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古文,就上文学度

去国离家见白云 105尊重知识的国家

(文学度 www.wenxuedu.org)    一个人的地位变得不一样了之后,那么别人前后对待你的态度也就跟着不一样。

    这和势利眼不势利眼没什么关系,不趋炎附势的人只是极少数,大部分人都愿意去结交地位高权利大,能对自己有所帮助的贵人。

    陈慕武不是第一次来比利时布鲁塞尔,他在四年前就曾经跟着老师卢瑟福,到这里参加过第四届的索尔维会议。

    当时陈慕武还没拿到剑桥大学的博士学位,也没获得诺贝尔奖和奥运会冠军。

    他那个时候做出来的最有名的一件事情,是发现了太阳系内的第九颗行星,黄帝星,并还因此而登上了《时代》周刊的封面。

    因为不是到比利时留学,只是来布鲁塞尔参加会议,所以当时下了火车以后,陈慕武并没有到民囯驻比利时的公使馆去挂号点卯。

    但是索尔维会议毕竟对布鲁塞尔来说是一次比较重要的会议,那次会议的召开消息,以及参会人员的全体名单,早早地就在当地的各大报纸上刊登过。

    那份参会人员名单中自然有陈慕武的大名,除非是民囯驻比公使馆的诸位工作人员中一个看报纸的人都没有,否则的话他们一定能从报纸上看到陈慕武的名字。

    反正那次会议从开幕到结束,陈慕武一直都没去过公使馆,而公使馆那边也是自始至终都没派出工作人员联系他,大家相安无事,井水不犯河水。

    但是三年之后,陈慕武还是那个陈慕武,驻比公使馆还是那个公使馆,索尔维会议也还是那个索尔维会议。

    似乎除了时间不一样,其余的一切全部都没有发生改变。

    可就是因为过了三年的时间,陈慕武在这些年中在物理学上取得了一项又一项的成果,他也成功出圈,名声不仅限于物理学范围之内,而是经常隔三差五就登上报纸,成为新闻报道中的常客。

    所以当一不小心遗失了自己护照的赵忠尧找到驻比利时公使馆,还透露出陈慕武也即将抵达比利时来参加这次的索尔维会议之后,公使馆上下的工作人员立刻就忙碌了起来。

    他们不但尽职尽责地完成着自己的领事职责,光速地帮助赵忠尧补办好了他的护照,还通过赵忠尧邀请陈慕武,找时间到公使馆去做做客。

    如果陈慕武答应他们的邀请自然皆大欢喜,如果不答应的话,那就派人到索尔维宫登门拜访,也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情。

    ——毕竟礼贤下士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

    让驻比利时公使馆前据而后恭的原因,一方面是陈慕武的名声实在太大,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的身上有油水可捞。

    这里所说的捞油水,不是指知道他陈慕武有钱,想要借机从他这里敲上一笔竹杠。

    而是外交部上下的各位同仁们早就开始通过气,有一种传言:

    当初那个驻英国的公使馆一等秘书兼临时代办朱兆莘,那么多年都没能得到升迁。

    他就是因为近水楼台先得月,不断向同在英国的陈博士溜须拍马,所以才能平步青云,出任驻意大利的公使一职。

    现在这位升官发财的富贵陈老爷终于到了比利时,泼天的富贵总算是轮到了他们这里,如果不懂得珍惜的话,那才是傻子。

    对于公使馆的邀请,陈慕武并没有放在心上。

    一是因为索尔维会议的日程很紧张,自己不一定能抽出时间来。

    二是比利时毕竟不是他日后的主要活动国家,除了每隔三年来参加一次索尔维会议以外,基本上不会同写给国家有更多的交集。

    所以他不太愿意,同这些旧式官僚们打交道。

    而且仅离开伦敦之前,自己那个熟知礼数的大哥陈慕侨,并没有特意通知自己,到了比利时以后有要去拜访的亲朋前辈,所以陈慕武也就没把公使馆的邀请放在心上。

    “宗尧兄,多谢你今晚登门,亲自通知我这个消息。我们在布鲁塞尔的时间有限,不知道是不是有时间去公使馆做客拜访。找个时间我给公使馆那边写封信,详细说明一下这件事就可以了。

    “说说吧,你这次去德国还有苏连帮忙安装粒子加速器,是否一切顺利?有没有遇到什么难缠或者开心的事情?”

