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古文,就上文学度

正文卷 第434章 莫名的忙碌

(文学度 www.wenxuedu.org)    最年轻的乔泽物理学奖获得者……

    如果放到一年前,汉姆·泰勒敢跟他说这种没出息的话,他大概会先觉得想笑,然后狠狠的把这孩子教育一番。

    但现在,克瑞蒂尔·马蒂奇只觉得索然无味。

    看吧,现在的年轻人不但想要颠覆这个世界原本存续的科学体系,甚至连曾经让人仰望的奖项都不在乎了。想到五年前他接到瑞典皇家科学院的电话时那种兴奋的心情,就觉得很没意思。

    甚至隐隐有些后悔专门跑来这趟。

    算了,先等等看吧!

    ……

    此时感觉到这个世界已经不太正常的肯定不止是克瑞蒂尔·马蒂奇。

    事实上大概所有接触到这项成果的物理学家们,大都脑子处于宕机状态。自从爱因斯坦在狭义相对论中提出了光速不变原理,从此现代物理学就是依照这个概念建立的。

    包括迈克尔逊-莫雷实验所观察到的光速恒定性,都证明了这個理论的正确性。并由此推导出了时间膨胀和长度收缩等一系列重要结论。这些结论已经被大量的实验和观测所验证,并成为现代物理学的基石。

    不是没人想推翻爱因斯坦的这些结论。

    事实上从20世纪初到如今这一百多年里,跟爱因斯坦持相反意见的人多了去了。除去对量子物理的解释,留下了那句“上帝不掷骰子”外,他提出的相对论几乎无懈可击。

    尤其是在解释和预测大量物理现象方面,它表现出了极高的准确性和一致性。也跟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哪怕是月薪三千都离不开相对论的支持。

    比如大家日常生活中用到的导航系统,不管是gps又或者北斗系统,其实都必须考虑相对论效应,而且还了包括狭义相对论的时间膨胀和广义相对论的引力红移。

    只有这样才能精确的计算位置数据,为所有人提供服务。

    一次性飞行器以极高速度在极短时间内蹿行几千上万公里,落地误差还要以米来计算,这都是需要理论基础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些都是相对论的功劳,这也是爱因斯坦会被供奉在神坛的原因。

    现在突然有人提出了也许光速并不是恒定的,时空膨胀理论只是因为光速变化产生的一种错觉,要说思路不凌乱绝对是假的。

    光年这种最基本的距离单位都变成了笑话。

    毕竟这一代但凡在学界有成就的物理学家,都是学习相对论长大的。事实也证明了,试图证伪相对论的大都属于二把刀。甚至根本没掌握最基础的物理理论跟实践方法,更不具备最基础的学术素养。

    所以包括西林学社内接到验证任务的诸多物理学家,其实思考的方向跟克瑞蒂尔·马蒂奇并不一样,大家都是冲着希望能通过实验室证否去的。

    虽然q理论也预言了一些物理现象,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证实。但相对于相对论这种现代物理学根基体系来说,明显还薄弱了些。宇宙模型预估错误,有许多可能的解释。

    也许只是某个参数预设错误,导致对于宇宙年龄的估算出现了较大的偏差。大爆炸的时间需要往前推很大一截,也可能是一些理论上不该存在的星系,出现在天文望远镜中的原因。

    总之可能性很多,光速在持续降低大概是其中最离谱的一种解释。

    即便这并不会全盘推翻相对论,而是需要对相对论做整体性修改,但这依然很难让人接受。

    所以任务很快就被全给接了,还真不是大家都急于去拿下一个诺贝尔奖或者乔泽物理学奖,而是想要证明光速依然是不变的。q理论也许大方向是正确的,但也可能出现一些小错误。

    这其实都是正常的。

    从量子力学诞生到现在,各种各样的理论被提出,再到各种验证,都是差不多的过程。无非是学术大佬们跟涉世未深的年轻人不一样,不会极为那么轻易的就表现出自己的倾向性。

    算盘也是很精致的。

    如果真的证明了光速是可变的,毫无疑问,这必然是诺奖级的成果。甚至诺奖只是个起点,首先拿出证据的人,将能名垂千古。在现代的学术环境下,大概率能各种科学奖项拿到手软。

