    陈慕武以为自己终于不再是全场的焦点,打算找个角落休息一下,没想到又有人找上了他。

    这次来的是大家公认推举出来的那个企鹅出版社的负责人,他向陈慕武表明,《巴黎快车谋杀案》一经上市之后销量本身就不错,再加上陈慕武在巴黎奥运会之后的记者发布会上,又为这本狠狠地打了一个广告,这就现在世界各国的出版商都找上门来,希望能够和企鹅出版社合作,或者购买这本的翻译版权。

    别的国家,陈慕武倒是不关心,他只关心在美国的销量如何。

    毕竟现在阿妹你看正处于柯立芝繁荣时期,家家户户都有不少闲钱,他叮嘱来人一定要找一个推广发行能力强劲的出版社,钱赚得多少不重要,关键是要让老美们都能读到他这本书,认识书中的主角陈乔治。

    最好等之后这本书,这个系列被好莱坞给看上,让他们出高价买走改编权,拍成电影出现在银幕上。

    或者说,干脆等自己有钱了,也以陈乔治系列作为卖点,去投资开一家电影公司?

    来者的发言打断了陈慕武脑海中的胡思乱想。

    “陈兄弟,这本书现在的热度这么高,那么我们接下来,是不是应该乘胜追击,趁热打铁,继续推出其续集来呢?”

    得,画了半天的大饼,结果还是来催稿的。

    好在陈慕武早有准备,掏出来随身携带的那份叶公超在奥运会期间被逼着写出来的《无人生还》手稿,递了过去。

    结果没想到,这个兄弟收到了手稿之后还不肯走,而是仍站在陈慕武的面前。

    “你还有什么事情吗?”

    “是这样,出版社既然成立了,那么只出版陈兄弟你这一个系列的书,肯定是不够的。我们打算扩大出版方向,不知道伱有什么建议或者意见?”

    陈慕武虽然是企鹅出版社的大股东之一,但他可没有什么时间,频频去参加董事会议。

    好在董事会里全是使徒社的自己人,所以这每周一次的聚会,就成了陈慕武和出版社方面联络的日常途径。

    陈慕武的手掌托住脑袋,用食指和中指敲了敲自己的太阳穴,装模作样地想了一会儿才说道:“我倒是有这么一个想法,那就是在出版书籍的同时,我们也去发行一种杂志。”

    “杂志?可是我们只是一个新创立的出版社,虽然已经出了一本爆款书,但是仍然没有足够的名声,这样就吸引不到足够多的作者和撰稿人向我们供稿。”

    “不需要撰稿人,我们也能找到很优质的稿件来源。我在巴黎备战奥运会期间,曾经在闲暇时阅读了很多本杂志,虽然其中有许多有趣的资讯和有意思的文章,但是其中更多的则是无意义的糟粕。……”

    陈慕武又开始胡扯,他根本就没看过哪怕一本杂志。

    只不过么,巴黎对于陈慕武来说,就像是夏威夷之于江户川柯南,这个法国的首都就是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

    “……只是一个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他们不太可能阅读全部的这些杂志,只能选择其中的一本或几本。这就导致了大量的刊载在其他杂志上的精华文章明珠蒙尘。

    “所以我就想,大可以创建这样一种杂志,把其他杂志上刊登出来的精华文章遴选出来,汇集到一起定期出版。

    “这样一来,就不需要再去四处征稿,只需要雇佣几个眼光毒辣的审稿编辑,再向原作者支付一定的版权费用即可。”

    陈慕武说的这本杂志,其原型正是和《故事会》还是有《知音》并称为“凤姐三巨头”的《读者》。

    当然,国内的《读者》其实也另有原型,那就是1922年在美国一家非法酒吧的地下室里出版的《读者文摘》。

    只是到目前为止,这本杂志还在苦苦挣扎求生的阶段,并没有开始在美国土地上野蛮生长,所以陈慕武才能肆无忌惮地抄袭这本杂志的运营模式。

    “哦对了,还有另外一点,那就是这本杂志除了让读者们通过邮局订购的方式之外,也可以像报纸那样批发给书店和报摊。在杂志发行的前期,可以对这些个零售者进行补贴,不追求盈利,甚至有些亏损也没什么问题,第一阶段只需要抢占市场,等积累了大量读者,并培养了他们的阅读惯性之后,我们就能迎来最终的大丰收了。”

