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秩序—短暂的和平 第九百五十七章 :新版诺曼底登陆
(文学度 www.wenxuedu.org) 在墨索里尼忙着给王室找事的时候,英法澳这边也没闲着。既然意大利士兵给了联军彻底包围突尼斯和比塞大的机会,同盟国北非联合作战部自然不会放过。
1938年1月6日,超过30万英法澳军队紧急前往比塞大,试图在短时间内彻底堵住突尼斯地区的德意军队后撤的路线。
至于突尼斯那个沿海的突出地带,只要实现了围堵,他们就插翅难飞。
在比塞大驻守的军队原本只是不到十万人的意大利军队。
毕竟比塞大相比于突尼斯来说也不算什么战略要地,再加上距离突尼斯比较近的原因,自然不会建设港口和机场。
但在意大利军队接连不断地投降之后,德国军队就猛然的意识到了不对劲。
为了避免自己被包围,德国军队在上报德国最高统帅部的同时,已经计划着向西面的比塞大甚至安纳巴突围。
只要逃离了突尼斯地区,英法澳军队的包围圈就基本不可能形成。同时康斯坦丁和阿尔及尔地区也有着许多的德意驻军,再加上更西面的西班牙军队,基本能够确保非洲的这支德国军团的安全。
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虽然明知道只要从比塞大突围就能够保证自己的安全,但谁又能保证比塞大周边没有早已经准备好的英法澳军队呢?
这导致德国军队前往比塞大的路上几乎是一边侦查情况一边前进的。虽然比塞大和突尼斯的距离并不远,但德国军队仍然用了大半天的时间才抵达。
而此时的英法澳军队,也来到了比塞大周边不远的地方。
得益于大量的空军侦察,英法澳军队自然发现了这支想要撤离的德国军队。
为了确保对德国和意大利军队的围堵,这支人数只有30万的英法澳联军其中大部分由三国的本土士兵组成。
相较于殖民地军队来说,这些军队的战斗力还是有一定水平的。虽然英法本土军队的战斗力相比德国人还有很大一段距离,但在空军和海军的支援下,阻拦这些德国人还是没问题的。
于是乎,一场足以决定整个北非战场命运的战役正式打响,交战双方分别是英法澳的30万军队和德意的40万军队。
虽然德意的士兵处于优势,但因为意大利士兵足足十万的原因,反而拉低了德国人的获胜希望。
此时的意大利军队正如二战历史上那被人所嘲笑的对象,虽然德国并没有正大光明的嫌弃意大利,但此时的意大利确实已经变成拖德国后腿的存在。
同盟国这边的北非联合作战指挥部对战斗力较强的德国军队早有准备。为了彻底消灭突尼斯地区的德国军队,英法澳三国调集了超过2000架飞机,还有大量的皇家舰队在海岸边等候,随时可以在一声令下的情况下用舰炮轰炸突尼斯和比塞大。
这场遭遇战持续了四天的时间,最终以英法澳的惨胜为结束。
同盟国联军这边,澳大拉西亚的损失最为惨重,死伤人数超过15万人,可以说不挂彩的士兵几乎十不存一。
英国和法国的伤亡也接近10万人,阻拦德国撤退的联军几乎没有不带伤的,要知道这可是在空军和海军都获优势的情况下进行的战役。
当然,德国人那边的战果也是相当惨烈的。
德意双方参战的人数最终还是超过了40万,原因是因为突尼斯地区的意大利军队也参与了突围。
虽然一开始只是人数不足70万的中型遭遇战,站在双方的援兵不断抵达之后,最终,这场战役的参战总士兵人数还是过了百万,甚至已经接近150万。
英法澳三国加起来的总伤亡将近34万人,其中死亡人数就已经超过了13万人。
而德意也没好到哪去,总伤亡人数同样超过了30万,死亡人数也在10万人以上。
不过比较不同的是,30万德国军队承担了其中的大部分伤亡,也是进攻英法澳军队的主力。
而人数更多的40万意大利军队,伤亡人数甚至不足10万人。
不过这不代表意大利的损失小。因为剩下的超过30万的意大利士兵全部选择了投降,这也让北非地区的意大利俘虏瞬间来到了40万以上。
墨索里尼的担忧还是成真了。
北非地区的40万意大利军队确实成了英法澳三国的俘虏。这是幸运的消息,同样也是不幸的消息。