    不只是国际上的物理学家如此,华夏国内的许多物理学家,同样是如此考虑的。

    通过韦伯天文望远镜发现新星系的消息虽然还没公开,但对于西林学社来说既然不是秘密,对于华夏学术界来说自然也不是什么秘密。

    华夏这边搞物理的加入西林学社可没国际学者那么多顾虑,所以加入者更多。而且对于华夏国内的学者来说,人工智能管理科研项目的好处他们早已经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了,内在驱动力自然更大。

    对于处于风暴中心的西林数研所来说……

    不,现在已经不是西林数学所了,在多出了三位院士之后,已经正式更名为西林高等研究院。

    大楼的位置没变,只是名称上的变化,另外单位行政级别上往上调了一级。

    乔泽对此无感,但对于其他人来说,尤其是有了正式编制的人来说这无疑又是个好消息。

    除此之外,研究院内部分为了数研所跟物理研究所。物理所这边自然主要由爱德华·威腾负责筹办。

    效果很好。

    威腾教授的牌子还是很响的。虽然信m理论的人不多,但威腾教授的朋友够多。

    如果再加上现在威腾教授还是菲尔兹跟诺贝尔双奖得主,在西方世界的号召力就更大了。西林学社有成堆的西方物理学家加入,除了西林学社本身的影响力外,大半还是看了爱德华·威腾的面子。

    这些天,爱德华·威腾的思维也很混乱。

    光速在变化……

    这个议题从提出开始,同样震碎了这位m理论开创者的三观。

    对于普通人来说,这大概就是一个新的发现。但对于一个理论的开创者来说,这意味着他接下来的工作将倍增。

    m理论就好像爱德华·威腾的孩子一样,同理在设计m理论的时候,同样依赖于一些基本常数,包括普朗克常数、引力常数自然也包括光速。

    如果光速的速率是在减小,那么普朗克长度跟普朗克时间这些基于光速的量子引力尺度,也应该随之变化。m理论属于弦理论的扩展,弦的振动模式和能量尺度又直接依赖于这些基本常数。

    所以光速变化将直接影响m理论中弦的物理特性和其在高维空间中的表现。

    这就包含了高维空间的紧致化和维度演化将随光速变化而变化,那么就需要去理解新的物理现象跟更复杂的维度交互。同理,高维紧致化过程中的粒子谱,也可能会随着光速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影响粒子物理学和宇宙学现象。

    除此之外,还有超对称性跟超引力,弦的振动模式和谱,以及依赖于m理论建设的宇宙学模型,都需要重新修正。

    由以上问题,所带来的最重要问题是m理论的数学结构需要重构。

    众所周知,爱德华·威腾是靠设计出m理论的数学结构,拿到了菲尔兹奖。如果光速可变,那意味着m理论的数学结构已经不足以解释弦论,需要重新设计新的框架才能用于解释弦论。

    考虑到自己的年纪,爱德华·威腾甚至怀疑他有生之年还能不能完成这项工作。

    这大概就是理论学者的悲哀了。

    楼阁是建立在前人给出的定理之上的,一旦引用的定理错了,那意味着根基没打好,整座理论大厦都得拆除重建。

    当然受影响的不止是m理论,事实上一旦证明了这一点,从洛伦兹变换,到爱因斯坦场方程,引力波、量子力学、量子场论、标准模型、高能物理、天体物理……

    等等这些所有物理层面的理论都要进行修改,一堆的理论需要进行重新推导。

    整个理论物理学界接下来十年什么都不需要干了,大家需要一起忙着修改理论。

    是的,就连爱德华·威腾都不希望光速可变是真的。

    这大概是他第一次希望q理论出现了谬误。当然现在在西林学社的协调下,许多验证工作也已经开启。

    如果时间可变,在多个层面其实都可以验证。

    比如高能物理方面,通过测量不同能量下基本粒子的速度,就是验证方法之一。简单来说,如果光速是恒定的,那么在不同能量下测量的粒子速度应当与根据狭义相对论计算的速度一致。

