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码下载APP

无广告读最新章节

手机扫码下载APP

无广告读最新章节

看古文,就上文学度

第两百四十二章:杀疯了

颜色:
(文学度 www.wenxuedu.org)    吕不韦手按在虎符上,重重压了一下。

    身子贴近蒙骜,若是妙龄少女来做这个动作就极为暧昧了。

    吕不韦在老将耳边,低声提点:

    “仗可以在关外打,也可以在关内打。

    “大王坚持不了多久了。”

    蒙骜微微偏头,看着与秦王脸庞一般瘦削的秦相,眼中有些震惊。

    吕不韦是王上钦点的太子仲父。

    为了给吕不韦立威,王上不惜拿全体秦将开刀。

    王恩如此浩荡,说是一声国士待遇绝不为过。

    到头来,这位国士却在他蒙骜的耳边说——大王坚持不了多久了。

    好一个大逆不道的权臣!

    老将微微低头,点两下:

    “骜知矣。”

    蓝田大营显得很空旷,只留有三万人。

    剩下那些刚跟着麃公打完仗的士卒,一小半回原籍,一大半都去了关中治水。

    蒙骜领走了一万人,蓝田大营就只剩下两万人了。

    两万常备军,对于韩国来说,已是够够的了。

    对于秦国,不够,远远不够。

    蒙骜策马领军向东行的时候,就在思考一件事。

    若是三万人全部归他调动,能打过五国联军吗?

    战马一个颠簸间,老将就有了答案。

    打不过。

    别说他,武安君再生也打不过。

    三万人平天下,那是炎黄时期的事。

    所以,王上给了他一万人,是真的让他去送死吗?

    若是真的要杀他,在咸阳把他像麃公一样抓住枭首不就好了吗?

    秦军杀良人,主将被问责,那再加一个被问责的副将有什么问题?

    秦以法治国,法出自王口。

    秦律怎么写,还不都是大王上下嘴唇一碰的事?

    “来人!”老将勒马急停。

    急切地让亲兵拿来毛笔、竹简。

    老将跨坐在马上,在竹简上“嗖嗖嗖”得就写好了一篇奏章。

    “八百里急报!”老将把竹简扔到刚才被叫过来的士卒身上:“不经相邦!直呈王前!”

    士卒领命而去,快马如飞。

    领着一万秦军继续行进,老将满是忐忑。

    他不知道他猜得对不对,但他已经做出了选择。

    一万秦军,是不可能打过五国联军的。

    若是不想送死,除了固守函谷关等秦王先死以外,其实还有很多解决办法。

    最激烈的。

    打开函谷关的大门,放五国联军入关。

    秦国灭,他蒙骜就是最大功臣。

    稍缓和的。

    转投他国,和当初秦相甘茂一样。

    以蒙骜战绩,哪个国家都会礼待于他。

    他在列国成为上卿,有了地位,秦国就不敢动手杀他蒙家满门。

    秦王刻薄寡恩是传统,老将很清楚。

    但自迁都咸阳,除了秦孝文王以外,历代秦君哪里有一个庸俗之辈?

    当今王上虽然病重,但正值壮年,头脑不昏,不可能会做出这等漏洞百出的事。

    大军还没未到函谷关,新的王令来了:

    【固守函谷。】

    蒙骜嘘了口气,精神重振。

    若只是固守函谷关,那一万人足矣。

    老将仰头,天还是那个天,但老将却觉得天都变好了许多。

    武安君白起的面貌出现在天上,只有老将能看得到。

    蒙骜眯着有些昏花的老眼,喃喃说道:

    “为将者,不能仅思战事,不思君事。”

    这是曾几度为武安君副将的蒙骜,在武安君死后,悟出来的道理。

    秦国名将,多死秦国。

    函谷关。

    蒙骜、蒙武,父子相见。

    上阵父子兵。

    城头上,父子二人注视着关前填满道路的士卒,面无惧色。

    迄今为止,函谷关只被齐将匡章攻破过一次。

    只要不出关,任你关外人再多,又如何?

