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入主京师 441、欲戴其冠必受其重
(文学度 www.wenxuedu.org) “不可啊,陛下。”“还请陛下收回成命。”
“太孙殿下自从立为储君,一直兢兢业业无有过错,怎可轻易废储更立?”
“此乃国之根本,会动摇国家根基的啊。”
随着朱元璋说出要立朱楩为储,一时之间,大殿内响起无数呼声。
那些大臣一个个满脸悲情,仿佛已经看到大明国灭了一般。
连齐泰几人的脸上都重新露出光彩,好似得到了支持。
而以朱楩为首的一群诸王们,却站在一旁冷眼旁观。
这要是他们再一起抱着胳膊,怕不是一群黑社会?
如今诸王全都聚集簇拥在朱楩身边与身后,一副以他马首是瞻的架势。
偏偏那些大臣却还没有眼力见,竟然都没看出来吗?
现如今,不但陛下独宠滇王,连诸王也认可滇王。
此乃大势所趋。
再加上朱楩如今名扬天下的名望,和一直以来爱民如子,在各地的美誉。
他自己的藩地云南就不说了,江南也有好几块地区被系统划入他的名下,甚至包括西安、宁夏等地,尤其是被他打下的地盘。
朱楩只诛首恶,善待百姓,还放了那么多降军回去。
两军交战,在战场上互相厮杀自然是理所当然没什么好说的。
可他事后善待俘虏,以及不忘派人去做思想工作。
天知道朱楩如今振臂一呼能起兵多少。
哪怕不说这个,等那几十万大军凯旋而归班师回朝,你再看看朱楩如今的势力?
就连朱允炆此时都主动站了出来,说道:“启禀皇爷爷,允炆之前犯了痴傻,于年前私自做主,驱使齐泰等人私自调派一支卫所兵力,想要趁十八叔回京入城之际设伏围杀。”
“十八叔,侄儿鬼迷心窍,竟敢谋害叔叔,而且您还是咱们大明的亲王,更是大明最大的功臣。还请十八叔责罚。”
朱允炆主动陈述了自己之前的所作所为,没有逃避责任。
其实他如果不主动站出来,齐泰这些人是绝对不会把他供出来的。
可以看出朱允炆还算颇有担当。
不过更多的,还是朱楩的诚意打动了朱允炆。
朱楩当时对朱允炆说,哪怕看在大哥的面子上,我也不可能伤害你啊。
朱楩还不止一次跟他说,咱们才是一家人,血浓于水,打断骨头连着筋,以后离那些无用的儒生远点。
是啊,他们是一家人。
本来朱楩已经拿住了所有的道理,他完全可以随意的处置朱允炆。
毕竟朱允炆输了,成者王侯败者寇,不出手则已,既然出手了,又输了,那么就会失去一切。
可朱楩竟然真的轻易的放过他了,把那件事当做没发生一样,事后不但没有追究,连那场家宴上,也只是一语带过提了一嘴罢了。
朱允炆深深的看着朱楩,双手抱拳行了一礼,说道:“侄儿以前太过狂妄,没少得罪叔叔,还望十八叔不要跟侄儿计较。”
朱楩笑了,很是欣慰,说道:“那是自然,你是我侄子,是咱老朱家的子孙,咱们这些叔叔帮你还来不及,谁若是敢欺负你,有咱们这些叔叔在,定不轻饶。”
其他藩王们,尤其是老三、老四、老五这三个亲叔叔,也都对朱允炆露出善意的微笑。
看到这一幕的朱元璋,在龙椅上也感到老怀甚慰。
毕竟都是他的子孙,唯有他最不想看到血脉后裔骨肉相残。
然而自古以来,最是无情帝王家,毕竟龙椅只有一张,难免会发生争储夺嫡的情况。
而这种争斗,最为残酷,输家将会失去一切。
可这一次,朱允炆主动站出来认输了,加上朱楩不忍加害大哥朱标的孩子,所以才能平稳过渡。
朱允炆又转过身对朱元璋说道:“皇爷爷,孙儿不适合储君之位,不论是带兵打仗的能力,还是治理国家的手段,文治武功,方方面面都不如十八叔。而且十八叔自从就藩以后,就开始为了戍边保国而接连征战。”
“定边之战、讨伐刀干猛、严惩胡渊、北胜府作乱,还有维摩十一寨与那广南酋侬贞佑。等等等等。这还只是云南。更不用说过去两年,十八叔两度出征塞外草原,还收复了藏地,平定了东察合台汗国与帖木儿帝国。”
别人还不知道新疆西域的消息,可他们家族内部自然早已知晓,恐怕不出一個月,西域的捷报消息就要传过来了。
朱允炆不禁感叹道:“天不生我十八叔,大明万古如长夜。这一桩桩一件件,哪一个不是不世奇功?如今汇聚到一人身上,简直是千古之功,千秋之功啊。”
此时朱允炆再没有半点不服或者羡慕嫉妒,更多的是深感佩服。
别说是他,换做任何一个人,都完成不了如此伟业。
因为最关键的是,朱楩不止是打下了这些地方,后面跟上的改土归流政策,是要把这些地盘的民心尽收下来,让他们对大明有归属感。
简单一句话就是,只要你当大明百姓大明子民,就有地种,有饭吃,有牲口可以放,不用再当任何人的奴隶了,你们就是你们自己。
跟着大明,就能过好日子。
谁还想去当别人的奴隶?
