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琉求、中站、海商,发展方向
(文学度 www.wenxuedu.org) 贞元二十九年,正月十三。长安。
政事堂的开年第一课再一次开启。
大部分时候都是萧奕在说话。
“如今,大乾对琉求的了解已经足够多,燕王的意思是可以在那边建立交易所,方便联络东南东海一带,往北可以接触东瀛,往南可以接触越南。”
“钱粮、物资如今都已经配备好了,不必另外筹措。”
“今已安置在岛上的四万余人中,都是东南之地的百姓自己想去的,也都是一些在东南没有田地、又无法远行务工,只能是举家搬迁,到了那边,会有十几亩地。”
“若是能够开发这个岛屿,就能够作为大乾海商的中转站,也能作为大乾海商的门户。”
“以后,肯定会有西边的国家派遣海商前来大乾,定然也是存了先探路的意思。”
“那就让他们先到琉球,看看这里的繁华昌盛,同时,当地官员对这些使团进行筛查,以防有西边国家的暗探什么的。”
说到这里,萧奕微微皱了皱眉。
以前,大乾的商路有两条,一是出河西走廊,走陆上丝绸之路;二是从云南走茶古道。
可这两条道根本就无法支撑如今的大乾快速的发展
唯有大航海。
提前三百年,由他亲手来主导这场地理大发现,以举世之物力来完成的构划。
故而,萧奕在掌权之后的第一件事,便是在水师将军之外,让京师的几个商贾,特别是秦家这些他信得过的商贾,自行组建商船,然后前往东瀛那边。
为的就是从海外获取大量的金银,从而支撑他养出更多的大乾禁军,也能连年征战而不为军饷发愁。
先发一批军饷,就足以安定军心,打赢了之后,自然会有更多的钱财,也就可以支撑剩下来的军饷,还有抚恤金什么的,然后还能把这些钱财拿来安抚百姓。
可以说,海商算得上是大乾北伐的最大钱财支柱来源了。
毕竟,北伐一开始,大乾和北地四个番邦的互市都被切断了。
大乾的货物堆积起来,就需要一个外销的渠道,需要把这些货物变现成为钱财,从而稳定大乾内部的发展,也能够赚取军饷费用啊。
“故此,孤打算在琉求建市舶司,造船、贸易,船行新罗、东瀛、大食等地。”
现在大乾的国库还算是充盈,同时,天下一统之后,太子萧奕的各种作为,也使得大乾如今实现了中兴,其繁荣昌盛和强大已经超过了贞元十三年的盛世。
足以证明,太子萧奕的所作所为,都是对的!
特别是大航海的开启,听说了东瀛那边有两座银山,有一些大臣们竟然建议大乾海军出兵,直接强行占了东瀛,这样一来,大乾也就有了两座银山。
不过,萧奕后来给他们当场来了一个贸易战的推演之后,这些人也就不再建言了。
能够不费一兵一卒直接占领了东瀛的银山,何必还要兴师动众呢?
动武,已经是下下策了。
“除此之外,北燕余孽和高丽之间的争斗,也已经到了关键时期。”
“大乾肯定还是要出兵的。”
“高丽这时候已经支撑不下去了,此时出兵,也恰到好处。”
“晚了,可能高丽还会心生怨恨。”
“早了,高丽没有被打到痛处,更没有让北燕余孽的损耗提高到最大,大乾出兵只能是让自身的损耗变大。”
“等到平定了北燕余孽,整个东北之地都在大乾的掌控之中。”
“这北方虽然寒冷,可是却也有着一大片的黑土地,那么大的一片平原之地,到了开春之后,就能够耕种,秋收的时候,也能有一个非常不错的收成,总比汉中凉山、西凉荒漠、鄂尔多西部的沙漠地区要好很多吧。”
“到时候,可以把西北苦寒之地的百姓,迁徙到东北之地,很多还没有耕地的百姓,也都可以到东北的平原地带安家落户。”
“这样一来,也能减轻大乾内部因为土地问题而一直存在的矛盾。”
“还能为大乾种植出来更多的粮食。”
土地兼并这种事情是没有办法完全杜绝的,而朝廷为了能够产出更多的粮食,从而解决粮荒的问题,也开始了联产承包制度。
可这些也都会在地方上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皇权不下乡嘛。
萧奕也无法保证大乾地方上的官吏清明务必,保证地方上的官府绝对的公平公正。
不过,这是封建时期啊!
大乾的疆域之外还有很多很多的土地呢。
东北、西南。
完全可以向这两个方向发展。
东北的平原地带还有很多,完全可以跨过那一条江再往北。
西南更不必说。
到现在,也不过是把地界碑稍微往南移了一些。
毕竟,西南之地的原始森林还是有着很多的瘴气,人在这些地方时间长了,很容易产生各种怪病,并不太适合生存。
但是完全可以慢慢来,慢慢地扩展耕地。
大乾的人口在不断地增多。
对于地的要求也在慢慢地变大。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那自然是要不断地扩大地界碑。
当然,最关键的还是要找到那三个农作物的种子,让大乾苦寒之地可以丰收。
这样一来,也就能解决粮荒的问题。
老百姓过上了温饱的日子,谁还会铤而走险地谋反啊,就算是以后有官逼民反的事情出现,那他们也不会做到一呼百应了。
因为大家都能吃饱饭,朝廷的公信力还在,大家也都想过安稳的日子。
造反?
那是不可能的。
朝廷大军可不是形同虚设。
再说了。
官府欺压的是你,又不是我。
总的来说。
贞元二十九年,开年之后的第一堂课,开年之后的大方向,还是要继续大力发展海商。
这叫做扩大外销。
同时,内销也在快速增长,依赖于朝廷的好几个大工程大建设,让农工手中也有了一些钱。
老百姓也就有了一个收入来源的大渠道,从而有了钱,也就有了购买力。
内销也在快速增长,不少人都因此而富了起来。
国库从来没有现在这般充盈过。
百官们的底气也从来没有现在这般的大。
这都是监国太子的功劳啊!
文学度 www.wenxued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