    赵国老将廉颇一连三日在函谷关下叫骂,邀战,父子二人并不理会。

    三日后,五国联军在函谷关前对秦女施暴,秦女声声痛苦尖叫让函谷关城墙上的函谷守军都红了眼,下了防第一时间请战。

    秦国戍防采用就近原则。

    函谷守军,有一半人的家都在关外的秦土。

    阵前被施暴的秦女,是他们的母嫂、妻子、姊妹……

    蒙骜让儿子蒙武去安抚函谷守军,依旧下令,拒不出战。

    很快,不只是函谷守军,来自蓝田大营的一万秦兵也来请战。

    蒙骜依旧不理会,拒不出战。

    又是三日,秦血染红了函谷关前的土地。

    联军杀人了,杀的是关外土地上的秦国壮年男子。

    秦军掠夺赵国、韩国的土地,对赵女、韩女施暴,杀赵国男人、韩国男人。

    五国联军在函谷关前,将秦军对他们做的事,通通还了回去。

    秦军无法忍受,但只能忍受。

    主将蒙骜不让出战,副将蒙武、秦傒,完全听从主将差遣。

    函谷关前,越来越红,好似会一直红下去。

    莫名其妙被点为副将的秦傒,总会在夜晚时出现在城头上。

    看着黑黢黢的城下,仿佛能看到那一个个求救哭喊的秦国女人,看到那一个个被砍下脑袋的秦国男人。

    那副画面,他白日不敢看。

    “秦子楚,这就是你让我来参战的原因吗?你就是想让我看到这些吗?”秦傒双眼微肿,拳头攥紧,骨节发白:“我看到了,然后呢?让秦人受尽屈辱,这就是你秦子楚的能耐吗?啊?!”

    咸阳。

    相邦遇刺案结案了。

    指使杀人者,非秦国武将,乃秦国宗室。

    杀了有天大功勋武将的草滩刑场再次起用,这次杀的是秦国宗室。

    “秦异人!你不得好死!你枉为人子!”

    “我没有杀人!我杀吕不韦作甚!你们查错了!”

    “秦异人!赵狗!畜生!”

    “秦异人你想断我大秦血脉!我要找宗正!我要进祖祠!”

    “……”

    骂声、求饶声、尖叫声……不绝于耳。

    随着一声快刀破空声,一切都归于寂静。

    取而代之的,是百姓的欢呼声。

    秦国王室,触犯秦律,也当斩。

    为吕不韦钦点,再次来监斩的甘罗小心脏要跳出胸腔外,拔凉拔凉。

    他的主君先斩武将之首麃公,后斩宗室。

    如此酷烈,如同商君再世,这是要走商君的老路啊!

    秦孝公在世时,商君行事有秦孝公支持,令出即行,无有不从。

    秦孝公死后,得罪了秦国贵族的商君为新君处死,五牛分尸。

    他主君吕不韦走的路,不是和商君一模一样吗?

    今王上,也要死了。

    哦对,他的主君还得罪了太子!即将为王的太子!

    少年脸色惨白,精神恍惚。

    他好像在草滩刑场上看到了五头牛。

    五头牛的牛身上绑了绳子,绳子另一端绑在一个人的脑袋和四肢。

    五头牛向五个方向使劲,一个人被活生生扯成五块。

    人头落地,轱辘到他脚边。

    他低头一看,是他的主君,吕不韦。

    这一日,除了渭阳君秦傒,秦王子楚失去了所有的兄弟。

    秦王子楚杀疯了。

    逃过一劫的秦国武将们心有寒意。

    屠刀能落在自己兄弟的脖子上,就能落在他们的脖子上。

    血淋淋的事实让他们意识到,秦国和以往不同了。

    军功至上的秦国,不再对他们这些秦将有着近乎无限的包容。

    他们应得的军功不会有一点克扣。

    但不该得的军功敢动就是死,不能杀良冒功。

    他们可以继续在朝堂上咆哮,骂文臣是鸟人。

    但要真把文臣当鸟人杀,派遣刺客,还是死。

    秦太子政眼睁睁地看着这一切,想要阻止,却无能为力。

    他不需要父王如此为自己铺路。

    他能镇得住麃公,也争得过父王的兄弟。

    但秦王子楚觉得他不能,所以渭水河红了五天。

    经办此事的老廷尉华阳不飞吓破了胆子,一病不起,向王上请辞。

    秦王子楚不允。

    华阳太后前往探望,为兄长请辞。

    秦王子楚依旧不允。

    “请母后再照看一下秦国。”秦王子楚恭敬地道。

    华阳太后神情复杂。

    她没想到,秦王子楚竟然会巩固她的势力。

    直到秦王子楚将死,华阳太后才清楚明白地感受到了差距。

    她很骄傲,想要攫取更多权力,恨不得所有权力都握在自己的手中。

    而她的儿子不是。

    她的儿子勇于低头,舍得放权——为了秦国。

    如今秦国朝堂,有两支外戚。

    一支是华阳太后的楚系,一支是姬王后的赵系。

    在秦王子楚的操控下。

    楚系荣光依旧,赵系茁壮成长。

    秦王子楚二年,八月,六日。

    打着诛暴秦名义而攻打秦国的五国联军发生了异议。

    一日前,秦国给出了之前出战的原因——五国前年、去年答应给秦国的粮食没有给,致使关中治水修不下去,秦国只好自己来拿。

    在仗没打之前,这种话就是屁话,没什么卵用。

    我能直接灭了你,需要考虑你说什么吗?