其实这已经不止是所谓的改土归流那么简单,其实还加入了解放思想。
还有朱楩也是真心实意展现诚意的,明军对百姓的秋毫无犯,就是最好的证明,明军不会对他们烧杀掳掠,哪怕他们是战败方,也不会欺辱他们。
这跟常年遭受蒙古贵族压榨迫害经历比起来,高下立判。
所以朱楩能那么容易轻松的收复了蒙古草原,其实也可以理解,他可是借用了后世思想的啊。
哪怕是再愚钝的百姓,也知道谁是对他们好的。
而朱允炆更是化身朱楩的舔狗追随者,毫不保留的称赞着朱楩的那些功绩。
最后他更是说道:“孙儿身为太孙,却做着勾心斗角的阴谋。而十八叔才是真正为了大明而奋战,不顾自身安危,亲临战场身先士卒浴血杀敌的功臣。皇爷爷,咱们要的可是大明风华千秋万代,咱们要的乃是大明江山永固。如今既然十八叔更适合做储君,您何必在意别人的看法?”
满朝官员都傻眼了。
不是,太孙殿下,我们是您的人啊,您怎么跟滇王站到一起去了?伱是哪伙的?
哪伙的?
朱允炆冷笑,心说,我是站在大明这一边的,只要大明更好,我就满足了。
现在他终于明白,自己和十八叔的差距有多大。
自己认为藩王太多,乃是国家负担,今后必成隐患,于是想着等自己有朝一日登基坐殿,第一件事就是削藩。
可十八叔却认为,世界那么大,只靠朝廷与皇帝怎么可能掌握的过来,只靠他一个人又怎么打得过来。
所以他把藩王视作国之利器,要带着所有兄弟一起打天下,打下更大的天下。
到时候把藩王全都分封出去当国王,你们也去当皇帝去,反正都是朱家子孙,到时候整个世界都是咱们老朱家的。
这不好吗?
今后就算爆发了世界大战,结果特么竟然是老朱家的内战,可还行?
真是想想就激动呢。
朱允炆此时再无半点芥蒂,反而目光灼灼的看着朱元璋,头一次感到如此轻松和坦然。
其实现在回想起来,所有人都以为他朱允炆深受皇爷爷的喜爱。
可只有朱允炆自己知道,他深深的惧怕着皇爷爷,甚至不敢流露出内心深处的真面目。
其实朱允炆更想像现在这样,把心里话跟皇爷爷说出来,他也不想那样城府极深,整日戴着另一幅面具。
可是在这以前,藩王们不是他的叔叔,而是他的威胁。
所有人都在告诉他,你的叔叔们今后会威胁到你的位置,他们可能会造反,会推翻你,甚至是杀了你。
朱允炆很怕,一直都在这样的环境下,紧绷的神经已经快到极限。
然而等到今日过去,朱允炆就无需再怕什么了。
因为现在有十八叔为首的叔叔们作为他坚实的后盾,这不比那些不可靠的大臣更有安全感?
