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卷 第七百二十七章 告大明臣民书
(文学度 www.wenxuedu.org) “热烈欢迎太子殿下参观金州工业区。”工厂墙壁外悬挂的横幅,经过长久的风吹日晒已经破败,工厂里各个车间正在生产,空旷的道路上,出现了几名工人扛着梯子。
到了此地,工人们爬着梯子,小心翼翼的取下横幅,然后交给身旁的管事。
管事抱着卷好的横幅,与工人们打了声招呼离开。
“这横幅会怎么处理?”
工人好奇的问道。
“肯定不会像一般的横幅处理,我估计要进行集中处理。”
另外一名工人猜测道。
做完了活的三名工人,并没有急着返回部门,在此处闲聊了起来,事情又做不完。
工人们穿着新换的工字装,脚上穿着皮靴。
皮制品已经成为了主流的纺织商品,为了满足大明市场的需求,除了塞南塞北,甚至西部七省都在向内地供应皮革,商队的身影,已经踏足荒无人烟的远东地区。
为了追求动物身上的皮革,整个远东地区犹如巨大的宝盆,最后变成了工人们脚上的皮鞋。
皮鞋已经是工人阶级的标志性穿着,包括军队,再也不只是上层阶级的物品,与之相对的是皮制品的需求,犹如无底洞一般。
商人们与大量奴儿干都司的土官合作,奴儿干各部的青壮为了商队服务,走上了更遥远的极寒地区,猎杀所有的野生动物,最后获得商队给与的口粮和工钱。
每年五月份开始,奴儿干铁道才开始忙碌起来,至少这几个月里,可以保障收支平衡,不在大幅度的亏损。
与之相对。
数十年前土地荒芜人烟稀少的金州,早已变成了最繁华的城市之一。
而众多兴起的行业里,医学是金州最璀璨的明珠。
因为历史遗留原因,对人体的解剖,以及人体秘密的发现,从骨科到外伤,医术上有了巨大的发展,金州大夫成为了最有名气的群体。
第一座医馆,第一座医学院,第一座专门治疗外伤的专科医院,第一座为产妇服务的金州产馆.
金州的医学研究和产业推广,成为了全国的示范基地。
金州产馆。
“在唐朝时,裁缝们如果划破了手,会把长了绿毛的浆糊涂在伤口上,帮助伤口愈合,这个土方法经过长期的研究,发现是有效的。”
“此土方,与京城寺庙和尚用绿霉治病是同样的功效,虽然制作方法不同,其实药方是同性质的,说明了此物质可以生产取得。”
“虽然还提炼成功,但是我相信要不了许久,必定是能成功的。”
李成贤看完了技术报。
技术报不但受众群体越来越多,而来也越来越细分,不再像最初的大杂烩,什么都装到里面。
想到之前看过的一篇关于微虫的学术文章,采取了自古以来,先民们对某些疾病现象,与某种不可见的微小物质有关,例如食物腐败,伤口感染等。
后来随着显微镜的发明,人们的确看到了肉眼看不清的微生物,按照先民的幻想的记载,称之为微虫。
但是也有学者反对。
不光是医学的划分越来越细,连技术报都开始细分,各行各业兴起的学者,也让学科变得更加细琐,有专门总结万物的学者,认为虫并适合,应该使用微生物的称呼,微虫只是古人起的不准确名称。
李成贤开始忙碌了起来,到了晚上回到了家里,明后天调休。
坊里有名大夫,哪怕是产科大夫,也很受邻居们尊敬,李成贤在自己的书房,想到了白天升起的念头,也忍不住开始动笔。
“本人在自己的医馆,经过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发现生完孩子的产妇当中,得产褥热病死的比例特别高,在百又五以上,有些病房甚至高达一成。”
“虽然医馆里关于消毒的经验越来越多,比最初有了很大的成效,但这些年里,始终再也无法降低。”
“去年本人受京城医馆邀请,外出京城行医游学数月,而在这几个月中,本人在金州医馆负责的病房里只有女护替本人照顾产妇,产妇死亡率居然下降了很多。”
“经过本人的摸索与推测,得出的结论是,有大夫照料的病房,产妇死亡率反而要高过只有女护照料的病房,所以本人的结论是,会不会是大夫把毒素带给了病人呢。”