    但现在,仗僵住了。

    五国联军进攻函谷关十七次,除了损伤两千七百余士卒外,寸步未进。

    这种时候,理由就很有用了。

    我秦国不是暴秦,我攻打赵、韩,是有原因的。

    是你们五国原本答应给我的粮食不给我,我只好自己去取。

    我拿回本就是我的粮食,哪里暴了呢?

    五国只在治水第一年给了秦国粮食,之后的两年都没有给,这是事实。

    于是,秦国原本的无义之战,就变成了有义之战。

    五国回话。

    不信。

    秦国再回。

    打仗为的是开疆扩土,可我国打下赵、韩的城,占了吗?是不是拿了属于我们的粮食就回来了?事实就摆在这里。

    原本不知道秦国怎么忽然撤退的五国,一下子被点醒了。

    哦,原来是这么回事啊……咦,那不对啊,那你还杀了男人,施暴女人呢,这怎么说?

    秦国将做过防腐处理的麃公人头,挂在了函谷关的城头上。

    一切都是麃公私自所为,与秦国无关。

    麃公不仅在秦国赫赫有名,在天下都赫赫有名。

    秦国自斩麃公,给五国交代,五国没人能想到。

    因为杀害了他国人而杀自己的名将,这……秦国是不是有病啊?

    那些攻伐理由不都是场面话,说着玩的吗?有那么重要吗?

    你有函谷关,你又不是打不过,你把自己家名将杀了作甚?玩真的啊?

    麃公的死,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燕国第一个不干了。

    本来就不想打的燕国更不愿意了。

    打下秦国也是赵、韩、楚这些临近秦国的吃肉,跟我燕国有关系吗?想打也行,把你赵国抢我们边境的地先还了,当初不是说好暂用吗?

    赵国当然不还。

    我凭本事占的,为什么要还?

    当初赵国还给燕国中原的失地,是因为赵国既然要回援抵抗秦国,那燕地本来也留不住。

    可边境就不一样了。

    燕国城池建造的又坚固又高大,赵将李牧经营的可好了,赵国都快消化完了。

    现在让赵国还,想屁吃。

    赵、燕两国产生分歧,五国联军主将廉颇就变成了四国联军主将。

    燕将剧辛一点都不给老同僚廉颇面子,拒不听从廉颇军令。

    要不是魏、楚皆没有要走的动作,剧辛就领着燕军回去了。

    收复了所有失地,最近死亡士卒最多的韩国第二个想走,但韩国不说。

    韩国暗中挑动燕、楚、魏三国。

    加深燕国想要离去的决心,给楚、魏增加想要离去的想法。

    对燕:

    你们燕国这次也捞不到好处,是该回家。

    赵国还侵占了你们的土地。

    你们留在这里,不是为仇人做嫁衣裳吗?

    对楚、魏:

    廉颇每次叫阵都是派赵人,攻城的时候就让韩、楚、魏、燕四国人上。

    你们看看赵人死了多少,再看看我们死了多少人。

    真不知道赵国到底是攻打秦国,还是削弱我们四国。

    楚、魏听完一查,确实是本国士卒比赵国死得多,气势汹汹找廉颇要说法。

    给老将廉颇气个半死。

    为了灭秦,为了不闹内讧,他费劲心思一碗水端平,做到五国联军不偏不倚。

    不管是叫阵还是攻城,五国联军分摊都是相差无几,绝不会出现故意损耗四国士卒的事。

    同样的事,为什么赵人死的少,四国人死得多,原因很简单。

    赵人善战。

    老将当场指出原因,然后提出:

    不要只看赵国、四国伤亡人数的对比,把五国伤亡人数都拉出来看一看,就真相大白了。

    这一看,韩人伤亡人数最多,高了伤亡第二多的燕人一倍。

    老将吁了口气,认为解决了这次危机。

    然而,事情哪有这么简单?

    事实有时候,胜不了雄辩。

    四国都很恼怒,认为受到了巨大侮辱。

    我可以弱,你不能说!文学度 www.wenxued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保守派的我,怒斥嬴政太保守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免责声明:文学度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享有,若转载或者抄袭他人作品,带来的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若发现本站存在您非授权的原创作品,请立即联系本站删除!本站享有代替本站作者维权的权力!文学度为您提供

Copyright © 2011-2012 文学度版权所有