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古文,就上文学度

正文卷 137 借口平乱

(文学度 www.wenxuedu.org)    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桓熙一直在盼着张重华被酒色拖垮身体,其实他的心里也不是太有底,毕竟他也不知道是否会因为自己的蝴蝶效应,而改变张重华的命运。

    如今得知事情的发展并没有脱离轨道,桓熙也算如释重负。

    至于凉王宫里的丑闻,桓熙甚至有些同情起张重华。

    张重华这都已经不是绿帽文的男主模板了,毕竟一般的绿帽文,可没有这么炸裂的剧情。

    原时空中,张祚不仅与张重华的母亲、妻子通奸,又在此后的数年时间里,逼淫张重华的侧室、妹妹、女儿,实在让人不齿。

    这么一比较,桓熙都能算是正人君子,毕竟他可从未强迫过妇人。

    就算桓熙垂涎当朝太后,那也只是有贼心,尚未付诸实际行动,如今府中就只有一妻二妾。

    不过张重华的遭遇倒也给桓熙提了个醒,酒色可真不是个好东西。

    当然了,桓熙连酒都戒不掉,也别指望他能远离女色,只能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况且,只有一个阿满,终究是不保险的。

    且不说古代婴儿夭折的风险并不低,也得防着大号将来被练废,必须要多准备几个小号。

    自从谢道韫、李媛的身体恢复建康以后,桓熙就没少在二女与韩嫣的肚皮上使劲。

    功夫不负有心人,虽然李媛暂时没有动静,但谢道韫却怀上了二胎,已经有了小半年。

    而韩嫣也在前不久发现了喜脉。

    桓熙特意放走一名氐人奴隶,让他往晋阳给张遇带去这个好消息。

    高兴的事情,就该与亲人分享。

    当然,对于现在的桓熙来说,凉州才是最紧要的。

    如今张重华卧病不起,桓熙迫不及待的与王猛商量起了出兵事宜。

    桓熙问道:

    “我欲尽起精兵西征,先生以河东五千战兵与雍州州郡兵,能否为我守住关中?”

    他最担心的还是苻健趁自己西征的时候,进攻关中。

    王猛自信道:

    “主公尽管专心西线战事,猛必保关中不失。”

    王猛的自信并非凭空而来,桓熙除了河东五千战兵以外,还在雍州留下了大量的州郡兵,真到了危急时刻,王猛能够得兵十万。

    这主要也与桓熙的土地政策有关,但凡授田之人,都得在农闲时响应地方官府的号召,参与军事训练,即为州郡兵。

    虽然每年的训练周期并不长,又是以防守城池作为主要的训练内容,因此州郡兵并不具备野战能力,但仅仅用作守卫城池,倒是绰绰有余。

    桓熙治下三十万户百姓,有超过半数都分布在了雍州,真要是到了危急时刻,王猛可以征调近十万州郡兵,听从号令。

    实际上,别看前些年冉闵与石赵之间的战争,动不动就出兵十余万,几十万,但那些军队之中,部分士兵的战斗力也没比桓熙的州郡兵高到哪里去。

    桓熙之所以逢战只带精兵,不过是信奉兵在精,不在多。

    当然了,如果出兵太多,不仅影响民间的生产、生活,对于财政来说,也是沉重的负担。

    冀州南部那样的精华之地,可就不是被冉魏、石赵这么给糟践的。

    桓熙对于王猛的能力,自然是信任的,他又道:

    “我将引五千匈奴弓骑南下,银川周边尚有三千骑,必要时,先生可以派遣他们南下,无需派人向我请示,一切以稳定关中局势为先,倘若有人不听号令,先生可以先斩后奏。”

    有的人就是将忠义看得比性命更加重用,这样的人有很多,近一点的例子就有此前自杀的冉魏司徒刘茂、特进郎闿。

    而王猛也是这样的人。

    有苻坚与王猛的故事作为参考,桓熙自然能够完全的信任王猛。

    否则,如果王猛都要提防,岂不是连刘禅都不如,毕竟连刘禅都知道,诸葛亮在《出师表》里写了谁的名字,他就重用谁,不加猜疑。

    桓熙与王猛相处也有数年,自然也知晓他的性情。

    越是信任他,王猛就越是对你死心塌地,如此才不负君臣之义,知遇之恩。

    反之,如果心生猜忌,提防着他,只怕王猛也会毅然决然的选择离开,另寻明主辅佐。

    就在桓熙与王猛商定出兵之后不久,永和九年(公元353年),十月中旬,秦州有急报传来。

    朱序声称武都、阴平二郡发生叛乱,自己无力平定,请求桓熙出兵。

    当然,这只是桓熙征召将士的借口。

    但桓熙当着众人的面,还是表现得很惊讶,当即召开军议,决定亲自领军平叛,参战将领有邓遐、杨安、石越等人。

    而能够独当一面的邓羌,则被桓熙留在了长安,听从王猛的调派。

    至于周楚,则早就前往了西套草原,奉命征召匈奴弓骑南下。

    周楚赶至银川,为主持单于台的赵俱带来桓熙的密令,赵俱核验过后,立即派人前往周边部落征召参战的弓骑。

    费连部的头人召集了部落里的青壮,宣布道:

    “大单于有令,此前南下的弓骑自备三匹马,前往银川听用!”