“病人身上有毒气,而大夫常年接触病人,身上难免沾染了毒气,这些毒气又通过大夫传播给了产妇,刚刚生产完的产妇,身上元气大大渐少,抵抗不住外邪的入侵,所以被毒气上身,最后因此生病,甚至死亡。”
“有了这个结论后,我进行了长期的个观测,发现同行中那些经常参与解剖的大夫,他们负责的病房,病人死亡率要高于其他的病房。”
“参考微虫之说,本人认为还有病毒的存在,严格的洗手,使用酒精可以杀毒,经过半年的坚持,本人所负责的病房,病患死亡率成为了全馆最低的。”
“微虫、病毒,这些肉眼看不见的存在,才是患病的元凶,如果能找到消灭这两样的方子,我相信所有的疾病都能被治好,也就是包治百病。”
金州医学是大明最前沿的地区,李成贤所在的产馆,也不只是收产妇,所以作为产管里最优秀的大夫,李成贤的名气并不小,不然京城也不会邀请他去行医,向当地传播医术。
李成贤的文章一经发表就获得了大多数同行的关注,包括之前研究绿毛的大夫,也仔细拜读李成贤的大作,结合自己的研究经验,感觉这里头与自己研究的东西是一类的。
于是他也发表了一篇,同样提出了外部入侵造成的生病设想。
李成贤提出的是缺乏消毒环节,所以才是病患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并且提倡消毒,大夫们要严格的遵守,形成医馆制度。
因为李成贤推广的制度被整个医馆接纳,改变了医馆的治疗制度,所以在当年的科学与技术大会上,李成贤获得了大奖。
“永乐元年生人,李成贤大夫。”
听到自己的名字,三十出头的李成贤,激动的登上了讲台,报社的速画师上前,只用了少许的时间,就勾画出了李成贤样貌的雏形。
经过新一代印刷机器的印刷,带着李成贤图像的新闻,通过报纸面向全国发售。
洪熙七年。
一年一度的科学与技术大会,是整个大明最受关注的活动之一。
洪熙九年。
主要工作转为研究方向,其次是在金州医学院教学的李成贤,在金州医馆的研究室里,因为学生们的粗心大意,培养皿不干净,也可能是学生吃零食掉入了脏东西,等李成贤从京城回来时,发现培养皿里面长霉了。
学生们深感不安,而温和的李成贤并没有破口大骂,而是告诫了自己的学生们以后不要粗心大意。
因为没有激烈的冲突,学生准备清理培养皿的时候,发现了一个现象,学生抱着探究的心情,把这个发现告诉了自己的导师。
李成贤看到培养皿里,发霉的周边仿佛是溶解了一圈,于是用显微镜观察,最后发现霉菌周围的细菌都被死掉了。
“会不会是霉菌的某种分泌物杀死了细菌?”
学生推测道。
学生的话,给了李成贤提示,按照这个方向,很快得到了巨大的突破。
一篇名为“发霉的果子”学术文章登上了技术报,并且在头版头条,编辑专门给予了评价,李成贤大学者颠覆医学的大发现!
朱高炽也惊动了。
结合文章里的各类说法,朱高炽认为就是后世的青霉素。
李成贤把青霉素当做外用药涂抹伤口,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对于青霉素的作用并没有彻底发挥,青霉素真正的最有效用法,是当做注射液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内部组织。
让青霉素和细菌全面接触,而外用的效果不佳,内用的效果却是神药。
这么说吧。
青霉素的运用普及,才是人类寿命得到巨大延长的真正原因,另外一个主要原因才是食物来源的满足,为人类提供了充足的营养。
大明社会在后者方面取得了大成功,但是前者目前还停留在摸索阶段。
如果前者也取得了大成功,那么大明人口将会进入彻底大爆发的时代,五十知天命的古语也将彻底改变,大明社会将进入人均寿命六七十岁的时代。
包括战争的伤病,士兵们的死亡率大幅度降低,老兵的存活,让军队的战斗力发生质的变化。
但是朱高炽也没有办法。
青霉素内用,提纯技术非常的重要,而且培养皿的方式不适合大规模生产,随着大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长足进步,许多的技术不再是可以随便突破的。
