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古文,就上文学度

少年游 第077章:玩赖

(文学度 www.wenxuedu.org)    “今年暑期,一篇名为《林清和许白》的文章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强烈关注,出色的文笔和精巧的设定,甚至让一些评论称赞作者参商为中国的‘欧·亨利’,有幸刊载这篇文章的本社旗下《青旭》杂志,销量因此从不足6000册迅速提升到当月的破万成绩,并且,在本月,应诸多书迷的强烈要求,还进行了罕见的旧刊重印,上市后再次销售一空。”

    “因为与参商的合作,《青旭》本月的销量再次大幅增加,目前9月刊销量已经突破10万大关。”

    “参商如此受欢迎,我们社长钟长林先生果断做出决定,采取‘预付十万’的大胆形式,与参商签署了长期合作协议,并有了参商的第一本短篇小说合集,正是今天要向大家推介的这一本。”

    “《数不清的流年》。”

    中心公园附近的青川饭店,时间来到下午的两点钟,足够容纳上百人的宴会厅内,《数不清的流年》订货会正式开始。

    开篇的讲解,也是苏杭按照记忆中已经泛滥的各种发布会形式进行的提议。

    这年代还很新鲜。

    因此,无论是到场的一众书商,还是受邀前来的媒体记者,打量周围张贴着醒目新书海报的订货会现场,还有台上负责讲解的只看外表就让人赏心悦目的钟长林秘书李晴,都表现的兴致盎然。

    不过,台下第一排等待稍后上台的苏杭,却感受着另外一种氛围。

    自从中午招待一些书商的午宴之后,不知道是听到了什么消息,坐在苏杭旁边的钟长林始终都沉着表情,这也让苏杭产生了一些不太好的预感。

    问过。

    钟长林也不说,只是让苏杭专心应对下午的订货会。

    台上的讲解还在持续。

    “本书采取了音乐专辑的起名方式,以合集中一篇小说的名字作为书籍名称,同时,‘数不清的流年’,也寓意着书中的每一段故事,都代表着一段让人怀念的青春流年。其中有引来了数百封读者来信的《林清和许白》,也有让诸多中学生对文理学习方向进行思考的《花季如此这般》,还有近期被评论为如同‘堂吉诃德’一般的《仗剑走天涯》。”

    “经过挑选,全书一共集结了参商23篇小说,其中15篇文章虽然已经发表,但经过慎重考虑,作者对其中7篇进行了重新扩写,使得相应故事更加丰满而完整。另外还有8篇文章则是从未面世的全新故事,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它们不优秀。参商一度将大部分文章进行了投稿,就在我们已经确定出版此书并进行了撤稿操作之后,还有杂志不断联系作者,依旧希望能够发表,我们只能婉拒。”

    “说了这么多,大家肯定很好奇。”

    “那么,有请我们的参商,还有《青旭》的主编谭丰振先生,一起上台,聊一聊《数不清的流年》的创作历程,大家有问题,尽可畅所欲言。”

    掌声中,苏杭与谭丰振一起上台。

    李晴继续充当主持人角色,协助台下一众书商和记者进行提问。

    这么热热闹闹地持续了十多分钟,苏杭与谭丰振下台,轮到了钟长林。

    接过话筒,钟长林丝毫看不出之前在台下的沉郁,娴熟地和众人互动一番,便正式宣布大厅内许多人最关心的一个问题。

    《数不清的流年》,总体20.3万字,为了促进市场推广,并降低读者的购买压力,博艺经过反复斟酌,最终敲定价格为每册15元。

    定价15元,这其实是一个不高不低的正常价格。

    在场书商肯定一眼就能看透,不过,这么一番说辞,其实主要还是针对应邀而来的记者,博艺希望通过之后的媒体渲染,给人一种这份定价其实很低的感觉。

    才15块啊,不买就亏了!