    弓矢自然不需要弓骑们自备,桓熙早就为他们准备好了制式的骑弓与步弓,骑弓七斗,步弓一石二斗。

    头人的话音刚落,人群中就响起了欢呼声。

    此前曾追随桓熙前往洛阳的费连贺隆亦在其中,正与好友举手相庆。

    所有人都知道,追随大单于作战,他必然不会亏待自己。

    如今的匈奴弓骑,可不是当初在刘务桓麾下那士气低落的模样,称得上是闻战则喜。

    当然,费连部欢庆的人群中,也有人在抱怨。

    自然是那些不曾被征召的将士,可谁让他们当初在桓熙征召弓骑南下,准备进攻洛阳的时候,不甚积极,落于人后。

    此战关系重大,桓熙自然得要捡着用得顺手的将士征召。

    费连贺隆回到家中,将这个好消息告诉给了家人,他的父亲、妻子、儿子都为此而高兴。

    毕竟匈奴弓骑已经跟随桓熙经历过一场狼山之战,一场洛阳之战,但由于弓骑们始终只担任袭扰的角色,从不与人硬碰硬。

    狼山之战虽然被苻苌的骑兵追赶上,造成了一定的伤亡,但洛阳之战的死伤却是微乎其微。

    弓骑们的家人也自然能够放心他们追随桓熙作战。

    当然,这与桓熙目前为止攻必克,战必胜也有关系,如果让刘务桓、刘阏陋头领兵,只怕就得是家家哭泣的场景。

    十月二十四日,仅仅五天时间,五千弓骑各牵三匹马,顶着风雪而来,尽数聚集在了银川。

    无需周楚特意鼓舞士气,即使是寒冷的气候,也冷却不了众人立功求赏的热情。

    匈奴弓骑们盼望许久,就等着这一天了。

    银川城外,周楚与赵俱道别后,统率五千弓骑南下。

    与此同时,桓熙也由王猛送出了长安,谢道韫与韩嫣在家养胎,并未现身,只有李媛随行。

    城门处,桓熙握着王猛的手,老生常谈道:

    “关中与妻小,我都托付给先生了。”

    二人是穿房过屋,妻子不避的交情,而王猛也是能够让桓熙放心去托妻献子的人。

    王猛一如既往的向桓熙表达着自己的忠心,也就是他的长子王永年纪还小,年仅五岁。

    否则他定要让王永跟在桓熙身边侍奉。

    王猛如今育有三子,长子王永,次子王皮,三子王休。

    其中,王永虽然年少,但自小乖巧懂事,不仅深受父母的喜爱,也被桓熙视为自己的子侄辈,很是爱护。

    桓熙与王猛在城门处道别后,步入了车厢之中。

    等在车厢里的并不是李媛,而是作为随军谋主的权翼。

    桓熙与权翼还有事情商量,李媛自然是在后边的马车里。

    随着一声令下,桓熙领着两万五千步骑,打着平定阴平、武都叛乱的幌子,由长安出兵西征。

    虽然这样的借口不一定能够瞒过苻健太久,对方迟早会知道,自己平定叛乱是假,准备出兵伐凉才是真。

    但能瞒一天是一天,多拖延苻健一些时间也是好的。

    此战,连带五千弓骑,桓熙共计征召三万步骑,由于秦州去年的税粮并没有运来长安,而是留在了天水,今年的秋税也正在收缴,桓熙不必千里迢迢从长安转运粮食。

    沿途由各郡、各县供应,等到了天水,自会征召民夫、辅兵。

    而在桓熙出兵之时,镇守金城郡的谢艾也听说了武都、阴平二郡叛乱的消息。

    虽说武都、阴平二郡都在陇南,谢艾并不了解真实情况,但他还是敏锐的发现了其中的蹊跷。

    桓熙收复陇右多年,一直以来,民生安定。

    与前燕占据河北不同,桓熙治下基本没有出现过什么叛乱,这也与他重视民生有关。

    百姓们能够过上安稳的好日子,谁还愿意冒着砍头的风险跟人造反。

    如今陇南地区爆发叛乱,即使是有人裹挟百姓,但民众没有造反的意愿,只要官兵一到,必然倒戈相向。

    可朱序却不能平定,谢艾觉得,桓熙总不能对一个酒囊饭袋委以重用。

    尤其是现在张重华重病,前凉国内局势动荡,时间上,叛乱来得这么的巧,由不得谢艾不多想。

    还是没赶上,晚了几分钟,下一章在晚上十二点之前。

    (本章完)

    文学度 www.wenxued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东晋:我的权臣父亲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免责声明:文学度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享有,若转载或者抄袭他人作品,带来的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若发现本站存在您非授权的原创作品,请立即联系本站删除!本站享有代替本站作者维权的权力!文学度为您提供

Copyright © 2011-2012 文学度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