幸运的是,意大利士兵的死伤比较小,那些士兵的家属还是能够接受的。但不幸的是,超过40万意大利俘虏掌握在了英法澳的手中,如果因为墨索里尼的处置导致40万意大利俘虏回不来的话,这些俘虏的家人可就将一切的仇恨转移到墨索里尼的身上了。
没有任何办法的墨索里尼,只能将希望放在了德国人的身上。墨索里尼吩咐手下向德国政府发去电报,询问德国是否有想法继续派遣军队前往北非营救俘虏。
毕竟德国人也是有一部分军队最终选择了投降。虽然德国俘虏还没有意大利俘虏的五分之一多,但好歹也是几万人的俘虏不是。
至于意大利单独派遣军队营救俘虏的事情,墨索里尼是想也不敢想的。
北非地区的几十万意大利军队有大半成了俘虏,如果只是派遣几十万军队的话,无非是为英法澳再赠送一批俘虏罢了。
但凡意大利有着上百万甚至数百万军队可以调动,用这些军队去进攻法国,获取战争的最终胜利不香吗?
毕竟从意大利前往北非需要渡过地中海,一旦被英法澳的舰队发现,前往北非营救俘虏的军队很有可能都看不到北非的陆地,直接折损在这并不大的地中海中。
此时的德国,首相办公室内也是一片狼藉。
德国首相此时心态简直要爆炸,他根本无法相信精锐的30多万德国军队有大半已经折损在了突尼斯。
眼下的北非战场只剩下了西班牙军队和少部分德意军队,这些军队是根本翻不起任何风浪的。
要是被英法平定了北非战场,转头将目光放在法国战场的话,法国战场的德国士兵能守住吗?
“增兵!必须增兵!”德国首相在办公室愤怒的喊道!
“是,首相!”门口的卫兵连忙回复,刚走几步又发现了不对劲,转回头询问道·“需要向哪里增兵?首相阁下。”
“法国!”德国首相咬着牙给出了答案,明显对于已经失去优势的北非战场没有任何援救的想法。
“是!”卫兵也是干脆,再也没有任何询问,急忙去执行命令。
1938年1月8日,法国战场的硝烟也重新笼罩整个法国北部。
上百万法国军队浩浩荡荡的从图尔防线走出,朝着河对面的德国阵地义无反顾的冲锋。
在进攻的最核心图尔到奥尔良一线,法国人组建了一支强大的装甲集群,目的就是为了撕破德国人的防御阵线,尽快绕后到奥尔良甚至巴黎。
还别说,此时的德国人确实拿不出一支能够匹配的装甲集群来应对。
德国人不是没有坦克和装甲车,但问题是这些坦克有大部分都调到了东欧战场,那里的两支装甲集群在东欧战场发挥了赫赫威名。
但在法国战场,德国仅剩的装甲力量只有两个坦克师,还分散的部署在图尔和奥尔良。
指望着这两個坦克师来抵抗法国人所组建的装甲集群,未免有些太难为人了。
不过德国人也不是完全没有抵抗的手段。虽然在装甲方面处于劣势,但德国人为了守住防御阵地,在法国北部修缮了大量的军用机场,部署了大量的飞机和轰炸机。
在法国人的反攻正式打响的同时,上千架德国飞机成群结队的飞了起来,浩浩荡荡的向着各自的目标前进。
而英法澳这边,数量更多的飞机从法国的后方机场、英国的机场和大西洋的航空母舰上起飞,同样朝着前线的德国阵地前去。
二战的进攻是比较简单的,比拼的就是各国的潜力,也就是飞机,坦克的数量。
如果德国人不是两线作战,或许他们的军工生产能力再加上意大利的支援,勉强能够和英法澳三国拼一拼。
毕竟此时的法国是残血状态,真正拥有强大军工能力的只有英国和澳大拉西亚。
但可惜,德国人如同历史上盲目自大,他们选择了两线作战,并且坚信自己能够解决东线的敌人。
东线的敌人是那么好解决的吗?别说是此时的德国了,哪怕是现在基本已经位居世界前二的澳大拉西亚,也不敢说在灭国战役中能够完胜俄国。
或许澳大拉西亚能够凭借着各种先进的军事科技取得战争的优势,但想要彻底的消灭一个领土和人口均位居世界前列,甚至在列强本土中位居世界第一的国家,未免有些异想天开。
德国首相宣布增兵的时候,法国的反攻已经打响三天的时间了。
在这三天的时间里,法国军队成功的越过了卢瓦尔河,并且摧毁了法国北部的多座德国军事机场。
在这三天的空战,德国空军也输多胜少。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毕竟德国在两线作战的情况下,又怎么可能在两线都取得空军的优势呢?