每项技术的突破,背后代表了体系的进步,在大量体系的进步下,才有了单独技术的突破。
例如青霉素。
青霉素的发现,到真正的提纯,以及工业化生产,哪怕是二战时也没有普及,在现代才取得了大成功。
朱高炽下了旨意,要求给予李成贤团队所有的支持。
连皇帝陛下都惊动了,许多的学者内心反感,认为皇帝是因为年纪老了,害怕死亡,所以才有这样的行为,科学的发展是需要用科学的眼光的,绝对不是统治者好高骛远的事情。
但无论学者们如何想,来自于朝廷的支持让李成贤团队成为了大明实力最强大的科研团队。
无数的资金,人力,武力不计其数的投给了李成贤。
金州工业区为李成贤专门成立了培养青霉素的工厂,调去了几百名工人,每天从事一项简单的工作——培养青霉素。
没有足够多的合适的容器怎么办,金州工业区专门制作生产了一大批的容器。
整个工程变为了霉菌工厂。
工业区的工人们,把霉菌工厂的工人们笑称为霉菌工人。
从提取到稳定,乃至水溶液的辅助发明,不计其数的研究和投入,三十余岁的李成贤压力巨大,才几年的时间而已头发掉光了。
此时。
传来了朱高炽病重的消息。
人们都知道,这是皇帝身体不好了,病急乱投医的行为。
“以前的皇帝怕死,所以求仙拜佛,现在的皇帝虽然伟岸,可以无法免俗,只是不再迷信,却又迷信了科学,科学也不是万能的啊。”
“谁不怕死,也能理解。”
“咱们这位皇帝是伟大的,全天下的人爱戴,这一件事并无法影响他的威望,哪怕明知道是错的,朝廷上下愿意满足皇帝的这个心愿,连百姓们都愿意支持皇帝。”
“真是荒谬啊。”
人们纷纷私下里讨论。
讨论皇帝不再是禁忌,新学更激进的言论都有,社会的开放早已深入人心。
李成贤进退两难。
霉素的发现,以及研究突破,内用成为了摸索的方向,但是把霉素融入到人体里,哪怕是李成贤心里也没有底,太过玄妙了,这么看怎么不合理。
最后李成贤的团队用老鼠最对象。
五十只专门被感染的老鼠,其中二十五只注射了霉素,二十五只没有注射,结果注射了霉素的老鼠活了下来,没有注射的老鼠则死亡了。
天下反对的声音更大了。
把霉素注入人体,太过违背伦理,大多数的百姓都无法接受,甚至认为皇帝还不如去求仙拜佛,真要是把霉素注射到皇帝身体里,皇帝还是人吗。
人们都认为皇帝怕死,之所以支持李成贤,是因为怕死的表现。
京城。
五十七岁的朱高炽,在朝廷反对声音里,仍然召见了李成贤。
李成贤从当初受人尊敬的学者,成为了人人喊打的奸贼,顶着巨大的压力,秃了头的李成贤两眼凹陷,不敢抬头看皇帝。
朱高炽笑了笑。
他从来没有指望青霉素能治疗自己。
就算青霉素提纯成功,乃至注射液的运用,但朱高炽并没有指望青霉素,因为青霉素的产量只够实验用的,无法满足人体。
历史上亚历山大感染了细菌,经过青霉素五天的治疗,但是很快因为青霉素的产量不够,最后仍然死亡了。
自己是大明的皇帝,可以举全国之力生产青霉素,只是朱高炽不会下这样的旨意。
首先自己的病不一定能治好,年龄老了,身体底子也不好。
其次朱高炽不愿意开先河。
国器不是为了私人。
许多年轻时候的贤明君主,到了晚年却因为一己之私,不但成为了昏君,也让国家社稷陷入了危机,成为了天下的罪人。
朱高炽一生已经交上了优秀的答卷,自己就不要画蛇添足。
自己可是要成为天下表率的皇帝!
朱高炽温和的告诉李成贤,既然蔗糖液的效果不好,可以换换其他的液体,不要翻了经验上的错误,只在提炼方式上试来试去,却忘记了材料上的摸索。
得到了提示的李成贤恍然大悟,下一步的研究方向有了。
最后内心抱着疑问离开了皇宫。
皇帝真的是为了救他才支持自己的实验吗?
当夜。
朱高炽亲笔写下了一篇文章。
“告大明臣民书。”
书里展望了大明的未来,也对大明社会当下积累的各类矛盾给予了担忧,以及对百姓们的期盼。(本章完)
文学度 www.wenxued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