    公使馆的话题只不过是当晚聊天中的一个小插曲,陈慕武很快就把话题转移到了正经事上面。

    狄拉克在一旁听得津津有味,时不时地还提出几个自己关心的问题。

    等快到了晚饭时间,赵忠尧告辞离开以后,狄拉克仍然对于刚才的聊天内容兴致勃勃。

    “陈,听刚才赵博士那么一说,我真觉得苏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想要找个机会去走一走,转一转,看看这个被我们报纸不断诋毁不断污蔑的神秘国家,其真实样子究竟是什么样的。”

    该来的总是会来。

    在没有陈慕武的原时空里,苏连政府为了提升自己国家的学术水平,打破欧美各国对自己的各种封锁,也曾像邀请陈慕武访问列佇格勒的苏连科学院那样,邀请了一批又一批国际上知名的学者们到苏连国内参观访问。

    苏连虽然最终推翻了沙俄的统治,选择了一个和世界其他地方都不相同的全新的正题。

    但其主要民族仍然是俄罗斯族,俄罗斯族对待知识的崇敬自始至终都没改变过。

    “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各行各业都讲究师承关系,放到学术圈中当然也会存在这种情况。

    知识这种东西,或许可以通过自己的研究探索,发现新的内容。

    但一个人的一生中获得的绝大部分知识,基本上都来自教育,来自向其传授知识的老师。

    1726年,瑞士一位19岁的小伙子莱昂哈德·欧拉刚刚在巴塞尔大学完成他的博士论文,获得了博士学位。

    他在博士毕业之后的第一时间,就收到了俄罗斯皇家科学院——也就是陈慕武去列佇格勒办讲座的那所苏连科学院的前身——的邀请,请他到科学院就任一个生理学所的教职工作。

    身为一个瑞士人,当时的欧拉在收到任教请求之后,并没有立刻接受也没有立刻拒绝,他在等待自己刚刚申请了教职的巴塞尔大学的回应。

    这所瑞士的大学最终有眼无珠,拒绝了欧拉的教职申请,于是二十岁的欧拉横渡过波罗的海,来到了海滨城市,也是俄罗斯帝国的首都圣彼得堡,进入到了俄罗斯科学院进行工作。

    在数学所的所长丹尼尔一世·伯努利——伯努利家族中比较有名的三人之一,提出过流体力学的基础原理伯努利原理那一位——因为受不了他在圣彼得堡受到的种种审查和敌视,愤而辞职离开俄罗斯返回巴塞尔之后,欧拉接任了他的职位,成为俄罗斯科学院数学所所长。

    他在一生之中曾经两次在俄罗斯科学院任职做数学研究,把数学的种子种植在了这片当时还算是只是荒漠的土地上,任其生根发芽、开枝散叶。

    叶卡捷琳娜邀请来的欧拉种下的这颗种子,让俄罗斯在未来的几百年间产生了几百位数学大师,无论是数学家的数量,还是他们的学术研究质量,在欧洲甚至在全世界,也只有德国与法国可以与之相比。

    法国的数学强大,是因为他们有柯西,有拉格朗日,有拉普拉斯等人。

    而德国的情况则是和俄罗斯差不多,美国有苹果,中囯有菠萝……

    不是,是俄国有欧拉,德国有高斯。

    欧拉和他带来的数学体系,以及受到欧拉影响,俄罗斯自己培养出来的本土数学家切比雪夫、以及他的徒弟马尔科夫和李雅普诺夫还有徒孙们,让圣彼得堡大学和鄚斯科大学,成为了俄罗斯国内两大数学家们集中的地方。

    而高斯凭借着自己的一己之力,让德国西部小城的哥廷根大学从十九世纪初一直延续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都是无可争议的欧洲乃至全世界的数学研究中心。