更何况,这个历史的英法澳可是瓜分了美国一部分土地的。美国的工业生产能力自然不用多说,虽然最精华的五大湖工业区独立了出去,但美国东西海岸还是有一定的工业规模的。
有着这些地区的输血,再加上法国并没有早早灭亡的原因,让德国人并没有历史上那么强大。
1938年1月17日,经过了精心的准备,超过50万精锐的英法澳士兵在三国军舰的护送下,度过了英吉利海峡前往法国北部的诺曼底地区。
虽然这个世界和历史的走向并不相同,但诺曼底的重要性无论是历史还是这个世界,都是非常高。
原因也很简单,诺曼底位于整个法国北部的中部地区,并且靠近法国的首都巴黎。
而且诺曼底的对面就是英国,无论是英国的空军还是海军都可以迅速的支援诺曼底。
再加上诺曼底以南就是法国的临时首都图尔和德国人所构建的防线,简直就是完美的绕后地点。
从诺曼底登陆的话,不管是顺着铁路向东南的巴黎进军,还是顺着公路南下包围德国军队,都将成为非常合适的选择。
一旦诺曼底登陆成功,还将直接切断德国对布列塔尼的影响。布列塔尼的德国驻军将会如同突尼斯那般,被围困在三面环海的半岛突出带。
通过突尼斯德军的下场就能够判断出,只要诺曼底登陆能够成功实现,布列塔尼的德国军队也就只有被消灭这一个结果了。
为了实现整个登陆计划,50万登陆军队全部是三国的精锐主力军队。更重要的是,在50万主力登陆部队之后,还有着超过百万的登陆大军。
只要这50万军队能够在诺曼底的海滩上撕破一个口子,上百万的大军就会蜂拥而至,争取将窄窄的口子拓宽成阳光大道。
当然,仍旧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特别是登陆战,伤亡绝对是很大的。虽然历史上的诺曼底登陆伤亡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夸张,但那是在战争后期进行的。
当时整个战线的盟军人数已经远远大于德国军队的人数。
但现在可不同,虽然英法澳三国军队的人数仍然处于优势,但德国军队也没有穷途末路。
虽然澳大拉西亚也要付出伤亡,但英法的伤亡明显是更大的。
而且还能通过这样的战役在诺曼底形成一个类似凡尔登绞肉机一般的战场,疯狂的消耗英法和德国的人力。
这也是阿瑟没有拒绝诺曼底登陆的原因,虽然成功之后会更快的击败德国,但能够增加英法在这场战争中的损失,甚至是大幅度增加,阿瑟当然还是乐意见到的。
至于英法澳的进攻会不会让俄国人钻了空子,阿瑟也是基本不担心的。
首先是前方的情报表明了德国正在策划一次新的对俄国的进攻,结合历史来看应该就是所谓的苏达林格勒战役了。
而且此时德国想要撤回在东欧的主力军队也是不可能的。因为他们的军队后撤一步,也就代表着俄国的军队前进一步。
如果德国不想放弃已经占领的大片波兰和俄国领土,他们就必须要让军队继续驻守在这些土地,并且等待着国内训练的新兵到达。
俄国人会自己主动的拖住德国军队,双方的战争只会不断的发生。在这样的情况下,欧洲参战的国家没有一个能够幸免,都要在接下来的战役中不断的承受更多的伤亡。文学度 www.wenxued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