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八章 仕途点迷津
(文学度 www.wenxuedu.org) 贾琮刚出了荣庆堂,便遇到了管家林之孝。林之孝说道:“三爷,你说的官媒我已请来了,三爷吩咐的事已和来人说清楚。
她说孙家违信约在先,贾家可退亲,且不占罪衍,只要贾家写好退亲文书,其实事项都由官媒办理。”
贾琮说道:“国朝民律,议亲一方违信,需缴纳嫁资处罚,官府与苦主各占一半,用这笔钱去城外施粥,为二姐姐积福。”
林之孝一听这话,脸色有些古怪,那姓孙的遇上三爷,也算倒霉到家了。
被三爷当堂臭骂,轰出贾府,一半聘礼都让三爷拿去施粥,这都够开几个月粥铺了。
不过这姓孙的也是活该,让三爷发现他烟花浪荡之行,三爷最爱惜二姑娘,怎么可能不整治他。
连忙说道:“三爷放心,我马上去办。”
贾琮望着身后空荡荡的荣庆堂,想起自从自己被封爵以来,在这里发生了多少龌龊之事。
先是贾母想用尤氏和贾蓉给伯爵府加塞,后面又想通过分派家奴辖制伯爵府,今天贾效等族亲那副觊觎爵产的嘴脸。
然后通过鑫春号大量制造,分价销售,成为大众可用之物,这些东西产生的利银,绝不会低于鑫春号的香水。
好在这些麻烦,自己都一一应对过去,接下去应该可以耳根清静一段时间。
至于这两处遥远的农庄吓跑了贾效等觊觎之辈,只是一种附加的意外收获。
狭私揽权,勾心斗角,嫉妒贪婪,不一而足,这就是世传数代的诗礼簪缨之族。
更不用说鑫春号给他带来的巨额财富……。
他如果觉得辽东的田庄过于荒僻,也可选择离神京有些距离,却没有辽东如此遥远的几处农庄。
可在贾琮的眼里却是寻常,当年他为了给盛夏的秀娘香铺带来清凉,鼓捣出来的制冰之法。
他可是知道后世之时,关外的黑土地是最宝贵的土壤,其丰产之力甲于天下,以至于那里成为闻名天下的粮仓。
……
当然一切实现的进度,他会牢牢把握在自己的手中。
而且,在贾效等人的眼中,一千石的爵产,一年四五千两银子进项,是令人垂涎三尺的巨资。
这些只知道贪图享乐,阴私狭隘的贾家子弟,如何能意识到其中宝贵的机缘。
在很多时候,庞大的银钱可让你做到尽可能多的事情……。
但是田庄的面积却远小于辽东田庄,所以最后贾琮还是把爵产农庄选在了辽东。
光在神京及附近地区,每年一夏,就能给他带来数千两收益,几乎可以和爵产收益持平。
其实内务府在移交爵产之前,给出过一些选择。
他曾对皇帝许诺在三年之内,让鑫春号年利银达五十万的承诺,可能会提前半年实现。
他怎么会错过这样可以抢占先机的机缘,甚至以后手中有了资材,他还要加大对辽东黑土的收购。
如今关外女真势力消亡,那里是大周的新开发的领地,他作为女真之战首勋之臣,内务府可让他圈占土地最肥沃的田庄。
……
后续他还会把一些制造工艺简单的物件,如牙刷、牙膏、香皂等东西鼓捣出来,以后当然还有其他今世未有之物……。
洛苍山,柳宅。
自从辽东返回之后,面圣、献俘、封爵、改府等事纷至沓来,他还要忙着搅黄迎春的婚事……。
等这些事情都忙完了,他才真正有了空闲的时间。
远行半年才归,去洛苍山拜见恩师柳静庵,是必须的师道礼数。
一进入柳宅,便看到师母崔氏等在那里。
崔氏看到贾琮照旧是一顿稀罕,封不封爵倒是其次,只是老夫人脸上颇有些心疼,只说他黑了瘦了。
书房之中,半年没见到的柳静庵,似乎有肉眼可见的几分苍老,好在精神依然矍铄,双目神光不减。
柳静庵看着自己这位少年弟子,脸有微笑,神色之中颇为满意。
说道:“本来以为,你跟着顾大人巡查九边,不过是增长见闻,没想到伱竟闹出这么大动静,更没想到你于兵事有这等天资。”
贾琮回道:“学生也是恰逢其会,多少有些运气的成分。”
柳静庵沉吟道:“更让为师没想到,太上皇正好在这个关口,通过太上皇后给你赐礼……。”
其实贾琮事后多次回想此事,如今他大概也明白,柳师会这样说的原因,不外乎是圣上加恩,是各种原因交融作用。
柳静庵说道:“如今大周处于治平盛世,九边与东南海疆,虽有隐癣之患,却极少有大的战事。
你此次能立下如此功勋,也算很难得的机缘了,此番之后再想立下如此大功,却有些难了。”
贾琮微叹道:“先生,国无战事,武将闲散,那才是好事呢,辽东一战,千里流血,人命枕籍,实在比不得西窗读书有趣。”
柳静庵道:“你可知当初太祖,为何封史尚书令为世袭罔替保龄侯,而封贾家宁荣为降等承袭国公。”