    大概就是这样。

    热闹的推介与互动持续将近半个小时,订货会第一阶段结束,钟长林还要带着一众博艺工作人员确认订单,并安排后续的媒体报道,苏杭的事情却是已经完成,打算先返回博艺总部自己的办公室。

    钟长林对苏杭很不见外,一边应酬着,一边继续将想要辞别的少年喊到身边。

    然后就听到了一些之前好奇的内幕。

    “钟社长,或许你也听到消息了,这段时间的《青旭》,有人对你拒绝给他的连锁书城发货很不满意,就怂恿大家,说你要翻天,得给个教训。我可不理这些破事,虽然我是做书报亭渠道的,这次也赌一把,先来3000本。”

    开口的是一个三十多岁男子,略显苍白的脸色让他看着年轻不少,却又留着满脸胡茬,顿时多出几分颓废。

    这人身上的气质也很冲突,有些桀骜,又有些市侩。

    “小齐,话不多说,哥哥记住你了,”钟长林握住对方的手,一阵不太明显的比划,轻声道:“兄弟你仗义,哥哥也不能不讲义气,这次给你这个价儿。”

    两人让苏杭一头雾水地交流过,钟长林还不忘帮着介绍:“苏杭,这是齐分用,来认识认识。”

    如果刮了胡子打理一下肯定挺帅的齐分用笑着朝苏杭伸手:“参商,你厉害啊,我当年也想当作家来着,投稿没人收,只能卖书了。说来也是缘分,你们河元那一片的书报亭,都是从我这里拿货。”

    苏杭与眼前男子握了下,听对方很健谈地说着,也笑道:“你好,齐哥。”

    “诶,对,叫哥好,我还真怕你喊我叔叔,那就伤心了。”齐分用说了句,忽然又转了画风:“刚刚在台下听你们说这本书……还有个签名书签,兄弟,能不能单独多给哥哥一些?”

    齐分用说着,还看了眼钟长林。

    钟长林却转向苏杭。

    苏杭想想说道:“我一共打算写3000张。既然齐哥要3000本,就给你300张吧,十分之一的中奖率已经很不错,太多反而就不稀罕了。”

    “是这个理,太多了也不行,300很好,”齐分用点头,还不忘补充:“如果哥哥将来追加订单,你这……也得给追加一些吧?”

    “没问题,”苏杭很爽快:“到时候我单独给你写,还是按照十分之一的比例。”

    齐分用高兴地拍了拍少年肩膀:“兄弟,仗义。”

    又聊几句,苏杭先行离开。

    返回博艺总部自己的办公室,填写书签直到傍晚,李晴来喊,苏杭起身去往钟长林办公室。

    宽大的办公桌后。

    钟长林正靠在真皮座椅上抽烟,周围雾气缭绕,显然,才一会儿,就已经好几根。

    苏杭在他对面坐下,先开了口:“钟伯伯,情况怎么样?”

    钟长林再次猛抽了一口烟,终于道:“订出了12.2万本。”

    苏杭一愣。

    这是好呢,还是不好呢?

    见对面少年迷惑的模样,钟长林坐直身体,按灭了手中的香烟,也是不吐不快,对少年道:“按照最近的宣传力度,我是想着,省内的消费潜力……20万本应该是没问题,运气好,或许能到30万,省外,这个再说。不过,这次的12.2万本,省外预定还不错,5.3万本,省内,却只有6.9万。”

    苏杭问道:“钟伯伯,这是一月的量吗?”

    “是的。”钟长林道:“图书的销售挺难琢磨规律的,有些大火一阵就再没了声息,有些出版时不温不火,隔了几年,或许又大卖了。至于你这本,只说省内,近期的热度加持下,我认为,第一个月是关键销售期,如果首月能破10万,甚至到15万,之后积累到30万,可能性就很大。现在的问题就是,那些个混蛋联合起来,第一批只订了6.9万本,才到我预期的一半。”

    苏杭想想又问:“钟伯伯,我觉得,如果卖得好,他们总不会不追加吧?”

