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古文,就上文学度

正文卷 153 苻健南下

(文学度 www.wenxuedu.org)    第156章 苻健南下

    桓熙收取凉州,犹如鸟枪换大炮,准备淘汰劣质军马。

    至于那些被淘汰的军马应该如何安排,则是一个问题。

    权翼向桓熙进言道:

    “南方缺马,主公何不用那些军马与临贺郡公(桓温)换取人口。”

    当初,桓熙曾用一万五千匹军马向桓温要来了三万户百姓。

    然而,桓熙这一次却不准备采纳权翼的意见,他摇头道:

    “我早有计划,准备将淘汰的军马贩往民间,增加收入。”

    随着曲辕犁的普及与运用,耕作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需要两头牛、三个人耕的田,如今只需要一头牛、一个人即可。

    这也意味着有大量劳动力被从农田里解放出来,桓熙对于人口的渴求,已经没有当初那么迫切。

    而劳动力的解放,也意味着有更多百姓能够抽出身来,从事手工业、商业等活动。

    手工业、商业的蓬勃发展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行商走南闯北,自然需要牲畜运输商品。

    将被淘汰的军马贩往民间,既可以增加财政收入,符合短期利益。

    又能促进商品的流通,从而进一步推动手工业、商业的发展,也符合桓熙的长期利益。

    同时,再从荆州迁来民众,且不说桓温愿不愿意做这笔交易,以目前关陇的财政情况,也没有余力去安置移民。

    桓熙在夺取凉州以后,一次性扩充了一万五千名战兵,其中就包括了一万骑兵。

    这些人马虽然驻扎在凉州,但以凉州的赋税收入,肯定养不起这些脱产战兵,必须要由关陇补贴,也使得关陇刚刚好转的财政状况再度紧张起来。

    权翼见桓熙已经有了主意,并没有再坚持自己的看法。

    说过了军马的问题,桓熙又与权翼商量起了人事安排与军事布置,最终决定,以赵俱为凉州长史、武威、金城二郡太守,留守姑臧。

    又以杨安为凉州司马、西平太守,将西平郡治所移至枹罕(今甘肃临夏)。

    由于凉州刺史张曜灵将会长期居住在长安,等同于是让杨安与赵俱异地分理凉州军政。

    新招募的一万凉州精骑,分出三千骑驻于武威,三千骑驻于金城,四千骑驻于西平,一旦桓熙有召,则由杨安统率东出。

    至于五千步卒,桓熙在慎重考虑之后,还是决定让他们驻扎在敦煌,威慑西域各国,以杜郁之弟杜胄为敦煌太守。

    谢艾西征,除了收取凉州西部各郡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使命,便是招抚前凉西域长史李柏、伊吾都尉索孚等人。

    凉州西部五郡,桓熙只会在敦煌郡安插亲信,其余西郡、张掖、酒泉、西海等四郡太守若能及时归附,则尽数留用。

    而敦煌太守,桓熙自会在关陇地区给他安排一个郡,继续担任太守一职。

    桓熙想要发展商业,控制西域,敦煌郡可谓至关重要。

    等回去了长安,他也将会组织官方的商队,经由丝绸之路开展对外贸易。

    此番赵俱离开银川,前来凉州任职,单于台将由前凉旧臣索遐执掌,负责管理匈奴事务。

    在桓熙离开,赵俱未至的情况下,将由权翼暂且留在凉州主持政务,等待赵俱前来接管,而后东归。

    安排好了这些事情,桓熙来不及会盟河西各部胡人,于永和十年(公元354年),正月十九日,率领三万晋匈步骑由西都县匆匆班师。

    至于会盟事宜,将由赵俱到任之后着手安排,桓熙会在夏季只带枪骑,再来一趟河西巡视。

    而让步卒留在关中防备虞国可能的入侵。

    秦州,狄道郡,狄道县。

    李媛提前得到桓熙归来的消息,已经在城门外望眼欲穿。

    她此前偶感风寒,被桓熙留在了狄道养病,好在并无大碍,身体早已经恢复过来。

    之所以一直留在狄道,是桓熙觉得她病体初愈,不宜奔波,才没有让她前往凉州与自己相见。

    开路的骑兵率先映入李媛的眼帘,不久之后,那辆熟悉的四轮马车从远方缓缓驶来。

    桓熙走下马车,李媛忍不住内心的欢喜,行礼道:

    “妾身拜见将军,将军别来无恙?”