    如果光速随时间变化,那么在相同能量下测得的速度将会偏离理论预测值,这种偏差将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这块cenr已经行动了起来。

    没办法,华夏自己的粒子加速器还在筹建当中,目前还没办法进行这项实验。

    当然即便是cern,以目前的情况也没法完成这项实验,首先速度测量仪需要更高的精度,而且cern目前的同步辐射光源强度不够,需要进行优化。

    是的,鉴于q理论在短短几个月内造成的巨大影响力,现在世界范围内物理学界的许多教授们,都在忙于证明q理论是错的,他们需要重新证明光速不变性这个最基本的原理,以保证现有的物理各项基本定理还能继续用下去。

    当然也有人开始想办法找到理论依据来解释那些在现有宇宙模型之下,本不该在宇宙中被发现的星系。只是这一切都在相对默契的一种氛围中进行着。

    物理学界之前也有提出过,远古宇宙光速更快的假设,但那是基于另一套理论,只为了解释目前宇宙架构的均匀,受众很小,但现在也被翻了出来。

    好在起码到目前为止,这些消息都还没传出学术圈。

    不过这种基础理论的革新,就算真传出去了,普通人也会当成一个笑话。

    真空中的光速是299,792,458米/秒,但凡接受了九年义务教育大概都不会搞错。

    自然也有人直接问上了乔泽,说实话,乔泽对于这个发现其实挺无奈的。

    他成立西林学社的目的,是尽快补全q理论,让大家一起来查漏补缺的。

    但现在似乎跑偏了,不过也还好跑偏了。

    毕竟他提出q理论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大统一问题,光速如果可变,就需要数学上一致性。比如基本力的相互作用强度也可能会随着光速变化而变化,许多基础的数学推导就进行计算跟调整,尤其是耦合常数的演化。

    所以他现在也等着最终实验室给出结论,能否确定这个对物理学界颠覆的结果。

    为此,他跟李建高还在西林签订了一系列的合同,最主要一条的就是将豆豆“借”给cern使用。

    这项协议真说不好是谁占了谁的便宜。

    但没办法,如果要借用粒子对撞机来验证这个理论是否正确,对于数据分析系统的要求也极高。虽然lhc已经具备了极高的能量跟精度,可要保证处理高精度数据不出错,依然要从系统层面提升其计算能力。

    说到这件事,还有个插曲。

    其实本来最初提出利用西林人工智能来进行数据验证升级的科学家,都没想到这件事能如此顺利的推进。原因也很简单,虽然美国并不是cern的成员国,但却通过doe和nsf等机构向cern的特定项目提供资金支持。

    加上美国跟欧洲的关系摆在那里,而美国跟华夏目前的关系,懂得都懂。如果老美从中作梗的话,想要达成协议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但很神奇的是,这次合作被提出之后,老美那边除了几个无关轻重的议员,发表了几句不痛不痒的声明之外,便没了下文。既没有引经据典,说明这样的合作不合法,也没有创造性的提出某个禁令横加干涉跟阻挠。

    甚至在不列颠有人出言反对时,还有极具分量的人物主动通过媒体表达出提出应该把科学归科学,其他归其他的想法。真的,当时直接把不列颠的发言人都给搞懵了。在记者发布会上语无伦次,闹了些笑话。

    用一个不太恰当的解释大概就是一边在像踩刹车的时候,另一边则在惯性作用下还要向前蹿一下……

    总之似乎跟西林扯上关系之后,老美似乎都变成了眉清目秀得样子,好说话了许多。

    但对于科学界来说,这无疑是个极大的好消息。大家各取所长来完成一项重要的科学实验,促进科学理论的发展,还能节省大把的时间跟金钱。而不是把那些精力跟时间放在无休止的扯皮跟内耗上。

    金秋十月就在物理学界复杂而又焦虑的心态中过去……文学度 www.wenxued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超神级学霸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免责声明:文学度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享有,若转载或者抄袭他人作品,带来的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若发现本站存在您非授权的原创作品,请立即联系本站删除!本站享有代替本站作者维权的权力!文学度为您提供

Copyright © 2011-2012 文学度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