    陈慕武只能算是个商业小白,他浅薄的商业知识,都是从各种碎片阅读中得来的。

    但是他说的这个办法,却是完全遵循了《读者文摘》发家之道。

    这种商业模式,放到现在的杂志发行界,简直就是一种爆杀。

    这也是为什么,《读者文摘》能在美国杀出重围的原因。

    “此外,我看最近美国的报纸上,都开始逐渐流行起了一种叫做纵横字谜的游戏,也就是画出一个包含有若干个小方格的大正方形,每个格内对应一个字母,通过给出的谜面,让人们把对应的单词填进去。

    “这种文字游戏很能激发读者的成就感,所以我觉得,也可以在新发行的杂志上,拿出一两页的版面,来印制这种文字游戏,我想这应该对提升销量很有帮助。”

    陈慕武没把话说得太满,这种办法对提升销量哪里是很有帮助,《纽约时报》当初就是靠着这个游戏,直接让自己的销量翻了一倍。

    “说到纵横字谜,我又想到了另外一件事,那就是我在巴黎期间,受到一种中国古代的数字游戏,还有瑞士数学家欧拉的启发,创造出了一种叫做‘幻方’的数字游戏,其玩法大概是这样这样、那样那样……

    “我想这和纵横字谜一样,同样也是能吸引读者兴趣,帮助他们消磨时间的一种好的办法,所以应该也能刊登在这本杂志上。

    “还有,这种数字游戏的名字就叫做‘Huanfang’,而不是什么‘Chinese Magic Square’,刚才只是我一时口误。

    “总而言之,我觉得出版这样一本杂志,不但能让企鹅出版社彻底稳住阵脚,或许还能在英国出版界打下一片天地也说不定。

    “这便是我最近的一个想法,等回去之后,你可以再去征求一下大家的意见。”

    出版侦探,能在短期内就快速获得盈利,而创办一本杂志,就要靠细水长流了。

    陈慕武只是一时心血来潮,才想到了办杂志这个点子。

    如果到最后这本杂志真能办起来的话,就相当于是多掌握了一块舆论阵地。

    当然办不起来的话也无所谓,反正日后陈慕武一定不会只靠着这家出版社来赚钱。

    每周一次的使徒社聚会,终于来到了结束时刻。

    临别之前,拉姆塞再次找到了陈慕武:“陈兄弟,你刚刚说的这个数学问题,对我而言很有启发。陈,你有没有兴趣和我一起从这个问题开始,发散一下思维,看看能不能总结出一条普适的规律来?”

    “拉姆塞兄弟,不必客气,我也只是偶然想到而已。你如果想要在上面继续发展新的理论,就敬请拿去即可,但是我现在是实在是分身乏术,不能加入到你的数学研究之中了!”

    陈慕武表面上装出来一种谦逊,但他心里却在窃喜,这本来就是你的东西,我现在只不过是物归原主罢了!

    至于一起研究数学么?

    他感觉,还是在物理学上取得更多的成就,才更适合他。

    你猜当初为什么不在毕业的时候,报名参加三一学院那个难度爆表的数学考试?