    桓熙握住了她的手,笑道:

    “无恙,只是一直担心你的病情,后来知晓你已痊愈,才终于放下心来。”

    说着,桓熙让人从另一辆马车上将张玉儿带来,他一路上,当然不会与张玉儿同车。

    张玉儿先向李媛见礼,她是张重华之女,固然身份贵重。

    但李媛也曾是成汉的公主,并不存在身份上被张玉儿压了一头的说法。

    李媛笑着回了一礼,与张玉儿以姐妹相称。

    三人一同入城,桓熙夜宿狄道。

    翌日,正当大军准备再次启程的时候,吐谷浑使者终于追了过来。

    桓熙亲自出面接见了他。

    使者行礼后,径直道明来意:

    “我家大王愿意再献良马五千匹,以求晋室册封。”

    桓熙当众许诺,一定会上表朝廷,请封吐谷浑碎奚为吐谷浑王。

    毕竟一道奏表,就能得五千匹良马,这种买卖谁不做。

    既然说好是良马,吐谷浑碎奚若敢以次充好,桓熙断然不会罢休。

    众人皆大欢喜,在使者离开后,桓熙立即补上一道奏表。

    此前他已经向朝廷报捷,同时请封张曜灵为凉州刺史,赵俱身兼武威、金城二郡太守,杨安为西平太守、杜胄为敦煌太守。

    至于有功将佐的封赏奏疏,尤其是桓熙为自己求赏,则会在回到长安之后,与王猛商议过后,再行送往建康。

    灭亡前凉,收取凉州,桓熙也希望能够凭借这么大的功劳,在官爵上再进一步。

    而此时的王猛,正在长安城外送别邓羌。

    在得知沈劲的急报之后,王猛在关中征调了两万州郡兵,由邓羌领军,奔赴河东,以支援蒲坂、高王城。

    虽然桓熙允许王猛尽起关中十万州郡兵,但那也只是在形势危急之下的做法。

    此时正值春耕时节,哪怕有了曲辕犁改变耕种方式,可一股脑将关中青壮尽数抽调,还是会对农业生产造成影响。

    而且征调太多的州郡兵,对于财政也是负担。

    秦州已经连续两年没有向长安运来米布,都留在了天水,作为桓熙西征的军粮。

    同时,桓熙在出征前,就已经与王猛商量过收取凉州后再次扩军的想法。

    桓熙在攻取姑臧后,就派人以三百里加急的方式,告知王猛这一消息。

    王猛虽然也为桓熙西征大捷而欣喜,但作为桓熙的大管家,必须处处精打细算。

    况且沈劲麾下有五千战兵,一千部曲,在王猛看来,应该足够防守,让邓羌带走两万州郡兵支援,不过是稳妥之举,以防万一罢了。

    如果桓熙留下的不是邓羌,王猛或许会亲自领兵增援,但要说到识人的眼光,王猛也不比桓熙差。

    邓羌的军事才能深得王猛的赏识,由他领兵增援蒲坂,王猛可以安心的坐镇长安,掌控大局。

    这也是桓熙为何要将邓羌留在关中的原因。

    前线的战斗固然重要,但在苻氏进攻时,留守长安,稳定关中局势,也同样不能疏忽。

    当邓羌领着两万州郡兵北渡渭水的时候,苻健留丞相苻雄辅佐太子苻生监国,自己亲率五万大军南下,此时,距离高王城并不太远。

    永和十年(公元354年),二月初三,苻健带着五万大军沿汾水河谷南下,率先来到高王城外。

    看着眼前的高王城,苻健面白如纸。

    虞国河东太守吕婆楼不止一次在奏疏中提及高王城易守难攻。

    苻健南下之前,也曾有过心理准备,但今日亲眼见到,高王城地势之险峻,还是出乎了苻健的预料。

    高王城坐落于汾水下游的汾南高垣北侧。

    汾南高垣海拔在400米以上,北临汾水,东、南两侧被涑水河所环绕,因为流水的侵蚀、冲刷,形成了高达50米的陡峻断崖和冲沟。

    高王城三面深沟,一面壁垒,地势突兀,险峻天成。

    更为重要的是,因为高王城的特殊地势,使得攻城部队难以在城外展开。

    原时空中,韦孝宽以数千守军,在高欢十余万大军的进攻下,足足坚守50多天,致使高欢死伤超过七万,也终究没能拿下玉璧,最终高王为此抑郁而亡。

    苻健并不知道高欢的故事,但看着眼前的坚城,他也不禁暗自感叹道:

    ‘这岂是依靠人力就能攻取的城池?’

    但是想要从蒲坂进攻关中,就绕不开眼前的高王城,否则高欢也不会头铁非得攻取玉璧,而且两次都玉璧城下碰得一鼻子的灰。

    如今桓熙的主力不在关中,现在是将他彻底赶出河东的最佳时机,苻健不愿就此错过。

    高王城北面城楼,沈劲望着汾南高垣下,旌旗蔽空的五万虞军,却并不为此惊慌。

    自公元349年跟随桓熙入关,监造高王城以来,这已经是他镇守此地的第六个年头。

    多年的经营,高王城不仅地势险峻,城池同样高耸坚固,足以使人望城兴叹。

    还差四千字,我可能今晚写不了了,连续两天没有休息好,感觉状态都要没了,我今晚调整一下作息,明后两天各发1W2补上。

    真的很抱歉。

    (本章完)

    文学度 www.wenxued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东晋:我的权臣父亲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免责声明:文学度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享有,若转载或者抄袭他人作品,带来的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若发现本站存在您非授权的原创作品,请立即联系本站删除!本站享有代替本站作者维权的权力!文学度为您提供

Copyright © 2011-2012 文学度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