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如何理解“他人即地狱”?
(文学度 www.wenxuedu.org) “他人即地狱”出自20世纪著名的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的剧本《禁闭》:三个被囚禁、等待着下地狱的鬼魂,在等待的过程中彼此之间不断欺骗和相互折磨,最后他们忽然领悟到,不用等待地狱,三人已经深处地狱中,地狱并不是什么刀山火海,永远和他人在一起,这本身就是地狱。在萨特的哲学中,“自我”和 “他人”都是存在本身,但这种存在有主客体之分,两者通过“凝视”发生连接,是相互对立的关系。萨特主张,每个人都会为了自我的主体性而与他人展开斗争,“自我”和 “他人”在相互凝视的过程中试图使对方成为自己的“客体”,他人是冲突的根源。
萨特认为,在人与人交往过程中,充满了争夺主体性的斗争,即使在爱情中也是一样,想象中的浪漫爱情只是一个骗局,那种不分彼此、合二为一的爱情体验,只不过是刚开始时的幻觉。
但萨特主张的 “他人即地狱”,对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并不总是持悲观的态度,这句话实则可以理解为以下三层意思:理性对待他人的目光、理性对待他人的评价、理性看待自己。
进一步引申开来,人是社会性动物,在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的前提下,人类思维的闭塞性决定了人和人的交往总是在猜疑链中进行,最著名的猜疑链的表述为:“我不知道你是怎么想我怎么想你怎么想我的......”,在这种猜疑链和“自我”的主体性体系下,实则 “他人即地狱”最终含义:人最终实现的目标应当是不断找寻自我。
正如德国著名哲学家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善恶的彼岸》中那句“当你在凝视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凝视着你。”与魔鬼搏斗的时候要谨防自己也变成魔鬼——若无限制地怀疑,自身不可避免的将变成怀疑的创造者,从而使答案本身最终成为问题的一部分。
“人不自由的时候总感到不满,而自由的时候总感到恐慌。”也许,躲避“问题主义陷阱”本身就是找寻答案最好的出路,因为爱可以融化一切,就像太阳明天依旧会照常升起。文学度 www.wenxued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