    以至于到了陈慕武穿越而来的这个时候,哥廷根大学的数学领头人希尔伯特,还是会被数学界公认成是数学之王。

    然后小胡子就在1933年上了台,哥廷根大学的数学家们都纷纷被有钱又有眼光的美国人忽悠去了普林斯顿,才让后者才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接替了哥廷根大学,成为了世界上新的数学学术中心。

    俄、德、法三个国家的数学强大,离不开又一位或者几位数学家给这个国家的数学研究开了个好头,然后又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使其血脉不断。

    而和欧洲大陆隔海相望的英国,作为当时欧洲几个最有钱的国家之一,也曾经出现过一位了不起的伟大的数学家,和欧拉、柯西还有高斯相比毫不逊色,甚至在数学界公认的数学史上四名最伟大的数学家排名中,他还排在欧拉和高斯前面,仅次于古希腊时期的阿基米德。

    这位英国的天降数学猛男,就是陈慕武在三一学院的那位几个世纪以前的学长,艾萨克·牛顿。

    牛顿在数学上的功绩世人皆知,可是英国的数学水平在几百年后却没能达到俄法德的同一高度。

    这背后的原因是牛顿的后继者、英国皇家学会里的那些英国数学家们,和欧洲大陆上莱布尼茨的学生们因为微积分的发现权问题,替两位师父大打出手,互不相让。

    所以和欧洲大陆数学界置气的英国数学家们,借助英吉利海峡的天然优势,断绝了和欧洲的学术联系。

    没有和欧拉还有高斯这种猛男数学家们之间的学术交流,英国本土又没能再次出现像牛爵爷一样伟大的数学家,于是数学传承几乎中断了一百多年的英国,在牛顿之后于数学方面取得的成就,始终比不上欧洲大陆上的那三个国家。

    和欧拉去往俄罗斯差不多同一时期,欧拉的在数学上的师爷莱布尼茨晚年的时候,因为微积分的发现权问题,被英国那个位高权重的牛爵爷打压得不太得志。

    莱布尼茨在发明了二进制之后,偶然看到了曾经前往清朝传教的传教士白晋送给他的周易图,并从中了解到了八卦系统。

    他认为自己发明的二进制和中囯古人研究出来的阴阳八卦不谋而合,从那之后他就开始对中国文化变得感兴趣,并且通过不断研究变成了中囯通,成为欧洲大陆上有名的中吹。

    因为在欧洲大陆被来自英国的学阀所打压,晚年的莱布尼茨曾经有过一个想法,那就是去他的精神祖国,远在欧亚大陆另一端的中囯,到那里去继续搞他的数学研究。

    有了这个想法之后,莱布尼茨曾经给他那位素未谋面但神交已久,精通数学和微积分的笔友康麻子写过一封信,提出了自己搬到中囯去并且在邶京建立一所科学院的想法。

    可这个想法被“天朝上国”的皇帝无情拒绝,让莱布尼茨和他的数学思想最终未能成行。

    莱布尼茨的数学种子留在了欧洲,而欧拉的数学种子则散播在俄罗斯的土地上。

    看起来只是有些类似但结果不同的两件事情,可是自那之后的一百年后,接受了欧拉的沙俄一次又一次地通过各种手段侵占割让了清朝北部大量的土地。

    而拒绝了莱布尼茨的大清,变成了案板上的鱼肉,一次又一次地向包括但不限于沙俄的各个列强国家们,割让着土地和各种利益。

    或许造成这种截然不同的后果的原因,并不能全都算到数学头上。

    可是对知识、对科学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却决定了两个国家最终达到的不同结局。

    苏连虽然因为政治原因,被欧洲各个国家封锁。

    而他们对知识的热爱和追求的态度没有发生变化,所以才在去年的时候邀请提出了开创性量子理论的青年物理学家陈慕武对列佇格勒的苏连科学院进行访问。

    而在没有陈慕武的原时空中,他们首次邀请的对象,正是狄拉克和海森堡这两个人。

    (本章完)

    文学度 www.wenxued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重生,然后成为大科学家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免责声明:文学度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享有,若转载或者抄袭他人作品,带来的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若发现本站存在您非授权的原创作品,请立即联系本站删除!本站享有代替本站作者维权的权力!文学度为您提供

Copyright © 2011-2012 文学度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