    “小杭,你不知道其中门道,能坑人的地方太多了,”钟长林道:“就说一个,他们把你的书拿回去,丢到不起眼的角落里,读者连找都找不到,还怎么卖?”

    “生意能这么做吗?”

    钟长林看过来,微微摇着头:“小杭,伯伯教你一个道理,将来如果进入生意场,永远永远别觉得,你的身边人,或者你的合作伙伴,会一心一意地与你一起奔着最赚钱的方向努力。有些时候,他们为了拦着你,宁愿少赚点,甚至不赚钱,都要把事情搞砸。”

    钟长林这么说,苏杭倒是想起了前世的一些经历,跟着点头:“钟伯伯,那么,现在具体是什么情况?”

    “就是得罪了一个小人,”钟长林道:“南郡的一个书商,博艺这几年积累了400万的应收账款,那混蛋一个人就占了32万,要了那么多次一点都不给,我实在受不了了,最近热卖的《青旭》9月刊就没给他发货,现在倒像是我做错了。”

    苏杭不解:“只是一个书商的话,他能鼓动一群人?”

    “这又是另一个道理了,”钟长林道:“一方面那家伙确实在圈子里有些实力,另一方面,书商也是一伙的,他们就靠着从我们出版社赊销占便宜,如果多欠了些,出版社就不给发货了,他们还怎么玩?这次,再有人一撺掇,他们就顺水推舟,给了我一个教训。呵,这么一来,其实也算是给我们所有出版商立一下规矩吧,潜台词就是,我们再好的书,他们不要,也是白搭。”

    苏杭一时沉默。

    钟长林也有些颓然,接着道:“说起来,只是这一开始少订些还没什么,我就怕他们真玩赖,把我们的书丢角落里。”

    苏杭还是无言。

    钟长林再次点了一支烟,猛抽了一口,叹息道:“还是博艺实力不行,没什么好书,小杭,你也别有什么压力,今天一下就订出12万本,已经是博艺这些年的最好成绩了,再不济,全国也能卖出个四五十万。”

    苏杭本来没什么压力,因为钟长林和谭丰振都对自己太好,不免也跟着忧心:“钟伯伯,我知道,你其实是希望冲击百万销量的吧?如果真只有四五十万本,看着不错,其实还是失败的。”

    “是啊,”钟长林也不隐瞒,说道:“这还不只是钱的事情,能有一本百万销量的畅销书,博艺的招牌重新打起来,接下来就能进入一个良性发展状态。”

    苏杭考虑片刻,说道:“我觉得,关键还是省外市场。”

    钟长林点头:“省内就这样了,我能动用的资源都已经用上,省外……人生地不熟的,何况还那么多个省,不容易啊。”

    苏杭思绪飞转,却也没有办法。

    如果要冲百万销量,只是中原一省,即使苏杭再火,市场容量就在那里,可能性实在太小。

    因此,还是要看省外。

    于是问题又来了。

    中国那么多省市地区,这又是一个消息相对闭塞的年代,即使博艺最近也在努力地进行省外宣传,相比省内的热闹,整件事在中原省外的影响力却终究有限。

    苏杭本以为两世为人,自己的阅历已经足够丰富,最初还有些踌躇满志,没想到,当进入一个曾经陌生的领域,事到临头,真是问题一个接着一个。

    还没法解决。

    苏杭倒是想到互联网。

    如果能有网络,全国性的宣传,一个新闻爆点,就足够了。

    可现在没有啊!

    陪着继续聊了一会儿,苏杭一时间也想不出什么办法。只能接下来走一步看一步。文学度 www.wenxued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回档之1995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免责声明:文学度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享有,若转载或者抄袭他人作品,带来的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若发现本站存在您非授权的原创作品,请立即联系本站删除!本站享有代替本站作者维权的权力!文学度为您提供

Copyright © 2011-2012 文学度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