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分级、职责、县治,底层朝廷
(文学度 www.wenxuedu.org) 过了一个多月,长安。萧奕收到了韩世重、魏元忠请求对安西都护府撤府建道的奏章。
北地初定,国力不足,要在草原建城当然吃力,建立道、州、县的治理也不太可能。
首先就是地方上的划分就是一个问题,而大乾的官吏们对这些地方也不太熟悉,还有一个语言不通的问题。
都护府的存在,其实就是武力管制、军队驻守、以军队治理地方。
这种制度就能够很好地治理和镇压北地刚刚被收复的荒蛮之地。
萧奕也在一直想办法,减轻本地土着对于都护府的影响,采用了不少国策。
现在看来,效果还算是不错。
四年多的时间,北地夷族人向中原关内迁徙了不少,而关内的穷苦百姓也迁徙到了北地,得到了优惠政策的加持,从而发家致富的也有,达到了温饱的更多。
于是,萧奕也有了撤府建道的打算。
贞元二十九年的时候,因为东南、西南之地的繁荣,为了加强对这些地方的管理,也就把淮南道、山南道、岭南道这几个地方进行了再次划分。
大乾从十三道变成了十五道。
多了两道。
也就多了两道的行政官吏。
却能对东南、西南之地的管理更加稳固,地域地方上也更加安稳。
现在,看完了韩世重、魏元忠两人的奏章,也把目光看向了安西都护府。
而韩世重说得不错,都护府只是因为当时的特殊情况,建立的官职制度。
那是因为当时的情况紧急,当时的北地需要这样一个都护府。
而如今的安西都护府制度,其实已经不满足于地方上的发展了。
撤府建道。
从此正式地进入大乾的疆域图之中,成为大乾的云中道。
实现道、州、县的三级管理制度。
萧奕提起笔,在韩世重的奏章上勾了个“允”字。
其后,笔走龙蛇,他给这条新的道起了个名字。
云中道。
他知道,要让民族融合还需要很漫长的时间。
而他所能做的,就是由他开始……。
一位着名的作家说过,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有了路。
如今,只要是萧奕坚持让大乾各民族融合,来一个各民族团结。
东洲之地,必定会成为一个最强大的地方。
……
“撤府建道,迫在眉睫。”
“安西都护府如今已经是各个族都有,算是一个夷族、乾人的大融合之地。”
“以前是因为战后的治理,所以建立了都护府,由大都督和宣抚使一起治理。”
“而如今,安西都护府也有了不少大乾子民在那里生活。”
“大乾四年多的治理,四年多的努力,也有了不少大乾的官员在安西都护府的地方上,治理一方、安抚民心。”
“都护府的制度到了现在,已经显得有一些臃肿。”
“撤府建道,能够解决如今都护府因为官署官职官吏们过于臃肿,有了冗官的现象的问题。”
“诸卿可有什么建言?”
狄晏站出来,躬身道:“殿下,臣以为,撤府建道确实可行,也符合如今安西都护府的发展需求。”
“不过,既然安西都护府可行,那安北都护府、安东都护府也应该都可以开始施行。”
“不然,安北都护府、安东都护府的百姓,可能会有微言说辞。”
狄晏说得也不错。
安西都护府都撤府建道了。
没道理,安北都护府、安东都护府还要留着。
其他的大臣们也都是一样,同意撤府建道,同时,还对撤府建道之后的官吏安排,进行了商讨。
毕竟,这也是一次比较大的改制。
也涉及到不少官吏们官职变动,人员调动等问题。
而这时候,每一年的考核考评,也就有了作用。
考评比较高的,自然也就高升,该给太守官职的给太守官职,该给宣抚使、布政使、六部侍郎、九卿司正、巡道御史、锦衣卫千户等官职的,也都要给。
在这一年,大乾撤销了都护府制度,开始了撤府建道。
在这一年,大乾多了六条道。
从十五条道,增加道二十一条。
安西都护府的云中道、西凉道,安北都护府的北邙道、北辽道,安东都护府的燕南道、燕东道。
同时,还伴随着人员的流动,官吏们的调动。
有一部分官员降职了。
也有很大一部分官员被提拔了。
而随着大乾对这些地方进行了撤府建道,也就标志着,大乾的道、州、县三级治理制度正式建立。
不仅如此,大乾朝堂的六部九卿官署也随之在道、州、县建立了三级官署。
县城也有六部九卿的官职,统一接受县丞的治理和调度。
相当于是在县城建立了一个小朝堂一样,各个官署的官职职责也很明确,和朝堂之上是一样的。
可以说,这样的分级制度,也有利于地方上的管理,更有利于皇权下乡。
以前,县城乱不乱,县令说了算。
而如今不同了。
县令是有管理地方的最大权柄,但是却不能完全一言堂,有着六部九卿和御史台、锦衣卫等官职,他们还要接受州级官署的审查,州级官署接受道级官署的审查,道级官署,自然是接受朝廷的官署审查,而朝廷官署可以直接审查道、州、县的官署。
也算是等级严明,职责明确了。
其实,最大的管理职责,最后还是要落到县一级。
这时候,还没有乡镇一级。
县就是最底层的大官署。
因为分级治理,也就相当于是一个小朝廷了。
什么水利工程、赋税、战死沙场的战士的抚恤,征兵任务,战士家属的优抚优待等,都有着明确的职责。
县丞想要直接把持地方,已经成为了过去式。
他的权力直接被划分出来了,细分成了六部九卿,还要接受御史、锦衣卫监督。
以后,想要加官进爵,那就要靠实力说话了。
也要看地方上的发展好不好,百姓们温饱程度如何,过得好不好。
百姓们对于官吏的口碑好,年度评价比较高,在官员调任升降的时候,自然也就有了考证依据。
文学度 www.wenxued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