这才对嘛,这才是一家人啊。
“允炆,你终于长大了,”朱元璋欣慰的点点头,又看向那些朝臣。
群臣已经傻眼了,已经迷茫不知所措了。
连太孙朱允炆都带头跳反了,他们还怎么坚持立场?
总不能说滇王不配,不如让我们来当储君吧?
又不可能去推立晋王朱棡,晋王的名声一向不好,比秦王朱樉的名声好一些,却不多。
立晋王,就还不如立燕王了。
忽然,有人出声说道:“启禀陛下,您曾经说过‘燕王英武似朕,立之何如’。而且燕王殿下也有带兵之能,治国安邦之事也不在话下。不若立燕王如何?殿下更是孝慈高皇后(马皇后)嫡子,也是懿文皇太子(朱标)胞弟,正合适。”
“不妥,若立燕王,置晋王于何地?”刘三吾当场跳了出来,当初就是他破坏了朱棣的好事,否则还真有可能是朱棣为储君了。
此时刘三吾仍然坚持己见:“如果立燕王,与立滇王有何区别?相对来说,滇王殿下岂不是更加英明神武?”
“合着,老子成了你们手中的利器,用来伤害咱的弟弟们了?”朱棡面色阴沉似水,冷冷的看向刘三吾和之前那人。
他哪里听不出来,什么置自己于何地,这只是一个借口罢了,用自己来封死了弟弟们的路。
只要自己一日不死,要么立自己,要么旁人就再无机会。
开玩笑,以为自己好欺负吗?
“是啊三哥,这些朝臣,口里说着忠君仁义,可嘴里却肆意点评咱们这些王爷,又哪里来的半点谦卑?天地君亲师?你们读的圣贤书,都读到狗肚子里了?”朱棣也不干了,脸色冰冷的,直接破口大骂。
难怪父皇和老十八总骂你们是狗东西。
你们还真狗啊。
说别人的时候,就要求别人仁孝礼义信。
可到了你们自己身上呢?就在那里大放厥词夸夸其谈。
朱元璋也面色不善的,以目光警告了一番朝臣。
他哪里不知道,这些家伙还不死心,想要负隅顽抗。
难道他们还以为能阻止不成?
“楩儿,不如你也说说你的想法?”朱元璋看向朱楩,见他一直跟没事人一样,有些不高兴。
你以为咱们是在给谁冲锋陷阵啊?
朱楩见全场目光都聚焦到自己身上了,抓抓脑袋,指指齐泰等人,说道:“我想说,难道不该先判他们的罪行吗?”
对呀,差点把齐泰等人给忘记了。
朱元璋这才回过神来,然后就一脸不耐烦的挥挥手:“拉下去拉下去,等到明日午时,开刀问斩。竟然敢私自调兵,并且意图谋害亲王。长此以往下去,岂不是敢造反了?”
其实刺王杀驾本就属于造反了。
“夷三族。”
朱元璋杀气人来,从不犹豫,既然有人想伤害他的儿子,自然是要株连全族的。
不过不是九族,而是三族。
一时之间,朝堂内一片萧瑟。
而齐泰等人,倒是有了那么点骨气,竟然没有半点服软讨饶,而是沉默着,垂着头被大内禁卫带走了。
只是在路过朱楩等诸王面前时,齐泰抬起头,仍然忍不住说道:“我们没错。一旦废储立嫡立长制度,国将不国。而你将是大明的千古罪人。”
“笑死,”朱楩冷笑道:“自古以来,哪有一个超过千年的王朝?几千年的历史还不能说明,立嫡立长制度就是个废物?立嫡立长不立贤的话,反正只要我是嫡子就可以躺平等着继承一切,后世子孙如此懈怠下去,出几个不肖子孙的废物还不是很正常的?”
“我看你们也算是对允炆忠心耿耿,索性再跟你们说一句。你们不会以为,本王要对自己的大侄子动手吧?你们不会以为,允炆以后就没有机会当皇帝了吧?”
“如果本王说,本王登基之后,直接废储立嫡立长制度,今后只立贤能。本王要选储君的时候,不是从自己的孩子中,而是从所有宗族世子,乃至所有下一代孩子都可以参加竞选呢?”
“本王要把所有宗族的孩子放到一起养,让他们一起成长,血浓于水。最后由所有宗族和他们自己推举出最优秀的人为皇帝。其他人回家继承王爵。”
“以感情为基础,连接皇室血脉,使藩王巩固皇权。这不比重用你们这些外臣好的多?”