    ……

    第二天一早,陈慕武刚从本笃街转了个弯,来到卡文迪许实验室所在的自由校巷,就看到了那个有些拘束地等在实验室门口的消瘦的美国人。

    奥本海默家里十分有钱,他父亲知道自己儿子只花费了比两年半多一点儿的时间,就从美国哈佛大学毕业之后,直接高兴地大手一挥,送给他了一艘三十多英尺长的帆船。

    但是这位公子哥却并没有在纸醉金迷中沉沦,而是一心向学,刚得到被剑桥大学录取的消息,就直接渡过大西洋来到英国,进入到了剑桥大学基督学院。

    初到剑桥郡,奥本海默满怀信心地给卢瑟福写了一封信,想要进入到年轻学子中的圣地,卡文迪许实验室继续学习。

    他想着自己作为一个哈佛大学荣誉毕业生,又有布里奇曼教授的推荐信,进入到这所实验室里,应该是一件板上钉钉的事情。

    结果,卢瑟福却很无情地拒绝了他,这让奥本海默的自信心很受打击。

    举目无亲的他,只能把自己的心事都写在信里,寄给了大洋彼岸的自己的父亲。

    老奥本海默知道了自己儿子想要进卡文迪许实验室这个愿望落空之后,又托各种关系,辗转联系上了老汤姆孙,打算实现自己儿子的这个心愿。

    但谁知道就在此时,奥本海默已经开始记恨上剑桥大学这个地方了。

    搬了家的陈慕武,自认为自己在三一学院里的这间房间,比之前一年住的布朗太太家里的那个房间要好太多。

    但是对美国来的公子哥奥本海默来说,他虽然直接住进了基督学院的房间,可是这个存在几个世纪的学院大楼中的逼仄狭小的空间,远不及他在美国住的大房子舒服。

    再加上这是刚满二十岁的奥本海默第一次离开美国前往异国他乡,他在剑桥,有些水土不服。

    就在奥本海默心里渐渐萌生退意的时候,卡文迪许实验室那边传来了一个还算好的消息。

    经过几番努力之后,他终于被实验室所录取,而点名要他的导师,正是如今正在物理学界、天文学界乃至体育界都名声大噪的陈慕武。

    用光子学说解释了伽马射线的散射问题、发现了可见光中的另外一种散射现象、发现了氧的同位素、发现了电子具有波动性、发现了太阳系的第九颗行星、提出来了玻尔原子模型的第四个量子数、提出并证实了电子具有自旋、用一种很新奇的数学方式建立了一门新的物理学科量子力学、在奥运会的游泳比赛项目上,一人独揽四块金牌……

    从上述这些成就中,随便取出任何一项来,都够一个普通的物理学工作者吃喝不愁一辈子了。

    然而这些成就,却全都落在了同一个人身上。

    而且,这个人最终达成这些成就,仅仅花了一年半的时间。

    这可就太恐怖了!

    而这个人,即将成为自己的老师。

    谁知道这个大牛老师有没有什么怪癖,他会怎么对待,或者说折磨学生?

    奥本海默之前就读于哈佛大学时,倒是在老师布里奇曼的实验室里,见过一个中囯学长。

    那位名叫叶企孙的博士学长一副儒雅做派,而且待人处事也温和,给奥本海默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不知道同为中囯学者的陈慕武,会不会也和那位叶学长一样容易相处?

    不过一想到中囯,奥本海默又记起另外一件事。

    那就是坊间还有传言,因为美国政府之前通过的《排华法案》,让自己未来的老师陈慕武十分厌恶美国,厌恶美国人。

    所以他才在《时代周刊》对他的采访中,表明了自己会拒绝前往美国,拒绝哈佛大学校长雅培·洛厄尔的一万块美金的奖金,拒绝美国国家科学院为他颁发的詹姆斯·克雷克·沃森奖。

    既然陈慕武如此讨厌美国,却为什么又点名要让自己来做他的学生呢?

    他会不会讨厌自己?

    无形的压力,让等在卡文迪许实验室门外,等着和自己老师第一次见面的奥本海默有些拘束也有些忐忑。

    他不知道自己这位老师,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本章完)

    文学度 www.wenxued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重生,然后成为大科学家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免责声明:文学度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享有,若转载或者抄袭他人作品,带来的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若发现本站存在您非授权的原创作品,请立即联系本站删除!本站享有代替本站作者维权的权力!文学度为您提供

Copyright © 2011-2012 文学度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