贾琮微微思索:“学生愚见,当初为立国之初,武将功高,文臣治平,因此贾家的爵位高于史家。
但一旦立国已定,便需平衡武将势大,以免紊乱社稷。
治平盛世,需重用文臣,以无兵之文臣制将兵之武将。
史家尚书令位同一品,文臣协理之人,治世纲要之臣。
所以史家保龄侯爵位可世袭罔替,但宁荣武勋国公却不可,此乃立国之初,文武平衡之法。”
柳静庵满意的点了头头,自己这个弟子不过才十四岁,对朝局平衡之术,有这样透彻见地,算是十分难得了。
“你已经是二元登科,书词之名播于天下,乡试时又写出四言宏文,可以算是天生的文臣种子。
给圣上上过火器建营方略、格物治学之法、辽东治平政策,这些都是文臣治盛之事,圣上必定印象深刻。
如今四疆平稳,削平女真之后,只怕再无大的战事,此事圣上心中必定深知。
所以,圣上为你加世袭罔替之恩,并不单单为了向太上皇夸功,也并不是想让你再建战功,用你文臣之才的心思只怕是更多。
当初你被点恩科解元,翰林院正葛宏正曾举荐你入翰林典籍,但圣上言:勋贵之子当养勇武之气。
那是圣上忌讳你的出身和文才,会被朝臣助澜,将来生出文武双利,尾大不掉权臣之势。
但自你在辽东建功,圣上再生惜才之念,于是借宗人府之手,施改易世子之策,引荣国贾家断然决绝,此为断你出身根源之利。
而你上表辞世子位,拒绝承嗣入宁国之脉,便是向陛下表明心迹,此一时而彼一时!
陛下圣心独裁、谋略深沉,而你能见招拆招,不落窠臼,但却合乎天心。”
……
贾琮听了这番话,目光渐渐沉凝,他虽然思虑不浅,但毕竟没有柳静庵宦海沉浮一生,所累积出来通透和睿智。
柳静庵这一番话,让他有茅塞顿开之感。
柳静庵微微一笑,似乎神情中带着一丝自嘲:“我原想以你的文思,做一个普普通通的读书人,可以安稳一生。
可是你这人气运有些不俗,想要一生平稳只怕是有些难了。”
说到这里,柳静庵突然语气有些郑重:“既然你已踏入官场,因果纠缠,难以轻易脱身,就当审时度势,避恶保身!
你可知这次圣上册封伯爵,加授从三品散勋,为何你的五品实职却没晋升?”
贾琮心中有些明悟,说道:“因为以学生目前的情形,实职做到五品,已到顶点,升无可升!”
虽贾琮这次封威远伯,还加授银青光禄大夫,属从三品散勋。
但是从三品散勋只是虚名荣耀,和从三品实职无法相提并论。
因为按大周官制,晋升从四品实职必须是两榜进士出身,就像是武勋爵位必有军功才能封爵。
这是文官仕途的铁律,不然科举伦才便会形同虚设,寒门学子根本无法与贵勋子弟相争。
国丧科举选才之路,天下士子离心,那就离亡国不远了。
当年贾政作为荣国公嫡次子,敕造荣国府继承者,太上皇赐官不过工部主事。
沉浮十余年也不过升任从五品工部员外郎,想要升到从四品官职,绝对是不可能的,就因为他非两榜进士出身。
身份尊贵的国公嫡子尚且如此,可见从四品实职须两榜进士出身,是何等森严的官制铁律。
所以,贾琮眼下升到正五品火器司监正,他在文官之路上已到了瓶颈。
哪怕他如今封了世袭罔替威远伯,在文官实职之上,也无法再进一步,因为他只是一个举人,而不是进士。
……
所以,此次他在辽东立下大功,嘉昭帝册封伯爵,赐相等爵产,授予从三品散勋号,却没有加封实职。
嘉昭帝在政事上是缜密明君,虽然他对贾琮有重用之心,但他也绝不会为他破例,做冒天下之大不韪之事。
如果贾琮今后就靠着爵位,一千石爵产,五品实职,在他的伯爵府中逍遥一生,也不是不可以。
一个世袭罔替伯爵,位份贵重,似乎已没必要再去苦熬科举的辛苦
但是时间一长,这必定是要失去君心,因为那不是皇帝的初衷,也不是世袭罔替恩典该兑换的价值。
就像柳静庵说的:你已踏入官场,因果纠缠,难以轻易脱身!
现实的情况,还真不允许他从此安享富贵,得过且过。
想要打破目前的僵局,贾琮只有一条出路,重返科举考场,只要取了两榜进士功名,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
剩下的只是看皇帝自己怎么安排了,因为贾琮该做的努力已做到了。
如果不是柳静庵有超乎常人的敏锐洞察,以及对宫城中那位九五之尊透彻的了解。
这其中的迷离深意,贾琮自己或许很难参透。
(本章完)
文学度 www.wenxued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