至少到了明末,绝不会出现李自成造反时,朝廷无兵可用、无钱可使、无粮可吃的地步。
想那崇祯帝该无比后悔吧?临死之前,身边只剩下最后一个太监,一个太监却比那文武百官还要忠心。
不得不说这很讽刺,因为崇祯就是被东林党所蛊惑,以为那魏忠贤是大奸臣,杀了他大明就崛起了。
结果魏忠贤一死,大明竟然特么亡了。
可还行?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欲戴其冠必受其重。”
“皇帝不是那么好当的。”
朱楩抬起头,看向朱元璋,声音在大殿内响彻,传递到每个人的耳中:“如果不想当千古一帝的明君,如果没有为了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觉悟,那还当个屁的皇帝,当个逍遥王不好吗?”
“皇帝不是权能与胡作非为的象征,皇帝更是责任,肩负一国百姓幸福与国家昌盛的使命。若是没有这份觉悟,那就不要当皇帝,以免累国累民。”
“君王死社稷。”
此话一出,如雷震耳。
无数人都不可思议,甚至是不敢置信的看着朱楩。
因为他的想法太超前了。
这可是封建时代,你却说皇帝不能胡作非为?说皇帝不是权力的象征?竟然说皇帝反而要肩负使百姓幸福的使命?
哪怕李世民经常把‘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挂在嘴边,也没有如此觉悟啊。
刘三吾浑身巨颤,激动不已,更是双手抱拳深施一礼:“滇王大才,吾所不及也。”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这段话出自‘荀子·王制篇’,原文可见‘荀子.哀公’,更是荀子讲述孔子与鲁哀公的一段对话。
荀子乃是战国后期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而且典例更是出自孔子,孔子在儒家地位自不必多说。
虽然朱楩没有说出这句话的原文,可那一句君王死社稷,足以让儒生由衷折服。
尤其是刘三吾这种谦谦君子,更是差点要五体投地的大拜。
永远不要小瞧皇权在古代封建时代的地位,有一句话叫做,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不论如何,只要君王要你死,你必须得死。
天地君亲师,君可是只排在天与地之后的。
这里面可没有提到‘人’,天地君亲师里面,是没有百姓的。
无关的百姓的死活,干我屁事?
而朱楩却认为,当了皇帝不是为了享受,更不是为了胡作非为的,要当就当千古明君,做一番大事业。
如果想要享受,那就去当逍遥王,一样可以逍遥快活。
但是就别来祸害国家和百姓了。
朱楩更是再接再厉的,说道:“而且为了防止在位的皇帝犯了昏庸,防止汉武帝那种前半生英明,后半生昏庸的事发生。还可以设置藩王弹劾制度,唯有宗亲藩王可以节制皇帝,防止皇帝昏庸无道。还是那句话,不是当皇帝的那块料,就别当。”
“就算是本王,你们还真以为我要当一辈子的皇帝啊?开玩笑,等本王完成自己的目标,我才不当皇帝,全年无休的干活,九九六?那特么是零零七好吧。”
朱楩又不是没见识过朱元璋整日批阅奏折和处理国政的样子。
哪怕是现在想到今后可能要过的那样的日子,都一个头两个大了。
所以朱楩一脸坦诚的看向所有人,尤其是朱允炆:“大侄子,等叔叔当了皇帝,也许很快就让你继续当储君了。”
朱允炆一脸漆黑,叔,别这样,你就是想抓个壮丁帮你公干是吧?
而朱元璋更是心里一动,看向朱楩,你不想当一辈子皇帝?
那是不是得早点让你继位啊?
万一你当了一年就跑了,到时候我都死了,谁还管得了你?
这国家还要不要了?
“滇王,你说的可是真的?”方孝孺死死望着朱楩,也觉得不可思议,自古以来,谁是以这种想法看待皇位的?哪一个不贪权恋势?
朱楩冷笑道:“是真是假,你们是看不到了,但是如今这满朝官员可以作证,日后史官也会记录下来。本王必定要开创一个千古未有的盛世,可惜与你们无关了。”
这是他的自信,若不能做到,这个皇帝不当也罢。
(本章完)
文学度 www.wenxued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